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 本土文物(2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具體運作方式,以這次“香江藝術節改組”為例。

市政總署及康文署的人員,需要提前拿出合理的改組方案以及申請款項方案,交由立法局審議,三分之二票透過之後,再由政務司稽核,港督府籤準,再還市政總署及康文署來執行。

所以說,香江的行政辦公效率極低,好處是很穩妥,權力平衡,監督機制較完善。

時值午休,市政總署大樓沒什麼人,盧燦瞅著空蕩蕩的走廊和前後廳,有些詫異,“你們……下午真的開會?怎麼沒見人呢?”

薇薇安也有些疑惑,從坤包中掏出一張褐色請柬,瞅了瞅時間,“沒錯呀,下午兩點到四點,市政總署北樓2層大會議室。”

盧燦也欠身瞅了眼,地址時間都沒錯,再看看腕錶,已經快到一點五十,連忙拉住她的手臂,笑道,“得,我送你上去看看,說不定大家都到了。你呀,還是配一位秘書吧,以後再出來開會,也多一個人陪同,不用一個人麻爪。”

“哎呀,我自己還在學習,哪好意思配助理?再說了,我工作內容不多,即便財務核算,也有芬姐她們在負責,我只是看看賬而已,用不上助理的。”

薇薇安骨子裡很倔,配助理和安保隨員一事,盧燦和她聊過不下於三次,依舊沒能讓她改主意,只能作罷。這一次,又是差不多的說辭。

兩人拉手上二樓,這次終於遇到一位工作人員。薇薇安連忙撇開盧燦的手,對路過的工作人員招招手,“誒,小哥,二樓大會議室哪邊?”

那位二十來歲的男職員,被薇薇安的容貌閃了一下,渾然沒注意到對方身邊的護花使者,愣了一會才笑道,“啊?你問的是康文署的藝術節改組會議吧,我知道……你是……”

盧燦空有偌大的名頭,此刻卻被人完全忽略。

“謝謝!哦,雨傘,阿燦,你先拿著,我去開會。”薇薇安循著對方手指方向疾走兩步後,現手中竟然還拎著雨傘,又回身將雨傘塞給盧燦,匆匆離開。

這時,那位男職員才現盧燦,驚訝地啊了一聲,手指朝盧燦點了點……

沒等他說話,盧燦笑問,“小哥,能告訴我,香江古蹟古物辦事處,在哪一層辦公?”

香江古物古蹟辦事處,成立於1976年,成立宗旨是確保香江最具價值的古蹟及建築物、文物得到保護,屬於市政總署轄下的一個部門。

現任香江古物古蹟辦事處處長是一位英國人,漢語名字叫白德,英文名所羅門·白德。

他不僅是古物古蹟辦事處處長,還是港大教授,歷史學博士,同時還是虎園博物研究顧問,拿顧問薪水的那種,所以也算是盧燦的“老朋友”。

盧燦今天來找他,主要是為了一批新掘的考古物件!

一直以來,虎園博物館不承接外來藏品,以此來保證虎園博物館的私有化。但是,這一批新出土的貨,有些特殊,它們是被香江古物古蹟辦事處在新界荃灣馬灣島掘出來,妥妥的香江本土歷史文物。如果能將這批文物納入虎園博物館,有助於虎博的本土化以及開展本土化歷史研究。

香江最大的綜合類博物館,怎能缺少本土文化研究?

可惜,在此之前一直沒機會插手。

有關香江本土的文明考證,此前一共有兩批。

其一是愛爾蘭人芬戴禮神父,三十年代於南丫島掘得的史前遺物精萃,大約有六十多件,多為新石器時代的陶器、玉器、石器。所有者為香港耶穌會,目前展存於香****,也就是1998年改名的香江歷史博物館。

其二是芬戴禮神父的朋友,義大利天主教神父麥兆漢,他也參與了南丫島遺址掘,也因此掌握了相當數目的新石器時代文物。不僅如此,麥兆漢神父還在汕尾村、新界、沙田等地掘多處古蹟,蒐集了數以噸計的史前文物進行研究,還在歐洲各地進行巡展。

麥兆漢神父1953年去世後,羅馬天主教會將整批文物回贈港府,同樣儲存於香****。

這兩批文物,盧燦再有錢也沒有機會插手,虎博的本土化研究一直空置。

現在,機會再次來臨。

七十年代,有漁民在新界荃灣青衣島附近的馬灣島上,現人工製作的石器,並沒有引起重視。

就在去年,又有一幫年輕人去馬灣島東北石崖區域露營,其中有一位是港大歷史系在讀學士,名叫鄒興華。他對考古學有所瞭解,無意中在島上現大面積人類早期文明活動痕跡。

香江馬灣島東灣仔遺址,就此揭開神秘面紗。

香江古物古蹟辦事處處長白德博士親自主持挖掘,虎園博物館遂即贊助並組隊跟進。

這一次,虎博無論如何也要從這一遺址遺物中,分一杯羹!

喜歡相寶2秘物請大家收藏相寶2秘物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