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後發者(2 / 2)

在科技館工作的宋婉慧說

“空間跳躍技術,就是應用弦理論,透過製造人工蟲洞,溝通相隔遙遠的兩處地點。”

徐凱道

“沒錯,

問題是,這些理論咱上個世紀就有人提出,但卻沒有實現的手段,

所以就要想辦法知道人家是怎麼做到的。”

徐凱說的想辦法知道人家怎麼做,其實就是學習、借鑑,或者說先要山寨,

然後再尋求越。

至於山寨不好聽、不好看,為何不自己研?

畢竟人家最初明這東西的人也是自己努力搞出來的,

這,其實又是一種意氣用事。

本質在於,科學技術的學習曲線是指數型上漲,它是個加運動,

就像之前說過的越者與普通人的學習曲線一樣,二者之間的差距會越拉越大,

即便後面那個也在努力追趕,最後也會被越落越遠……

如此一來,先與後者之間就出現了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馬太效應。

所以,後者要想真的追上先者,就必須要仔細研究先者的科技樹是怎麼爬的,用來使自己的學習曲線比先者更為陡峭,

這樣未來才會與先者的曲線有交點,

有了交點就是追上,持平,

而交叉過後,就是越。

所以說,學習才是正確的做法,絕不是為了賭氣,堅決不看先者已經走過的路、嘗試過的技術路徑,非要自己摸索出來。

這就像兩百年前西方聯盟展出了微積分這門學科,而你是東方聯盟的,不屑於學西方聯盟明的數學工具,非要自己培養數學家,再從頭再花上百年時間自己創造出這門學科才能算是自己的一樣奇葩。

其實當今世界,乃至整個宇宙,每個人出生後學習的東西都是別人明的,都不是自己的,

自己透過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學習,就是在快重新爬一遍前人幾百上千年走完的學習曲線、爬完的科技樹,

完全沒有必要糾結於為何要學別人的東西,不自己明創造出來。

這就像一個人生下來咿呀學語,學的就是別人早先明的語言,

你要是非說倉頡造的字我不學,非要花上幾十年自己弄出一套文字,再明一套語言體系,

等到學會說話,人都特麼要退休了,有意思嗎?

這跟人家三四歲就學會說話,開始利用語言去學習更多的東西能比嗎?

而且你自己弄出一套語言,怎麼跟現有的語言體系溝通?怎麼融入到現實中去?

龍身上的鹿角和魚鱗等等都是其他動物身上的,

你要非說魚身上的東西不夠高貴,把魚鱗刮掉,最後什麼都不要,退化到光禿禿的一條蟲狀態,

這就是傳說中的傻叉,

真正牛皮的是,自己本來是條蟲,好的東西全都努力學習、吸收,融入己身,

硬生生從一條蟲展成一條龍!

魚鱗到了龍身上,經過不斷展演化,變得更好,也就成了飛上天的龍鱗!

到時候不求上進,還在水中游的小魚們只能嘴上酸一句

“你別看神龍那麼風光,他身上的鱗片都是從咱這兒學的,咱才是龍的祖宗!”

作者的話

“感謝‘秘秘人’和‘方向迷’同學的推薦票支援,謝謝!”

喜歡牛小頓的棺材板請大家收藏牛小頓的棺材板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