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取名宏論:一個人的名字不能亂取哦

小說:魯國 作者:千里草人

公元前694年周曆4月,魯國曆史上一代強悍國君魯桓公薨,世子魯同繼位新君,即魯莊公。

魯莊公,姬姓,氏魯,名同,出生於公元前7o6年周曆1o月初5,因與魯桓公同月生日,故得名同。薨於公元前662年周曆8月11,春秋時期魯國第十六任君主,魯桓公與其正妻文姜所生的嫡長子。

魯莊公得名為同,固然與魯桓公因為你子兩人同月同日生有關,但對於最講周禮的魯國國君魯桓公來講,當時取這個名字還是很慎重的。

史料記載,魯同出生,魯桓公大喜過望,為此舉行了隆重的祭祀和慶祝儀式,並請了專家來商議為自己的嫡長子取名一事。

這個專家叫申繻,魯國一位睿智博學的大夫。當時魯桓公向申繻請教為孩子取名的道理。於是,申繻為我們奉獻一通精彩的取名宏論。

申繻答道“主公,據臣所知,取名往往有五種方法,依信,依義,依象,依假和依類。

所謂依信,就是根據孩子出生時身上的特殊標記或特殊而取名。所謂依義,就是以祥瑞之字為孩子取名。所謂依象,就是以一個跟孩子長得差不多的事物為名。所謂依假,就是以事物的名稱假託取名。所謂依類,就是借用和父親類似或有關的字眼來命名。”

在春秋時期,我們會看到很多奇怪的名字,如黑臀、重耳、唐叔虞、友等,這便是依信而取名,其中黑臀可能很好理解,說明生下來屁股有一塊胎記。而唐叔虞和友據說是生下來時手掌分別有虞字和友字的紋路。這些,都是依信而取名。

依義而取名的也有一些名人,如周武王姬,周文王姬昌,楚武王熊通,齊孝公齊昭等等。

依象而取名的,如孔大聖人孔丘,據說他的腦門比較高,象山丘一樣;南宮長萬,因為個頭特別高等等。

依假而取名的,春秋時有好幾人都叫杵臼,如宋昭公,晉國的公孫杵臼,就是取杵臼的一個堅實不壞特性。據說,孔子將其兒子取名為鯉,既因為當時正好有人送鯉魚上門,同時也有鯉魚躍龍門之意。還有好多個叫去疾的,就是希望長大後少生病的意思。

而依類,這個類,就是指類同父親的某一方面,如有晉文侯晉仇,就是父親晉穆侯在討伐戎狄部落的一次戰役中打了敗仗,回來時正好夫人為他生了兒子,於是他就將這個兒子取名為仇。

同樣,有一次他打了勝仗,回來時正好夫人又為他生了一個兒子,於是取名為成師。還有以父親為帥時俘虜敵人主帥後,正好兒子誕生,就以敵人主帥之名為兒子取名的,如魯國的季孫行父。

這個取名的五類習慣,到了現代,基本上大家都傾向於其中的一類了,即依義而取名。曾經,在我們中國,還有過一陣子的依類而取名,即孩子出生時,正好是建國時,所以建國、勝利之類的名字便很多。

但慢慢的,現在很少了,尤其是根據孩子出生時的樣子來取,那更是基本絕跡了。畢竟,很少有人再為自己的孩子取一個叫寤生或都黑臂、重耳之類的名。現在孩子的名字,一個個都是光鮮的很,意義非凡,甚是高大上。

關於取名字的學問,當然遠不止於此。據說,魯桓公向申繻討教時,申繻還詳細講解了諸侯國君為兒子取名的禁忌。

如取名不可用本國國名,不用官名,不用山川名,不用疾病名,不用牲畜名,不用器物禮品名。為什麼呢?這便涉及到避諱的問題。

根據周禮,象諸侯國君這樣的大人物死了以後,就成了神明,而神明是需要恭敬對待的,需要虔誠事奉,不能在一個死後成了神明還直呼其名,這是大不敬。所以,諸侯國君的子孫後代,是不直接稱呼其祖上之名的。

那要稱呼什麼呢?要稱其諡號。如周武王,大周王朝的子民,在當時絕對不可能有人稱姬的,而是尊稱武王,這個武,就是其諡號。

正因為如此,所以如果一個人以國為名的話,那當他死後,豈不是不能稱這個名了?想想看,這相當於不能稱這個國名,那豈不是辱沒了先人所建之國的功績?

同樣道理,如果以官為名,則這個官名就要被廢除了。春秋史上,還真有幾個因此而不再設定相關官職的,如晉僖公因為他的名取為司徒,害得從此晉國便廢止了這個三公之一的官名,以後一律以中軍元帥代之。

還有宋國的宋武公,名司空,從此宋國不再有司空之官職了,代之以司城。

如果以山川為名,則意味著這座山或者這條河以後也不得不改名,象魯國先君魯獻公名具,魯武公名敖,此後,魯國不得不在日常生活中將兩座自古以來便存在的具山、敖山改成其他的山名。

有人說,那就改一改這山川的名字就是結了嗎?這個我們要嚴肅點,因為春秋時期,大山大河,那都是代表神靈的。祭祀的最高境界是祭天祭地,再就是祭山祭河!最後才是祭祀自己的祖先。

可見,大山大河是非常神聖的。象泰山、黃河等,全天下只有一個人可以祭祀,即天子。

這個事,史料還記載了後世的一段故事。有一次,晉國中軍元帥範鞅赴魯國聘問,他知道魯國有兩座名山,即具山和敖山,有意聽魯國人介紹介紹這兩座山。

結果,魯國人顯得很尷尬,故意不提這兩座山,而是以這兩座山所在的地名來回答。

範鞅很奇怪,問道“這兩座山難道不叫具山和敖山嗎?”

魯國人回答道“由於這兩座山原來的山名,就是我們先君魯獻公、魯武公的名諱。為了避諱,所以我們現在不再直呼這兩座山名了。”

範鞅這才省悟,羞慚不已。回國後,範鞅就對人道“一個人不可以不學習。鞅赴魯國聘問,居然犯了魯國兩位先君的名諱,丟臉吶,這都是因為鞅不學習的原因。”

那為不得用牲畜的名稱取名呢?因為牲畜是要用於祭祀的,如果這個名被用掉了,那以後祭祀時,由於不能叫這種牲畜的名,那怎麼辦?是不是要亂套了?

在春秋時期,祭祀,是一等一的大事,當然不能亂套。所以,為了孩子取名,哪怕父親再喜歡某類牲畜,也不應該用此名。

同樣的道理,也不得用器物禮品的名稱為孩子取名,如鼎、爵等。因為器物禮品的主要作用,是用於禮儀。禮儀當然是春秋時期一等一的事,不能亂了。

不用疾病的名稱取名,也是這個道理。因為當時醫療水平極其低下,大家好不容易對某類疾病有了些認識,結果某位國君級別的大佬居然將此疾病為兒子取名了,那其兒子去世後,為了避諱其名,能廢止這種疾病嗎?這讓大家怎麼活?

所以,申繻認為,以國命名,就會廢除人名;用官名命名,就會改變官稱;用山川命名就會改變山川的神名,用牲畜命名就會廢除祭祀,用器物禮品命名就會廢除禮儀。意思就是,高大上的事物,不能用於為兒子取名。

那有人要問了,你講來講去,講的是為兒子取名,那為女兒取名怎麼辦?女兒,不需要取名。春秋時期,女兒家貌似都是沒有名字的。我們講了這麼多的春秋故事,貌似也講了很多女性的故事,如褒姒、文姜、夏姬、驪姬、宣姜等等,她們為何有名字呢?

不,這些都不是她們的名字。女性的名字,史料留下來的,往往是這麼幾類一類是丈夫的諡加孃家的姓,如宣姜,是衛宣公的諡宣,加上她孃家是齊國姜姓。又如穆姬,是秦穆公的諡穆,加上孃家晉國姬姓。

一類是自己的諡加上孃家的姓,如文姜,是自己的諡文,加上孃家齊國姜姓。

一類是夫家的氏加上孃家的姓,如夏姬,是她第一任丈夫夏御叔的夏氏,加上孃家是鄭國的姬姓。如盧蒲姜,是夫家的盧蒲氏加上自己孃家的姜姓。

一類是孃家的氏加上孃家的姓,如齊桓公的其中一位夫人蔡姬,就是蔡國的氏蔡加上蔡國的姓姬。又如齊桓公的另外一位夫人徐贏,鄭莊公的其中一位夫人葛贏等等。

大部分的春秋女性,如果史料有所記載,那除了前面講到過的這三類外,基本上就以孃家或夫家的氏名,再加一個氏字予以解決。如鄭國上卿祭足之女就稱祭氏。

在魯國曆史上,有一位用自己兒子的命換來了魯國先君魯惠公魯稱的命的乳母,她貌似有一個名,叫義保。其實,這個義保也是後人加上的,確切的講,她其實只能叫臧氏,因為她是嫁到臧氏家族的一個女人。之所以叫她為義保,是因為她是一位大義的保姆,所以有些作品或史料就以義保為她的名了。

魯桓公在虛心聽取了申繻這位大學問家關於取名的一番大道理後,將他與文姜所生的第一個兒子取名同,就是因為父子倆都是同一天生日,這便是依類取名法。

講魯國的春秋故事,我們不得不尊重一下魯國這樣的全天下最講禮儀的諸侯,所以會講一些禮儀方面的知識。貌似有點枯燥,但這是真學問。

喜歡魯國請大家收藏魯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