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黔州之行(1 / 4)

冬十月癸丑,姜沃陪同袁天罡離開長安。

馬車駛出長安城東門,經過名為灞橋的一座石橋。

灞橋建於開皇年間,橋邊遍植青柳,一向是送離之處。灞橋風雪也是關中盛景之一。

袁天罡告老還鄉離開長安,連太史局內都有許多人都不知,他只告知了幾個經年舊友:其中李淳風已於皇城中送別過,因而灞橋上來送袁天罡的,只有玄奘法師和孫思邈這兩位多年老友。

姜沃看到灞橋長亭中兩個熟悉身影時,忙令車駕停下,自去請兩位先生過來。

孫思邈與玄奘法師上了馬車,兩位各有別禮贈與袁天罡。

孫思邈送上的是幾本醫書,和一箱成藥。袁天罡一見就笑了,指著自己眼睛道:“你不知我這眼?竟還給我送書?”若是七八年前,袁天罡是裝的瞽目,那麼這兩年,就是真的眼睛不太好了。行走坐臥倒是沒問題,但滿是文字的書實是看不了了。

與旁人不同,孫思邈似乎是被歲月遺忘了一般,這些年過去,與姜沃初見他時相比,幾乎無甚變化。

孫思邈拍了拍裝著藥的箱子對袁天罡道:“藥是給你的,這書……”他轉向姜沃:“你拿著就是。”

姜沃立刻領會:想來是孫思邈得了聖人的話,又寫了些新的保養之道,特意帶給皇長子李承乾的。

孫思邈送過藥,玄奘法師則取出幾份貝葉經文,又取出幾份自己譯的佛經手稿:“從前鳩摩羅什法師譯《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今歲我再譯,暫更名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因有幾個詞還未斟酌定,就各寫了一份,請袁仙師帶上。”

他也知道袁天罡眼睛不太好,直接就交給了姜沃。

姜沃接過,低頭去看。

熟悉的經文映入眼中:“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1]

竟是前世極熟悉的《心經》。

姜沃將貝葉經文和玄奘法師的手稿都仔細收好。

*

媚娘站在窗邊,抱著手爐看今冬第一場雪,並沒有賞雪的興致,只是有些擔憂:袁仙師和小沃才出發幾日,長安城就開始下雪,不知他們路上是否也有冰雪阻隔?只盼這一路風雪不要太大,若是趕不到驛站可就受苦了。

還是想著姜沃的行裝是她一一點過的,媚娘才覺放心些:媚娘是跟母親長途跋涉入長安的,自然知道趕路的難處。

俗話說得好,窮家富路,只要馬車足夠,路上帶多少東西真是都不嫌多。

於是姜沃想圖省事,好多器物想省減不帶就都被媚娘嚴詞拒絕,全都給她打包上了。

最後姜沃看著滿滿兩車東西,只好慶幸是跟著師父的車隊,又有聖人首肯,派了侍衛隨行,否則真是帶不了這麼些。

媚娘抱著手爐看了一會兒風雪,之後便牢牢關上門窗,來到屋角放置衣裙的箱子前,伸手到許多衣裙底下去,拿出一個匣子。

她又取出荷包裡隨身帶著的鑰匙,開啟匣子。

裡面裝著一封封的信。

都是這兩年姜沃寫給她的。

這兩年夏日,她們總要分開幾月——因皇帝要去翠微宮避暑,翠微宮可不似九成宮般闊朗,皇帝也少帶妃嬪過去。

於是分開的那幾個月,姜沃想到什麼,就會給媚娘寫成一封封的信。

只是為了安全起見,姜沃從不託人送信,而是每隔一月回皇城太史局時,親手把這月寫的信交給媚娘。

媚娘都一一留了起來。

此時心中記掛遠行人,就把這些信再次拿出來看。

正看到姜沃今年夏日寫的信——

皇帝做《帝範》十二篇傳於太子,道‘此生治亂闡政之道,已盡在其中’,令太子習讀。

自然,《帝範》這等書,其中具體內容只有太子和輔政的宰輔們能見到。其餘官員們頂多耳聞這十二篇《帝範》的題錄。

姜沃就在信中一一記了下來。

媚娘看著姜沃寫下來的,聖人所擬的一個個躬政之道題錄:君體、建親、求賢、審官……凡此種種,共一十二項。

只看到這些題錄,便不由心嚮往之。

真不知裡頭聖人又寫了何等真知灼見,金科玉律。

風打在窗戶上的聲音打斷了媚孃的思緒。

她轉頭去看,見外頭樹影搖晃,不由嘆了口氣,又在擔憂姜沃路上情形。

更悵然想起:自貞觀十一年入宮,她們或有稍離,但每個新歲都是一起過的。

可惜,這個元日,註定沒法一起過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