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東征大業(1 / 4)

1.平齊三策

宇文邕認為,東征的時機已經到了,於是經常找宇文憲、王誼、於翼、伊婁謙等人密謀伐齊計策。於翼、宇文憲,各自鎮守一方,而且和宇文邕關係很親密;至於王誼,他也來自武川鎮,父親王顯跟著宇文泰東征西討,他在太學的時候,和楊堅是同學,政治立場上一直也是反對宇文護的,現任內史大夫、楊國公;伊婁謙,鮮卑人,祖父、父親都跟著宇文泰創業,為人忠心正直,口才好,是個外交人才。

剛開始的時候,宇文邕下令邊鎮增加儲備,增添防守計程車兵;北齊聽到這一訊息,也增加修整守禦點。於翼不以為然,勸阻道:“宇文護專權的時候,兵攻洛陽,不戰而敗,損失巨大。數十年的積蓄,一朝喪失。雖然是因為宇文護沒有制勝的策略,但也因為敵人有所防備。相互侵犯國界,各有勝負,白白地損失軍隊和儲備,沒有什麼好處。不如解除緊急狀態保持友好關係,使對方鬆懈而沒有準備,然後尋找機會,出其不意事半功倍。”

“對呀,於柱國說的對,我們應該示敵以弱,陛下。”王誼、宇文憲也表示認同。

“果然還是文若(於翼,字文若)比較謹慎呀,你的意見非常好,朕一定採納,”宇文邕想了想,又問,“韋公常年鎮守玉璧,他對齊國應該是最瞭解不過了,不知道他有沒有什麼想法。”

“報陛下,勳州韋刺史,進獻《平齊三策》!”伊婁謙很興奮地從門口進來,獻上了韋孝寬的《平齊三策》。

自從用反間計除掉斛律光後,韋孝寬就知道滅齊的機會到了,這點幾年他一直沒有閒著,而是仔細研究了盧叔虎的《平西策》,針對其弱點和缺陷,逐漸形成了自己的戰略大計:

“臣在邊積年,頗見間隙,不因際會,難以成功。是以往歲出軍,徒有勞費,功績不立,由失機會。何者?長淮之南,舊為沃土,陳氏以破亡餘燼,猶能一舉平之;齊人歷年赴救,喪敗而返。內離外叛,計盡力窮,讎敵有釁,不可失也。今大軍若出軹關,方軌而進,兼與陳氏共為掎角,並令廣州義旅出自三鴉,又募山南驍銳,沿河而下,復遣北山稽胡,絕其並、晉之路。凡此諸軍,仍令各募關、河之外勁勇之士,厚其爵賞,使為前驅。嶽動川移,雷駭電激,百道俱進,並趨虜庭。必當望旗奔潰,所向摧殄,一戎大定,實在此機。

“若國家更為後圖,未即大舉,宜與陳人分其兵勢。三鴉以北,萬春以南,廣事屯田,預為貯積,募其驍悍,立為部伍。彼既東南有敵,戎馬相持,我出奇兵,破其疆埸。彼若興師赴援,我則堅壁清野,待其去遠,還復出師。常以邊外之軍,引其腹心之眾。我無宿舂之費,彼有奔命之勞,一二年中,必自離叛。且齊氏昏暴,政出多門,鬻獄賣官,唯利是視,荒淫酒色,忌害忠良,闔境嗷然,不勝其弊。以此而觀,覆亡可待。然後乘間電掃,事等摧枯。

“竊以大周土宇,跨據關、河,蓄席捲之威,持建瓴之勢。太祖受天明命,與物更新,是以二紀之中,大功克舉。南清江、漢,西龕巴、蜀,塞表無虞,河右底定。唯彼趙、魏,獨為榛梗者,正以有事三方,未遑東略。遂使漳、滏遊魂,更存餘晷。昔句踐亡吳,尚期十載;武王取紂,猶煩再舉。今若更存遵養,且復相時,臣謂宜還崇鄰好,申其盟約,安民和眾,通商惠工,蓄銳養威,崐觀釁而動。斯乃長策遠馭,坐自兼併也。”

大意如下:

一,我在邊關多年,用過很多反間計,成效不顯著;我們多次出征也不成功,這是為何?淮南之地,一個小小的陳氏居然能一舉攻克。齊國現在內憂外患,正是出兵的大好機會。如果出兵軹關(河南省濟源市西),和陳氏相互配合,讓一直勁旅出三鴉(河南省魯山縣境內)沿河而下,再聯合稽胡牽制幷州、晉州。一定能夠勢如破竹,蕩平齊國。

二,如果國家謀劃長遠,那就和陳國人一起分散齊人的兵勢。屯田積糧,訓練軍隊以待時變。陳國人出兵,我們就響應,齊國人來救援,我們就堅壁清野,齊人走了,我們又出兵,讓對方疲於奔命。齊國皇室昏庸無能,唯利是圖,殘害忠良。我們只需要作壁上觀,然後乘勢而下。

三,我大周橫跨函谷關、黃河的險要之地,高屋建瓴,太祖爺(宇文泰)神威天助,南定江漢,西平巴蜀,雄踞關中,只有趙魏之地負隅頑抗,我們有事兒耽擱了,沒來及出兵剿滅,致使百姓成為孤魂野鬼,飽受欺凌。以前勾踐滅吳,也等了十年;武王伐紂,也進行了幾次。我們可以和敵人友好往來,互通有無,養精蓄銳,徐圖大計。

這一二三策,其實是上中下三策。上策,概括為遠交近攻,主動進取。中策,概括為被動防守,尋找戰機。下策,概括為韜光養晦,待時而動。上中下不代表優劣好壞,只是激進或保守。韋孝寬希望皇帝從三個方面都去思考,綜合考慮滅齊的方方面面。

宇文邕看完奏書,嘖嘖稱讚:“沒想到這個韋孝寬思考得這麼詳細周到,看來他確實是國之棟樑,對於這上中下三策,朕會慢慢考慮的。”

宇文邕轉頭伊婁謙詢問:“朕想對外用兵,你覺得先討伐誰?”伊婁謙說:“如韋公所言,齊國皇帝沉湎酒色,昏聵無能,能打的斛律光也被殺害,上下離心,道路以目,這樣的國家最容易被打敗。微臣建議,可以先去北齊訪問,暗中觀察有沒有什麼可乘之機。”

“哈哈哈,說得好。朕看,你最合適不過。”

575年三月初二,宇文邕下令,讓伊婁謙、元衛二人出使北齊,打探訊息。

韋孝寬立功心切,他再不想待玉璧了,這個地方他都守了三十年了,但皇帝對他的《平齊三策》不置可否,便很難過,於是給宇文邕寫了一封辭職信,表示要退休。宇文邕則表示,天下還沒有平定,玉璧離不開你韋孝寬,韋孝寬只好接受。

在五月初的時候,南陳的徐陵來到長安訪問,除了鞏固聯盟,順便也向杜杲重提要回庾信、王褒等人才的事情,杜杲抓住機會向宇文邕請示。宇文邕實在是愛惜庾信、王褒,就只答應把殷不害、王克等人給放了回去。人在屋簷下不得不低頭,徐陵沒轍,只好帶著殷不害等人回南陳,也算是給陳頊交差了。

徐陵的出使,也算完成了任務,可伊婁謙就沒那麼幸運了。也怪伊婁謙保密工作沒做好,到了北齊晉陽沒多久,陰謀就被洩露了,被高緯扣了下來。那這事兒就沒什麼好隱瞞的了,七月二十四日,宇文邕在大德殿內召叢集臣,公開宣佈伐齊的訊息。

2.無功而返

宇文邕娓娓道來:“太祖爺英明神武,創造帝王之業,兵鋒所指,望風披靡。只有東邊的偽齊,仍然沒有臣服。雖然多次征討,終究沒有取得大的成功。朕繼位以來,宇文護把持朝政,沒有施展的機會。親自執政後,一直都在謀劃東征,節衣縮食,修繕兵甲,幾年下來以準備充分。高緯昏庸無道,我們順天應人,伐暴除亂,正當其時。現在,朕想數道出兵,水6兼進,北拒太行之路,東扼黎陽之險。如果攻拔河陰,兗、豫二州則傳檄可定,然後養銳享士,一戰擊破偽齊。各位王公以為何如?”

“好,陛下聖明!”群臣大部分表示贊同。

當然也有不同的聲音。宇文弼說:“齊氏建國至今,已經有好幾代;雖說君主無道,但是勝任藩鎮職守的,還大有人在。現在出兵,必須選擇合適進攻的地點。河陽地處要衝,是精兵集中的地方,全力加以圍攻,恐怕難以達到目的。以臣的看法,汾曲一帶地方,北齊防守的軍隊既少,地勢平坦,攻打那裡容易攻克。用兵的地點,以這裡為最好。”宇文弼,鮮卑人,和北周皇室沒關係,出自河南洛陽官宦世家,現任內史上士。

趙煚說:“河南、洛陽,四面容易遭到敵方的攻擊,即使得到這些地方,很難防守。請從河北直指太原,搗毀齊國的巢穴,可以一舉而定。”趙煚來自天水趙氏,很早就跟著宇文泰創業,有戰功,現任民部中大夫。

鮑宏說:“我國強盛各國衰弱,我國安定各國混亂,何必擔心攻不克呢!但是先帝在世時屢次進軍洛陽,因為對方早有防備,所以常常不能取勝。按臣的計策,向汾川、潞川進兵,直撲晉陽,出其不備,似乎是上策。”鮑宏,鮑泉的弟弟,江陵之戰後,鮑宏投靠了宇文泰,之前跟杜杲一起出使過南陳,現任遂伯下大夫。

總結來說,這三個人的意見,都是捨棄河南洛陽一線,從河東一線進攻北齊的平陽、晉陽重鎮。歷來西魏、北周東征,都是兩條路線,要麼是從蒲阪過黃河,進攻平陽、晉陽;要麼出函谷關,沿著黃河進攻河陰、河陽、洛陽一線。河陰、河陽,水南為陰水北為陽,這幾乎是北齊守住中原的命根子,當年陳慶之北伐,也是在這裡和爾朱榮大戰,當年宇文泰和高歡之間的兩次戰鬥也生在這裡,宇文護第二次東征還是生在這裡。

“你們的意見,朕會考慮的,這一次,朕意已決,無需多言。”宇文邕說。

很難說這兩個方向,哪個方向就一定正確,這兩個地方對北齊來說都很重要,都有重兵把守的。

於是,宇文邕下詔征討北齊,任命柱國陳王宇文純、滎陽公司馬消難、鄭公達奚震為前三軍總管,越王宇文盛、周昌公侯莫陳瓊、趙王宇文招為後三軍總管。齊王宇文憲率領二萬人進軍黎陽(河南鶴壁市浚縣)。隨公楊堅、廣寧公薛迥率領水軍三萬人從渭水進入黃河,梁公侯莫陳芮率領二萬人在太行道防守,申公李穆率領三萬人在河陽道防守,常山公於翼率領二萬人進軍陳州(周口市淮陽區)、汝州(平頂山汝州市)。

老將軍田弘在去年病逝,這一次東征唯一的開國功臣就只有李穆,李穆負責防守,宇文邕是想把機會留給年輕人;

五弟宇文憲是宇文邕重點培養的軍事人才,他前段時間還進獻了自己寫的兵書《要略》,深受宇文邕的喜愛,九弟宇文純、六弟宇文招、十二弟宇文盛,這幾個都有實幹能力,和宇文邕的關係都比較好,宇文邕重用兄弟,這是重點培養自己的勢力;

侯莫陳芮是侯莫陳崇的兒子,達奚震是達奚武的兒子,於翼是於謹的兒子,薛迥是薛崇禮兒子,宇文邕也照顧到了功臣的面子;

司馬消難是北齊降將,帶路黨;

楊堅是親家,政治盟友,第一次單獨領兵上戰場。

終於要東征了,宇文憲意氣風,他當場表示,要用自己的財產來贊助軍費:“臣弟聽說,有智慧的人應該順天應人,以強攻弱,隨機應變。陛下執政以來,相容幷蓄,開創大業,偃文修武,剿滅兇惡,使得軍民一心,天下大同。此次我大軍出征,天網密佈,旌旗蔽日,需要大量的糧草供給。古時候,天下混亂,卜式、衛茲二人都拿出家中的粟米、財產,我雖然愚笨,也不敢忘記效仿他們。臣弟這裡特地獻上金銀等器物十六件,以資助軍需,不成敬意。”說罷,宇文憲讓侍從把自己的財物抬入大殿。

眾人見狀,嘖嘖稱讚。

宇文邕聽後大為感慨,對宇文憲投來欣賞和佩服的眼神,他拒絕了宇文憲的資助,走下御座,拍著宇文憲的肩膀,對眾人說:“臣子就應該如此呀,齊王的心意,天地可鑑,朕難道還要他的東西嗎?有這一片忠心,足以掃平齊賊!”

三十日,宇文邕親率六萬大軍,向河陰(河南洛陽市孟津區北黃河段)挺進。

“陛下,臣請求帶著先父的舊部做先鋒,誓殺齊人,為父雪恥。”楊素請命。宇文邕看楊素這麼認真,也就答應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