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位置:
  • 首頁
  • 武俠修真
  • 魯國
  • 第64章 長勺之戰1:戰爭道理之一,憑什麼而戰?聽聽曹劌怎麼說

第64章 長勺之戰1:戰爭道理之一,憑什麼而戰?聽聽曹劌怎麼說

小說:魯國 作者:千里草人

魯莊公驚呆了,他哪裡想到齊國居然這個時候還要來教訓魯國?但驚呆是不能解決任何問題的。既然敵軍來犯,那得組織抵抗。但是,能打得過齊國嗎?

朝堂上吵成了一團,有的說堅決予以反擊,咱堂堂大周王朝宗邦之國,周公旦的後代,哪能不戰而降?

有的說不能與強敵抗衡,前番乾時之役,魯軍大敗,至今尚未恢復元氣。此番齊國來勢洶洶,搞不好再次戰敗,甚至可能有亡國的危險。

大夫施伯出班道“主公,既然齊侯如此欺人,再言求和已無意義,臣建議與齊舉國一戰!”

施伯,魯國公族大夫,魯桓公有一位兄弟叫公子尾,字施父,其後人就以施為氏,形成魯國施氏家族。此時施氏家族宗主為施伯,正是施父之子。

魯莊公憂心沖沖道“寡人何曾不想與齊決一雌雄?但去年乾時一戰,樑子、秦子兩位大夫殉國,魯國哪有良將敢與齊國爭雄?”

施伯道“臣舉薦一人,主公可以請他來議事。”

魯莊公道“愛卿所薦何人?”

施伯道“東平有一士人曹劌,臣有一次與其攀談,知此人精通行伍軍事,極具謀略,乃將相之才。此番強敵來犯,何不請曹劌出山?”

曹劌?怎麼沒聽過這人?無名之輩吧?魯莊公遲疑不決。

是啊,曹劌又是何許人也?

說到曹劌,前面我們已經講到過魯國勇士曹沫,也就是說,已經有兩個曹氏歷史名人了,看來有必要先講講曹姓這個強悍姓氏了。

曹氏留給我們很多的歷史名人,如西漢名相曹參,三國梟雄曹操,清代文學家曹雪芹等等,還有這個時期魯國的曹沫和曹劌。

曹氏淵源有兩種之說,一是源於黃帝。據傳,黃帝后裔其中一支是這樣演進的黃帝之子昌意,孫高陽,曾孫老童,玄孫吳回,來孫6終。6終有六子,即昆吾、參胡、彭祖、鄶人、晏安、季連。

其中,晏安因協助大禹治水立下大功,被封為曹官。其後人就以晏安這個官名為氏,這便是曹姓淵源之一,晏安也就被稱為曹安,是曹姓始祖。

到後來,周武王滅商後,封曹安的五世孫曹俠於邾邑,建立了邾國。這個邾國,正是魯國的附庸國。

也就是說,此時在魯國活躍的曹沫和曹劌這樣的曹氏牛人,極有可能就是來自魯國附庸邾國的人才,與周武王姬分封六弟振鐸於曹邑建立的曹國風牛馬不相及。

因為此時的曹國尚健在,曹國後人以其國為氏,那要等曹國死了才可以。

也許正因為曹劌是來自一個當時連爵位都沒有的魯國附庸邾國,所以他的身份就比較低下,無非是邾國始封君曹俠的後人而已,或者曹劌僅僅是曹代始祖曹安的後人而已,此時有一個士的身份算是不錯了。

魯莊公立即派施伯赴東平招曹劌前來。曹劌有一位好友,聽說國君招曹劌前去商議抵禦齊軍進犯的事,就勸諫曹劌道“兄弟啊,兵者,國之大事也,是高居廟堂之上那些吃肉的高官們之事,你一介士人,湊什麼熱鬧呢?”

曹劌微微一笑道“劌擔憂,那些享受著高官厚?的大夫們目光短淺,不能深謀遠慮,所以有意助國君一臂之力,以安我魯國。”

這裡,曹劌提到了吃肉的高官,這是什麼意思呢?史料原話是肉食者,意指在朝中為官的大夫。根據周禮規定,唯有大夫級別以上的,可以每天吃肉,士人和小老百姓是不能每天吃肉的。

曹劌見到了魯莊公,魯莊公見曹劌其貌不揚,心裡懷疑此人是否有真材實學,便問曹劌道“寡人請教先生,眼下齊軍進犯,寡人有意抵抗。但眼下齊強魯弱,先生認為魯軍有可能取勝嗎?”

曹劌看著魯莊公,反問道“主公,草民斗膽相問,主公認為自己是否做到了為百姓謀利呢?”

魯莊公謙虛答道“寡人雖然還不夠努力,但自即位以來,能夠做到時刻想著為百姓謀利,吃的和穿的,寡人不敢獨享,常常賞賜給臣子大夫。”

曹劌微微搖頭道“主公雖有此德,但不足以說明主公能夠做到為百姓謀利,這只不過是主公給身邊的人以小恩小惠罷了。”

魯莊公急道“那寡人虔誠事奉神靈,祭祀用的犧牲、玉帛、穀物等,寡人從不虛告,以求神靈佑護魯國社稷和百姓。”

曹劌還是搖搖頭,道“向神靈如實告之祭祀用品,無非是小信小義。為百姓謀福祉這樣的事,怎麼可以靠神靈保佑呢?”

魯莊公略一思考,又搬出了一條“那,寡人體察民情,關心民間疾苦,凡是涉及到百姓的重要訴訟,寡人都要親自過問,以恐有司之人斷案不公。寡人自己也做到不因自己的喜惡來斷案,既不因符合寡人心意而隨意獎賞,也不因有違寡人之意而濫用刑罰。”

曹劌笑了,他點點頭,誠懇對魯莊公道“主公如此親力為民,實乃我魯國百姓之福啊。主公只要堅持這樣做,就一定能夠得到全國百姓的衷心擁護,又何懼齊國來犯呢?草民不才,願供主公驅馳!”

當然,史料以文言文記載的這段對話相當簡練,曹劌為何認定魯莊公有此三點,尤其是最後一點,便可以與強齊一戰?但我們深入分析一下,就會現,寫史的人其實想要表達的是三個層面的意思。

三個層面,即魯莊公考慮到了貴族、神明、百姓三個不同階層的利益。第一階層,魯莊公認為貴族階級會支援自己。自己作為國君,善待大臣,得到有他們的擁護,於是說自己有好東西與大家一起分享,這個大家,不可能是老百姓。魯莊公認為能夠得到貴族的支援很重要,但曹劌指出,這不夠。

第二階層,就是魯莊公認為神明一定會保佑魯國的。這是提升到了意識形態的高度,敬神靈必得佑護,這也是那個時代迅統一思想的最常用武器。魯莊公認為這個也很重要,但曹劌指出,這還是不夠。

第三階層才真正提到了老百姓,對老百姓很重視,這才是最根本性的底氣。唯有代表老百姓去打仗,才是曹劌心目中認為先要堅持的真理。

在曹劌看來,戰爭的勝負既不取決於貴族的支援,也不取決於神明的保佑,而是決定於“取信於民”。曹劌重視民心得失與戰爭勝負關係的思想,至少有一點依靠人民的力量進行人民戰爭的思想。

所以說,齊魯長勺之戰能夠青史留名,關鍵不在於那場仗如何打,而是這場仗憑什麼打,史學家這才花了大量的筆墨來寫戰前曹劌與魯莊公的這段對話,反映的正是某種戰爭思想!

長勺之戰的精髓,並非後來所謂的一而再再而三三而竭的戰術,而是人民戰爭的理念!幾千年後,中國人民正是依靠人民戰爭的理念,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勝利。

哪怕到現在,這個人民戰爭的思想,完全可以令我們無懼於現在某些叫囂。我們要說,我們不想戰爭,但我們不怕戰爭!

好了,有點扯多了。反正,曹劌支援魯莊公與強大的齊軍打這一仗。

喜歡魯國請大家收藏魯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