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偉大的航行(四)

1642年4月5日,晴,西南風四級,已經是從塔城港出航以來的第17天了。

“斬波”號甲板上,一名隨船道士正站在那裡,嘴裡不停吟誦著什麼東西。而隨著他的聲音,四名水手將一個紮好口的麻袋緩緩扔進了海中。這是出以來死去的第九名八旗武士了,這些生長於南非大草原上的孩子也許無法適應長期顛簸的海上航行,自出航以來很多人就一直萎靡不振,少數熬不住的更是直接就死去了。不過幸好船上的水手們和那些八旗武士軍官們一直都嚴密關注著他們身體健康狀況,一旦現有人死去立刻就會將屍體投進海里,因此沒讓船上爆什麼傳染病。

儀式結束後,李毅戴上了自己的軍帽,然後走進了三樓艦橋,開始下令“現在我命令,船隻轉向正北,全航行,如果現6地輪廓,第一時間彙報。”命令下達後,軍官們很快各就各位,並且把訊息透過訊號旗傳遞給了後面的“破浪”號。

調整好帆桁的兩條探險船以6節的度全向正北方向航行,並於4月8日清晨由“斬波”號的瞭望手先現了一片連綿的6地。得知訊息的全體船員們頓時歡呼雀躍,在海上漂泊了2o天了,雖然這對於經常一個多月上不了岸的東岸水手們來說實在算不了什麼大問題,但誰讓這次是探索陌生航線呢,而且還是如此荒涼偏僻的一條航線,大家的精神壓力從一開始就相當大。

出航時有很多軍官懷疑自己手上的那份手繪地圖到底精不精確。那片傳說中的名叫“澳洲”的大6到底存不存在,以及這條航線到底能不能走通。如今這一切的疑問都煙消雲散了,毫無疑問大家現了大片的6地,而且看起來這片6地並不是某個島嶼,因為它看起來綿延出去很遠,直達遠方的海平面盡頭。

兩艘船已經很久沒上岸了,在風浪較大的南印度洋航行了這麼久,不光那些八旗武士們有些暈。渴望下船上岸休整休整,就連很多水手們也迫切地希望能夠將腳踏上堅實的6地。而且不光如此,大家還希望能夠補充一些新鮮淡水,水艙裡那些充滿了可疑綠色懸濁物的淡水他們可是不想再喝了。

“斬波”號降下了所有風帆,改用全蒸汽動力航行。她在前面領著頭,“破浪”號緊隨其後,兩艘船此時開始轉向正西。逆著風向和洋流緩慢地航行著。岸邊到處是一片荒涼的景色,李毅站在船艉甲板頂上用望遠鏡觀察著,現這裡是一片平坦的大草原地帶,看得出來比較乾旱,航行了大半個小時竟然連樹木都很少見到。

兩艘船就這樣以2-2.5節的低沿著海岸朝西航行著,一直到了下午天色將黑的傍晚時分,岸邊的6地上才開始出現了大片密密麻麻的原始森林。李毅翻了翻手頭的資料。覺得自己可能已經很接近澳洲大6的東南角了。這裡是地中海氣候,不像澳洲大部分地區,這裡的降水還算豐富,因此孕育了岸邊的大片原始森林。考慮到天色將黑,兩條船可不敢在這種不熟悉的近岸海域摸黑航行,萬一觸礁或者擱淺了那可不是鬧著玩的。因此,兩條船都關閉了主機,下了尾雙錨,就這樣停泊在海面上過夜。

4月9日清晨六點鐘,剛剛吃完早餐的水手們在軍官的大聲命令下收起了船錨。動了蒸汽機繼續朝前航行。而兩條船上的航海長和實習籌謀們早就站在艦橋內,舉著望遠鏡仔細觀察著岸邊的地形,開始繪製地圖,並且與手頭已有的地圖進行比對,以確定如今自己到底身處什麼地方。

在穿過一片島群后,幾名實習參謀在對比了手頭的地圖後,終於確定了自己的位置——他們一致認為如今船隊正位於大澳洲灣內的格蘭德角附近,李毅在聽取了他們的分析後也認可了他們的意見。既然確定了自己的位置。那麼事情就好辦多了,李毅攤開了手上一份密級很高的大比例精確地圖,在仔細尋找了一番後,直接將手指往地圖上某處一點。說道“就這裡!繼續向前航行15o海里,我們在這裡下錨上岸。”

“遵命,長官!”強森上士瞄了一眼那份地圖。那份地圖是用鉛筆畫的,看起來很精確,精確到海岸線的每個褶皺都描繪了出來。上面很多地方還標註了經緯度,一些較大的河流也被畫了出來,據說是國內那幫貴族們的祖先流傳下來的海圖。

也不知道他們的祖先當初花費了多少努力,歷經了多少艱難險阻才完整地探索出了這片海岸,強森上士都有些肅然起敬了。不過此時顯然不是感慨這些東西的時候,強森收起了自己的情緒,大步走出了艦橋,他要去向水手們傳達命令了。

兩艘探險船在4月12日中午終於抵達了李毅在海圖上敲定的地點。這裡是一片優良的避風港灣,一道斜插如海的半島將洶湧而來的海浪阻隔在外,形成了一個天然的避風灣。兩艘船上同時放下了許多小艇,強森上士帶著水手們划著小艇進入了海灣內,開始測量水深、標註航道。

在忙活了大半天后,一直到天快要擦黑時,強森上士才終於帶著水手們回到了大船上。很快,兩艘探險船一前一後沿著標註好的航道駛進了這個天然港灣內,然後選擇一個近岸處下錨停泊。謝天謝地,這裡的海底不是堅硬的石頭,而是有粘滯性的淤泥,這使得鐵錨能夠牢牢固定在海底。

第二天天一亮,兩艘船上便放下了好幾艘小艇,水手們划著小艇將大批八旗武士送上了岸。這些八旗武士手持長矛、步弓,將四周仔仔細細搜了個遍,並沒有現任何人類活動的蹤跡。在確認這是一塊荒無人煙的土地後,李毅也乘坐著小艇上了岸。

他用腳上的牛皮軍靴使勁在地上蹬了蹬,然後咧嘴笑了。這裡就是後世西澳地區的奧爾巴尼港啊,一座天然良港。而眼前這塊不大的海灣應該就是所謂的皇家公主灣了,皇家公主灣東面的海灣應當就是後世的喬治王峽灣了,這裡應當也是後世西澳地區最早有歐洲人活動的地區。當然,如今這裡歸東岸人了!兩名水手在海灘上埋下了一塊石碑,正式宣示了華夏東岸共和國對這裡的主權要求。

既然宣示了主權,那麼李毅接下來就過起了給這片新“現”的土地命名的癮。這個地方大概是此刻地球上最孤獨的地區了吧,嗯,那座孤零零的山就叫孤山,這片海灣就叫孤山灣吧。一名海軍實習參謀站在李毅身後,在聽到他的話語後立刻忠實地在一份新繪製的地圖上寫下了這個名字。

水手們在一些八旗武士的護衛下上岸尋找水源去了,而剩下的四百多名八旗武士此時也已經悉數上岸。在踏上堅實的6地上,他們中很多被風浪折磨得快要瘋的傢伙們幾乎都快感動得哭了。八旗武士領莫大勇奉李毅命令,帶著一幫精神頭還算好的八旗武士開始去內6森林邊緣砍伐一些樹木。

按照李毅的想法,部分身體狀況實在太差,已經不適合繼續跟隨船隊航行下去的八旗武士將被臨時安置在這裡。而現在大家需要做的,就是為他們修建一道簡單的防禦和居住設施,比如木柵欄、房屋什麼的。一些沒有活幹的水手們也加入了進來,他們從船艙內搬出了很多拉鋸、伐木斧,然後去森林邊砍樹。

大夥兒就這樣一直忙活了好幾天,直到為即將留守此地的大約七八十名八旗武士建起了一道木柵欄圍牆、兩座瞭望塔和一排十來間木屋後,才終於準備收工回船。莫大勇在留守此地的八旗武士內任命了一正一副兩名管理者,囑咐他們在此地堅守崗位,如果有餘力的話最好再在海岸邊修起一座木質棧橋,以方便下次有船隻來到後停靠。

探險船隊給他們留下了足夠吃兩年的糧食、一公一母兩頭駝峰牛、一些糧種農具、工具武器以及鹽巴布匹等生活物資,甚至還遺留了兩門4磅小炮給他們。雖然這地區沒現有土著活動,而且就算有的話多半也處於石器時代,但有備無患總沒錯不是。

一切都安排妥當後,4月15日,休整了好幾天的探險船隊離開了那些孤獨鎮守在此地的數十名八旗武士,離開了孤山海灣,開始順著洋流與西風,繼續朝東前進。這次有了東西方向綿延的澳洲6地做參照物,沿著大澳洲灣海域向東航行的東岸探險船隊的旅途便順利了許多。沿途風浪也不甚大,洋流、風向都給足了面子,這往澳洲東海岸而去的航行當真是愜意無比。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