第1132章 錢肅樂幸運逃脫(2 / 2)

小說:漢明 作者:八無和尚

當時碼頭繳獲清軍囤結大批的火槍,吳爭念其功勞,特意劃撥了三百杆火槍,裝備民團。

所以,看著連軍服都沒有的騎兵,張新俠擔心騎兵近前,警告無效之後,毅然下令對騎兵射擊。

百杆槍一輪齊射,撂倒了七、八騎之後,其餘的騎兵見寡不敵眾,紛紛扭轉馬頭回逃。

張新俠知道追不上,也就沒下令追。

只是救下了錢肅樂一行三人(隨同錢肅樂其餘六名護衛,為錢肅樂斷後遇害)。

被民團撂倒的七騎,當場死亡的四人,一個輕傷,兩個重傷,被民團抓獲。

錢肅樂死裡逃生,因不清楚張新俠底細,不敢實名相告,這就使得張新俠送去杭州府的通報,沒有寫清楚生還者是誰。

因為錢肅樂隱瞞了自己的身份,張新俠的通報中夾帶了馬車中搜尋、整理到的雜物、文案,一併送了上去。

而吳爭是幾天前接到錢肅樂的書信的,知道錢肅樂有了請辭之心,吳爭非常高興,只是不清楚錢肅樂何時離京,否則早派人去接了。

吳爭還以為錢肅樂短期內不會離京,因為正常的情況下,一任主官的遷調離職,是需要一段時間的交接期的。

在吳爭看來,沒個半月一月的,錢肅樂不會離京,所以,吳爭便等著錢肅樂下一封信來告知他的具體離京日期。

不想,錢肅樂離京突然,而且是悄悄離京的。

所以,在看到錢肅樂之物時,吳爭以為錢肅樂被害,大怒之下,立即下令北伐軍北上,要為錢肅樂報仇。

可一日後,吳爭派往秀水縣接人的人,到了秀水之後現倖存者中有錢肅樂,這才飛馬急報吳爭。

吳爭連夜趕到秀水縣,見到錢肅樂時,總算是鬆了口氣。

“岳父啊,可嚇死我了。”吳爭一把拉住錢肅樂的袖管道,“若岳父真有不測,我便率軍蕩平應天府……什麼朝廷、明室,我都不在乎了。”

錢肅樂有些感動,他明白吳爭不同於別的諸侯,從認識吳爭那一天起,錢肅樂就聽過吳爭近似於謀反的說詞,復明,但復得不是朱明。

然而這些年過去,事實上,吳爭都還在扶持著明室,這一點,不容置疑。

在錢肅樂心裡,吳爭是個外冷內熱、外剛內柔之人。

而眼下,吳爭竟為了他,毅然下令北伐軍北上,確實讓錢肅樂感到意外。

不惜代價,這四個字說著容易,做起來很難,不是做不到,而是有太多的牽拌。

北伐軍北上,已形同謀反,如果一旦動手,那就坐實了謀朝篡位的惡名,這對於吳爭而言,是個永遠洗不脫的罪名。

正如明成祖,從親侄手中奪取江山,事實上,朱棣在奪位之後的作為是有目共睹的,平心而論,於國於民而言,朱棣確實做得比朱允炆好得多。

但無論如何的蓋世文治武功,都無法掩蓋朱棣謀朝篡位的惡行。

得位不正,這四個字,足以將朱棣釘在恥辱柱上,被後人萬世唾罵。

儒家傳承,講得是理、順,天地倫常,名正方可言順。

儒家注重的從來不是才,準確地說,才,是排次位的。

注重的是德,品行。

說的是,上樑不正下樑歪。

有道是君以此始,必由此終。

事實證明,朱棣的後代,同樣上演了幾乎相同的一幕,這不是迷信,而是天道輪迴。

所以,尋常人或許不懂,可錢肅樂,懂!

於是,他感動。

但感動歸感動,錢肅樂的第一句話卻是,“吳王此舉不妥,無論如何,吳王是臣,非君!挾私仇,舉兵伐君,是為大不敬……懇請吳王,下令撤兵,勿使生靈塗炭!”

喜歡漢明請大家收藏漢明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