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嘉慶登基(1 / 2)

小說:督撫天下 作者:米洛店長

廣興笑道“阮大人多慮了,太子殿下從未想過,讓阮大人回報什麼。只是阮大人這般國士,若不盡心相待,那豈不失了人心?哈哈,聽說阮大人新定了親事,對方是衍聖公家的千金呢。太子殿下也告訴下官了,來年阮大人成婚了,只管儘快上報,封贈誥命之事,絕不會誤了阮大人。其實這樣,阮大人來京城做官,倒是也方便了不少。這西華門之外只一二里路,就是京城的衍聖公府,阮大人回了京,便先住在那裡,朝廷裡有了事,辦起來也快些。”

聽到這裡,阮元終於清楚,顒琰這次讓廣興前來,其本意應是讓自己留京任職,一時間也有些猶豫,只好先道“廣主事,在下已任了浙江學政,太子殿下的登基大典之後,在下便要南下了。這留京任職之事,怎麼說也要三年以後再行商議吧?”

“這個不難。”廣興笑道,只覺他言辭神色,都似提前預料到阮元想法一般,從容不迫。“太子殿下若是登基了,這自然也是要提拔新銳之才的。太子殿下原本就熟知阮大人,待到明年,便另擇一人去浙江做學政,將阮大人留下,又有何不可?只是下官聽說,阮大人為官只有七年,或許資歷是淺了些,想進軍機處,還需要一番功夫,不過既然太子殿下有意,阮大人也不急在這一時,是不是?至少下官看著,未來軍機處裡,總是有阮大人一席之地的。”

聽到這裡,顒琰心意,阮元已清楚了八九成,想來顒琰做太子,也只有四個月,很快便將成為新帝。可他之前十餘年潛邸生活,與外臣結交有限,這時也自然只能先挑熟識之人加以重用。顒琰熟識大臣不多,阮元是其中之一,所以顒琰想將他留在京城,或許也是為了未來對抗和珅之用。

“太子的授業之師是朱恩師,朱恩師向來不曾屈膝於和珅,想來丙午年後,恩師便被調離京城,至今還只是廣東巡撫,我這個做學生的,官品都快趕上他老人家了。這裡自然也有和珅的緣故了,是以太子即位,必然要選用親近,與和珅抗衡,若我真的留在京城,這抗衡和珅之任,也就非我莫屬了。可眼下的我……”

想到和珅,阮元也意外想起了與和珅抗爭不屈的武億,也想起了那日離別之時,武億對他說的話

“……這朝廷,這天下,將會有一番大變動。也或許,這番變動,眼下已經開始了……你也好早日有了這個準備,到時候若是真有了變動,也當順勢而為。或許,朝廷懲惡鋤奸的最關鍵之處,便是你的動向了……”

而錢大昕也對他說過,自己鄉試座師是朱珪,會試座師是王傑,可翰林教習卻是和珅。又兼自己已是二品學士,來年將與衍聖公府聯姻。這樣想來,日後自己的影響力,無論如何,都會與日俱增,很可能會被顒琰與和珅同時盯住。自己自然不會與和珅共謀,但這幾年來,也沒做過得罪和珅與其他和珅黨羽的事,說不定和珅還會想著籠絡自己。而他一旦得知顒琰已經搶先一步用了自己,也很可能立刻翻臉,對自己處處打壓。

所以,若是眼下同意顒琰留在京城,只怕自己很快就會被捲入這場鬥爭的漩渦之中。而且,自己雖已在山東有了些實幹功績,可相比於二品要職,這些功績依然不夠,若是自己在京中被人盯上,僅憑實績不足這一條,就很容易被人限制,處處無所作為。這樣想來,與其這個時候答應顒琰留京,還不如先去杭州三年,做好更多準備。

想到這裡,阮元也對廣興道“廣主事,太子殿下一番心意,在下已清楚了。只是,在下以為,在下既然已經得了浙江學政的實任,便應先做完這三年學政。太子殿下這番心意,只恐在下難以承受,還望太子殿下和廣主事見諒。”

廣興笑道“阮大人,這樣說就言重了吧?阮大人是覺得京官清苦,不如外官自在嗎?其實阮大人大可不必這樣想,阮大人應該知道,來年您和衍聖公府結了親,那衍聖公府自然要供應尊夫人衣食用度,阮大人那一份,當然也不會缺了。而且阮大人在京城,就直接在衍聖公府成親,這樣豈不方便?或許到那個時候,太子殿下,不,皇上,還要對阮大人多加賞賜呢。”廣興這“皇上”二字,乃是壓低了聲音而,想著應該只有自己與阮元可以聽到。

不想阮元后面的話,卻全然出乎廣興意料“廣主事,在下對太子殿下登基之事,所知也不算少了。太子殿下上個月曾經上奏,請皇上於內禪之後,繼續決定朝中大事,這件事廣主事也應有耳聞吧?”

這件事阮元卻沒有說謊,顒琰做太子後,為彰顯自己孝心,也考慮到乾隆平日心性,深知自己即位之後,立刻親自決定朝政,定會讓乾隆不快。而自己此時勢力尚弱,難以違逆父意。是以乾隆定了他太子之位後不久,他便上疏稱暫不親政。廣興入毓慶宮辦事時,正值顒琰給乾隆上表,是以這一節他是清楚的。

想到這裡,廣興也道“阮大人,太子殿下上言暫不親政,此事我也知曉,卻不知阮大人做京官與否,和殿下親政有何干系呢?”

阮元道“既然殿下不願立即親政,那殿下眼下應該先拔擢的,乃是精於文才誥敕的詞臣。說到這個,在下實在是有些對不起太子殿下了。在下督學這兩年,一直都在評閱他人試卷,這典章誥敕之事,也一時生疏了很多,就說這大典制誥之事,若是交由在下來辦,只怕現下仍作不出呢。是以眼下太子殿下應該考慮之人,並不是在下。”

“更何況,太子殿下從被立為太子,到之後繼位,這一共也只有四個月時間。太子殿下之前深居潛邸,故而對於太子德行人望,想來此時天下百姓,還需要進一步瞭解才是。江浙又是人文淵藪之地,更需要儘快宣明太子德行。我與太子之前相識,現下去做這個浙江學政,想來更有利於兩浙士人尊崇今日之太子,明日之新君才是。廣主事,您想想,是不是這個道理呢?”

廣興聽著,一時也有些詫異,沉思了片刻,才終於有了些眉目。眼看阮元理由充分,雖然自己也有言相辯,但若是糾纏下來,也不知何時才能有共識。便先說道“既然阮大人如此堅持,下官再出言相勸,反要惹得阮大人不快了。下官這便先回去,問過太子殿下,再回來答覆阮大人。”最後,廣興也不免耍些小聰明,再一次搬出顒琰,試圖施壓於阮元。

阮元倒是沒再拒絕,道“廣主事今日辛苦,在下原是該送送廣主事的,只是內閣中禮制議定,實在也缺不了在下,還望廣主事見諒。若是見到太子殿下,還望廣主事稟報一聲,昔日贈藥之恩,阮元日後,必當相報。”說罷,二人相互作揖告別,阮元也先回到內閣之中,繼續公務。

廣興這邊剛剛走出門口,忽然覺身邊有人,轉身一看,連忙拜倒,道“見過太子殿下!”原來顒琰此時,正站在內閣之外。

顒琰看著廣興略有慌張之色的面容,卻依然從容,道“阮閣學他……不願留在京城,是也不是?”

廣興道“回太子殿下,是臣愚鈍,臣口不擇言,想是冒犯了阮閣學,竟辜負了太子殿下一番心意,臣甘願請罪!”

顒琰也笑道“方才我已到了這裡,你辦事勤勉也好,愚鈍也罷,我心裡清楚。阮閣學告訴你,眼下我缺的是精於文誥的詞臣,而非他這個浙江學政,他去做了學政,也是幫我安定了兩浙士人之心,我沒說錯吧。這番話,我已清楚了,卻不是你的錯,起來吧。”

廣興這才站起,其實他方才也已猜了個大概,而顒琰對其中內情,也自知曉。原來方才阮元所言,勸顒琰先用詞臣,乃是暗中勸告他不要過早插手各大任事部院之意。依清代官制,京城之中,最具實權的,便是六部和都察院,後面是大理寺,此外雖也有通政、太常、光祿、鴻臚等各部京卿,實權卻是不大。

但這些職務,卻常常被視為升遷中轉之所在。清代六部第三級官員郎中是正五品,六部侍郎卻是正二品,是以京官自六部升遷,歷來極為困難,三四品京卿只有少數位置,要不然就只能外放,日後想再回到六部,希望渺茫。也正因如此,文官們也大多可以接受這些職務。

此外,京城中品級較高的文職,便是翰林院和詹事府,此時翰詹職能,已漸趨同,主要是掌管衡文制誥之事。因為翰林侍讀、侍講學士是四品,而詹事府尚有三品的詹事和四品的少詹事,是以文官自五品升遷,若是文辭華美之人,往往可以充任這些職務,以便進一步升入六部做侍郎。而且,翰詹相比於京卿,更容易受皇帝信任,升遷度一般更快。乾隆之前安排阮元做詹事,也是想著以此為基礎,逐步提拔阮元。

此時對於顒琰而言,既然他已經下了決心,即位之後,大政仍由乾隆親決。那這個時候就在六部安插人手,顯然並不明智。但先在翰林、詹事之中提拔詞臣,日後再行升遷,卻不失為一種便利的方案。

而對於阮元而言,這些問題都已經沒有了意義。阮元此時已經是從二品,如果顒琰要再行提拔,幾乎只有正二品的六部侍郎一條路可走。這樣不合乾隆心意,也不利於顒琰新登帝位,鞏固位置。而如果顒琰不提拔阮元,從二品的內閣學士實職極少,阮元資歷又有不足,在京中繼續留任,容易被閒置,對顒琰也沒有什麼幫助。不如先外放做個學政,既可以幫顒琰聯絡兩浙的不仕文人,也好有些實務來做。三年後如果顒琰想要繼續重用他,也就會有更充分的理由。

顒琰剛才便已在內閣門前暗自駐足,是以阮元與廣興的談話,他也已經聽到了不少。暗自反省,也確是自己做了太子,心意操切,於用人之事上,不免有些急躁了。想到這裡,也對廣興道“阮閣學的事,我已清楚,便不再議了。眼下卻還有一事,需要你去告知戴衢亨戴學士才是。”他想著阮元所言“精於誥敕的詞臣”,應當便是戴衢亨。他也清楚戴衢亨為人清廉自守,本就與和珅素無來往,又並無過激言辭,此時用或不用他,對於和珅而言,不至過分起疑,是以讓廣興先去聯絡戴衢亨,準備予以重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