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山東學政(1 / 2)

小說:督撫天下 作者:米洛店長

而阮元一行離開京城後,即沿運河南下,在張秋鎮折而入大清河,一路抵達濟南府城之北的濼口鎮,這是阮元離京後第八日的事。

抵達濼口之前,阮元早已遣使告知了前任學政翁方綱,準備這日抵達濼口,就和翁方綱交接過濟南事務。眼看濼口碼頭漸行漸近,岸上也早已有一行人等候在側,想來便是翁方綱的下屬了。

坐船漸漸停在碼頭之旁,繫了繩索,只見一行人中,一位二品頂戴的官員緩緩走出,看著阮元,笑道“想來這位,就是宮詹阮大人了吧?老朽人在山東,卻也時常聽聞阮詹事在京之事。學人之中,青年才俊,阮宮詹當屬第一位了,今日有幸得見,果然是氣度不凡,老朽實在是佩服啊。”阮元看這人相貌時,只覺他六十歲上下年紀,言辭從容文雅,和藹可親,應當便是內閣學士,前任山東學政翁方綱了。

阮元也走上前來,拜道“晚輩阮元,久仰翁學士文才,今日一見,才真是不枉此行。翁學士詩文天下聞名,更兼‘肌理’一說獨步詩壇,學生才疏學淺,還要多加請教才是。”

阮元這番話,正好說在翁方綱最得意之處,是以翁方綱聽了,也哈哈大笑,道“阮宮詹,老朽可還記得,老朽是十年之前,才由少詹事遷了詹事,當時老朽可都五十歲了。阮宮詹做這詹事,也都有三年了,這樣說來,你日後前途,必將十倍於老夫才是。”看著阮元身後,似乎只有兩個家人,三四個僕人,正在搬執行李,也連忙道“你們也不要站在那裡,快過來,幫阮大人搬搬東西。”翁方綱這裡侍從頗多,不一會兒,也就幫阮元把行李都搬上了岸。翁方綱也自拉著阮元,走到鎮上一處茶館,尋了個位置坐下。

阮元想著,此番初來外省,也應當公事為先,私事為後,便對翁方綱道“下官還想請翁大人指教,眼下山東各州府,還有哪些是今年院試未畢,需要下官前往主試的?下官也好儘快赴任,以免誤了後學科考之事。”

翁方綱笑道“阮宮詹,你剛到濟南,才坐下不到一刻鐘,便想著朝廷公事,哈哈,也難怪皇上格外信任於你。”說著取出一份單子,道“眼下最要緊的,有兗州、曲阜、濟寧州和沂州,今年之內,應當主試完畢。接下來是萊州、登州、青州和武定,這些地方轉過年來,再去也不遲。”

阮元謝過翁方綱,卻沒想翁方綱又道“阮宮詹,這主試之事,確是公事,你要先做,那是大公之舉,老朽佩服。但話說回來,老朽和辛楣先生在四庫開館時,便是熟識的好友,彼時一起去琉璃廠選購珍本的日子,老朽可還記得呢。辛楣先生經常和我說起你的事情,說新進學人,孫淵如之下,便是你了,你年紀又輕,更是讓老朽羨慕。辛楣先生說過,你在乙部雖說著述不多,可用功頗深,極有見地。這山東正是個寶地,你若只是忙於公事,對山東這偌大的金石之鄉視而不見,那才是可惜呢。”

阮元道“多謝翁大人稱讚,只是金石之事,在下雖有耳聞,親眼所見,卻是不多,還請翁大人賜教。”

所謂“金石”,大體可以理解為今日所稱文物。“金”指的是上古鐘鼎禮器,“石”指的是石刻碑帖,也可以包括墓誌銘。上古鐘鼎之上,往往兼有刻字,而這些刻字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歷史資料。同理,石刻、碑帖、墓誌銘也是歷史資料的重要載體,甚至有的時候,可以用以修正歷代正史傳抄之誤。早在北宋之時,就有著名的金石收藏家趙明誠,撰寫《金石錄》一部。而進入清代,隨著考據的進一步展,但凡碑帖、石刻、鍾銘乃至許多殘片,都逐漸開始被學者重視,清代很多學者都用金石之上的文字,來校對經史著作,也無意間促進了上古文物的保護。阮元一直有志於重修《十三經注疏》,故而在金石方面也頗多留心。只是平日缺少閒暇,又無充足的家貲,故而一直未能有所進展。

翁方綱道“阮宮詹,先前京中劉崇如大人,與我也是頗有交情的,他曾致信於我,說你校勘《開成石經》,致力頗多。老朽想著,你也自當對這金石之事,有些興趣才是。山東自古便是齊魯之地,禮器、古蹟,不可勝數,趙德甫編訂《金石錄》,不就在這裡麼?唉,老夫在山東搜尋了不少古器,可有些始終只是聽聞,卻不得見,譬如秦始皇的琅琊臺石刻,老夫從那裡路過了好幾次,卻始終沒有機會去看看,也是遺憾。”

阮元道“既然如此,下官在這山東督學,也要多費些心思,搜尋這金石之物了。只是翁大人說這山東金石,所遺不可勝數,卻要從何處入手,最為方便呢?”

翁方綱道“那自然是這山東第一家……或許是天下第一家呢,至聖先師聖裔,千年禮樂世家,阮宮詹可知道?”

阮元道“翁大人所言,難道便是曲阜衍聖公之家?”

所謂衍聖公,是孔子後裔特有的封號,自北宋起,孔子後人被封為衍聖公,此後近千年間,傳承不斷。孔子之家若論家產,或許比不上一些大富大貴之家,但“聖裔”之名,海內獨一無二,聖人血脈,千年遺風,自然讓孔家獨出其他家族之上。彼時以文學經術見長的朝中大臣,更是以同衍聖公家族通好聯姻為榮。

翁方綱笑道“正是,衍聖公府千年詩禮傳家,其間鐘鼎禮樂之器,自然是冠絕山東全省了。聽說皇上數次東巡,皆臨幸衍聖公府,也曾給府上賜過一些古器。衍聖公家久在曲阜,山東士人,交結不在少數,先和衍聖公府交好,之後再循序而進,豈不是事半功倍之舉?”

阮元忽然想起,王傑臨行之前對他說過,自己少年早達,初任山東學政,必有年長士人不相信服,勸他實心做事,多尋僚屬。聽了翁方綱這段話,也不禁想到,若是可以和衍聖公府結好,說不定山東士人,也會看在衍聖公的面子上,對自己更加信任。想到這裡,也對翁方綱道“多謝翁大人賜教,只是下官還有一事,若是翁大人不嫌棄下官多言,還請見告。下官為官不久,幕中僚屬,眼下也只有一人。想著在這山東多尋賢達,以備督學之用。大人可知,這濟南附近,有何賢良名士?若確有那願意出山相助之人,還望大人指點才是。”

翁方綱倒是很客氣,道“若論賢達,老朽記得,這濟南城中,便有一人,可他深居家中,已有數年,你能不能請他出山,那就要看你的本事了。老夫也曾經想過請他出山之事,只是可惜公務繁忙,竟一直未得聯絡。他才學過人,便獨自主講書院,也是不在話下的。”

阮元問道“請問翁大人,此人竟是何人,家在何處?”

翁方綱道“此人姓武,名億,先前乾隆五十六年,做過博山縣的知縣,在任之時,勤政愛民,為人清廉,分毫不取。可後來卻因為與上司不和,被罷了官。這兩三年間一直在外講學修志,老夫來濟南後不久,他也搬遷至此,就在城東景賢書院對面住著。阮宮詹,他可不只是個清官好官,還是個金石大家呢,若是你真想在金石方面有所作為,必得他相助,才能成事。”

這些訊息,對阮元而言,都是至關重要,所以阮元也再次謝過翁方綱,翁方綱眼看學政事務交接已畢,便回京述職去了。阮元一行則徑自南下,過了小清河,便進了濟南城內。

山東學政署就在鐘樓西側,自北門而入穿過大明湖,阮元一行很快就來到了學政署前,此時雖已是九月,寒氣一時未至,門前一排大樹依然枝葉華茂,一行人看了,都不禁心曠神怡。

楊吉看著學政署門前風景,也不禁對阮元道“這地方真是不錯,我看你在這裡做官,可比京城裡舒服多了。”

不想阮元卻道“若是覺得舒服,這裡你多看看便是。楊吉,先把行李拿過去,我下午就去府學,學署之事,還要麻煩你和二叔了。”

“下午就要出去?!伯元,你這是不是有點太著急了。”

“我覺得不是。”阮元似乎早有打算,道“我想過了,三品出任學政,本是常事,但我畢竟資歷太淺,只怕這裡學生多有不服。若是到了這裡,再沒有個勤於公事的樣子,他們不是更會瞧不起我?先把公務都辦好,和他們多交流些,說不定有些心地不壞的學生看我誠懇,就會認我這個老師了呢。”

“你要是這樣想,我也不攔你。只是你這樣做事,顯得太累。”

“先把前半個月堅持過去,等以後熟悉了,或許會輕鬆些。”阮元依然不願意改變自己的想法,想了想又對楊吉道“楊吉,學署裡還有些事,要麻煩你。”

“你說文如?”

“嗯,給她找個好房間吧,雖然公事要緊,可彩兒的囑託,也不能忘了不是?這幾日我府學那邊辛苦些,把公務交接明白了,有了閒暇,再多陪陪文如吧。”

想來阮元是既不願怠於公事,也不想忽視家人。楊吉想著,也不禁苦笑道“什麼都想做,誰都想照顧好,嘿嘿,你以後可有的是苦要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