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我的對策很簡單(2 / 2)

小說:革明天子 作者:破賊校尉

朱見深揮揮手,示意跳過這個很敏感的話題,不要再繼續深入了,主動挑起另外一個話題。

“我們從京師南下,一路上接觸最多的是什麼?”

“運河漕運!”李東陽搶先答道。

“對,運河。京杭運河,我們已經走了大半,大家可以討論一下,這條運河的利弊。”

朱見深說完,大家互相看了看,紛紛開口言。

好處嘛,大家都看得出來,連通南北,尤其是把東南的錢糧運到北直隸,有力地支援了九邊。

水運,耗費總比6運要低得多,它勾連了錢塘江、吳江、長江、淮河、黃河、衛河、大清河、盧溝河等多條河流水系,以一條主血脈連線多條次血脈再連通密密麻麻的細血管,進而把浙江、南直隸、山東、北直隸、河南、山西甚至陝西連成了一片。

壞處也是顯而易見。

用王恕的話說“極窮地方民力,縴夫、腳伕、水夫、船伕,無不以運河兩岸州縣徭役支應。漕運越繁忙,徭役越繁重,民力越疲乏,地方越困頓。惠近半大明卻累及兩岸。”

王恕的話得到大家的一致贊同。

“殿下,你覺得有何良法解決這一問題?”馬文升代表眾人問道。

“你們覺得該用何法?”朱見深還是老規矩,不先表態,先問問大家的意見。

劉健建議,從惠及的諸布政司,浙江、南直隸、山東、北直隸、河南、山西、陝西抽調民夫,輪流來運河應支。

這個建議被王恕、馬文升當初駁斥。

從各布政司抽調,路途遙遠,民夫應徭役需要自備的糧食衣被,更加多,負擔更加重。

水土不服,山高水遠,傷亡率可能會是一個驚人的數字。而且行途耗費時間,可能有三分之一的徭役在輪換的路上白白耗費掉。

王恕提出,漕運所用漕丁,全部由民夫改為專職的軍衛。按照太祖皇帝“幹一行愛一行,世世代代幹一行”的祖訓,編制漕戶,例同軍戶、匠戶和鹽戶。

這一建議得到了在場大多數人的贊同。然後大家熱情高漲地看著朱見深,期盼著他的意見。

“東陽,還記得我們學《王莽復古》,我提及他的國有企業試驗?”

李東陽點點頭,“記得。”

“我覺得,京杭運河就是大明國有企業的絕佳試驗點。先,京杭運河的運營和管理,必須作為一個整體,不能像現在,由途經的州縣分段負責。可以成立京杭運河總商社,然後北直隸、山東、南直隸、江東各成立一個商社...”

“國有企業先是商事實體,它得自己養活自己。所有從運河上過的船隻,分貨客兩類,按船隻收錢。再用收來的錢僱腳伕、船伕、縴夫、水夫,維持河道疏通、水閘修葺、航行正常等運營。”

王恕開始時想出聲反駁,聽了兩句後欲言又止,再聽到後來,就不出聲了。

“成立京杭運河總商社的目的,除了試驗國有企業之外,最重要的就是以運河創造的財富去養護運河,不再以兩岸州縣去供養。只有這樣,才是良法!”

“以運河創造的財富去養護運河?”王恕、馬文升和劉健陷入到深深的思考中,全然忘記了朱見深這句話裡另一段試驗國有企業。

八月初六,初秋漸至,北風初興,停在寧波府鄞縣三江口港區的船舶,迫不及待地揚帆南下。

朱見深一行人包了三艘大海船,跟著這股浩浩蕩蕩的潮流,出海南下。

南京城,鎮守太監金英正在書寫一封往京師的密信。

洋洋灑灑一席話後,他又提筆添了三句“杭氏兄弟盤桓江都,一直未南下過江。襄王府人手,一支南下廣州,一支逆江回襄陽。魏國公府五公子徐延宗,湖廣參政胡府公子胡宗淵,已被東廠密捕,遞交京師。外人皆以為落水溺亡,屍難尋...”

寫完後,放好毛筆的金英吹了吹信紙,把墨跡吹乾,也把粘在上面的微塵輕輕吹掉。

喜歡革明天子請大家收藏革明天子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