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攻城(1 / 2)

洛邑,盤踞中原要道。

若要攻秦,則必取洛邑,否則五國後方不穩,于軍不利。

城池之外,早已是變了一番天地。

先是城牆,下寬而上窄,能並行十幾匹馬,其中泥土夯實,中間由木材固定,可謂是堅不可摧,就是火藥都難以將其攻破,更何況這是在沒有火藥的年代,就只有土攻呢。

緊跟著城牆之下,是羊馬牆,羊馬牆乃是石頭和泥土夯實,極其堅固,雖僅僅只有一人之高,五尺之寬,但敵軍若想攻城,這羊馬牆就是第一道壁壘。

羊馬牆後,還有寬約十五丈的護城河,洛邑乃是王城,自是堅固,這當年建城之時,就有十幾丈之寬,後又經過加寬,最深處可達兩丈,最寬處亦有二十丈,若無橋樑,敵方衝車是萬萬不得靠近。

護城河後,便是排列緊密的拒馬槍,寬有五丈之餘,排列緊密,拒馬槍乃是一根根削尖的木棍所做,一柄柄的固定在橫木上面,槍尖正對著對方衝刺過來的隊伍,若有騎兵和戰車撞上去,則有死無生。

這還不算完,其後還跟著陷馬坑,上面用稻草填平,再撒上薄薄的一層泥土,外面看不出什麼變化,可若是一旦踩上去,那必定是陷入其中,裡面插著的長刺,根根倒立,最深可達一丈,掉落進去,也是個有死無生的結局。

陷馬坑之後,還排列這一層鹿角木,鹿角木的下面釘在大地當中,極難拔出,可以很好的阻擋敵軍衝車攻城。

攻城大軍若想要靠近城池,就先要清除鹿角木,緊接著填了陷馬坑,之後越過拒馬槍,還要搭橋度過護城河,拆除羊馬牆,才能讓攻城車順利到達城池之下,才能開始攻城。

五十多丈的距離,盡是秦軍佈下的防禦工事,而這距離,剛好都在城上投石機的攻擊範圍內。

真正的歷史,遠遠和書本中讀來的不一樣來,對嬴蕩來說,這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惡戰。

東南西北四處大門,都內設有甕城,所以說這大門攻破,也算不得佔了城池,破了甕城,才能夠順利步入城中。

甕城當中,可以說是四面城牆盡是敵軍,進入甕城,不是被亂箭射死,那也會被甕城中鑽出的敵軍殺了,攻城之戰,可謂之九死一生。

況且外面的城牆也並非是齊平的,而是往內凹陷,這就意味著在一面攻城的敵軍,將會受到三面的圍攻。

洛邑城內,一座座高塔豎起,這些高塔要高出城牆許多,站在高塔上面,外面所有一切,都可盡收眼底,此為了望軍情所用。

望遠鏡還未明,這就需要眼神特別好的軍卒,每日站在上面觀望。

城池之上,士卒走動,投石器,滾石,檑木都堆得像是小山一樣高,還有一張張弓弩也都排列開來,每一個垛口,都站著一位秦軍弓箭手。

這些都是副將馮章所為,果然是攻守兼備也。

孫子所云,五而為之,十而殲之,城池如此堅固,若想攻下城池,必定是慘痛的代價。

但五國謀秦,洛邑倒成了秦國的橋頭堡,況且秦王可就在這城中,所以這攻城,就成了他們最好的選擇。

秦軍大旗飄蕩,正與城池下方的五國聯軍對峙。

十日前,韓魏大軍到,切斷洛邑與宜陽的聯絡。

七日前,楚國大軍到,立營於南門外,洛邑西南兩面被層層包圍。

三日前,趙國大軍到,北邊城牆和東邊城牆看到了趙韓魏的旗幟。

昨日,燕國的旗幟也能在東邊的城牆上看的到了。

等了整整一個月的時間,五國大軍終於來齊了,他們將洛邑團團圍住,那叫一個水洩不通。

眼下,大戰一觸即。

五國大軍未到前,嬴蕩還對五十五萬大軍心中有個數,而現在,他早已忘了這個數字,因為只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數之不盡的人。

雙方沒有來使,只有戰鬥的號角。

這一戰對於五國來說,是勢在必得,勝則可一掃當年六國謀秦的慘敗。

這第一波攻城,馬上就要開始了。

洛邑四面八方,樹立起來同樣高的數十座高臺,每座高臺上面,五國大旗懸掛,城中的一切,在這瞭望臺上,都可看的一清二楚。

城池上方準備了檑木投石機,而下方一樣是投石車,和各式各樣的攻城衝車,甚至空氣中還瀰漫著膏油的味道。

攻城之戰,水攻,火攻,土攻,此三者最為厲害,其中水攻最為難用,也最兇殘,可謂是屠城之計,這土工便是挖掘城牆,開隧道,也不容易了,城牆兼顧不說,而且還要頂著地方的攻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