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老母豬戴胸罩(2 / 3)

小說:都督請留步 作者:攜劍遠行

“諸位,請聽在下一言。”

袁昂出列擺了擺手,示意眾人稍安勿躁。

這位當年是司空,吏部尚書,在場很多人家中都有子弟被其關照過,於是全都閉口不言了。

“吳王要的只是糧草罷了。至於是誰家的糧草,他只會記得誰沒有給。不給糧草就是不給他面子,這個道理,在場的諸位應該都明白吧。”

袁昂說完,眾人都陷入深深的思索當中。很簡單,別家出糧草,你家不出,你就是在打劉益守的臉。

你拿手掌打別人臉,就別怪他人用刀砍你的頭!這是個很淺顯的道理。

“吳王有過暗示,他只要軍糧足夠。諸公若是不願意從府庫裡拿,其實周邊寺廟裡也多的是糧草。何不取之一用?”

寺廟?眾人聽到這話都是一愣。

之前王規等人不是沒有跟他們說可以從寺廟這裡打主意,但他們都沒怎麼在意。如今聽到袁昂這麼一說,在場眾人開始認真思索起來。

在蕭衍的“帶動”下,南梁的佛教事業十分興旺,南梁人口的十分之一,都是從事著跟寺廟相關的活動,當然了,這些人並非純粹都是一心住寺廟的和尚。

也有些“未脫產”的和尚,農忙的時候要回家幫忙,農閒了才去寺廟唸佛。

佔國家人口十分之一的佛寺,他們到底有多少存糧,只怕在場的這些世家之人想都不敢想。

死道友不死貧道,從寺廟這裡榨油,顯然是個低成本,高收益的活計。只不過,之前寺廟有官方背景的保護,一般人還真是得罪不起。

可是如今劉益守既然開了口,那是不是意味著事情有轉機呢?

各地世家豪強跟寺廟其實也是在圈地方面有重大矛盾的,但出於“互相制衡”的原則,蕭衍在位的時候,這兩方彼此之間還算是相安無事。

畢竟,壓榨普通百姓可比硬剛佛門要容易太多了。

可是現在劉益守擺出來一個選擇題,你到底是想自己交糧食,還是“拉著”佛寺陪你一起交呢?

這個選擇題是誰都會做的。

“既然如此,那我們便上書朝廷,就說有些寺廟為害地方,放高利貸,招尼姑聚眾銀亂。如何?這樣的事情,不是一抓一大把麼?”

顧野王的父親顧烜微笑說道。他是隱藏在眾人之中的二五仔,他兒子顧野王已經在劉益守麾下當記室了。

他本人之前也在吳郡為官。上次吳郡在關鍵時刻出人出錢贊助北伐,也有他在裡頭出力。如今已經被調到建康中樞。

“等朝廷出臺整頓寺廟的詔書後,我們在一齊動手,不是很好麼?”

顧烜摸著下巴上的長鬚說道。

“妙啊!”

“對啊,我怎麼沒想到呢?”

在場沒有蠢人,一下子就回過神來了。

都說要借東風,如果沒有風怎麼辦?

那就鼓起勁,多吹一吹,到時候不就吹出風頭了麼?有了朝廷的詔書,有了官府在背後背書,要從寺廟口中掏一點糧食出來,豈不是易如反掌麼?

很快,這些人便達成了共識,儘量從本地佛寺那裡榨油,能榨出多少算多少。至於不足的部分,到時候各家再湊一點就可以補齊了,相信這一點量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顧烜家學淵源,文章寫得極好。他當場寫了一份倡議書,讓在場眾人簽名,然後交給了王規。

把這份倡議書交給了劉益守,雙方就算是達成了政治妥協。朝廷負責下詔書整頓寺廟,各地世家負責舉報,負責在官府派人來之前,當“熱心群眾”,把要查辦的寺廟控制住。

至於上面沒有簽名的各家,那麼等同於預設接受土斷,劉益守不會對他們手下留情。

等一切都完成後,各家會把所有的糧草都囤積於新建在丹陽的糧倉內,官府派人統一查驗。

……

幾天後,建安令(皇帝身邊守候在門外,負責傳遞聖旨的侍從官)顧烜上書,說老家吳郡吳縣有佛寺不務正業,聚眾銀亂,買賣人口等,請朝廷下旨查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