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5章 宋詞尾聲(2 / 2)

小說:相寶2:秘物 作者:炎宗

他在前面引路,半側著身子向盧燦介紹,“剛才想回答你的問題來著,給忘了。我父親生前是萊頓大學講師,五十年代受邀來根特大學授課。他的研究方向是生物學,至於亞洲藝術品收藏,只是他的愛好,算不上專業研究。包括我家的藏品,大多是他的收集來。受他影響,我也挺喜歡亞洲藝術,像中國、東洋和印度的藝術,我都有收藏。不過,我提前說一句,這些藏品,我暫時還沒出手的打算。”

說到這時,他盯著盧燦。

盧燦無奈地聳聳肩。這句話委實讓盧燦有些失望,不過,既然來了,那就看看吧。

走進正屋,側面就是通往二樓的石板階梯。盧燦剛踏上石階,仰頭就看見臺階轉角正牆上,掛著一副玻璃框,裡面就是一幅中式書法藏品。

“秋暖渾如水上春,意行幽徑散衣巾。海棠突過色尤好,荷葉打空芽更新。焉得便遭田父飲,不須真現宰官身。今朝涉趣初懸傍,爭睹何妨走四隣。”

瘦金書,筆鋒有力,天骨遒美,逸趣靄然。

字型旁邊是一長溜的鈐印,圓印、方璽、陰陽文,足足有十多枚。

整幅作品的氣韻,撲面而來!

盧燦雖然還距離它有個五六米遠,但已經有感覺,這幅橫版字幅,最少是宋元時期的作品!

趕緊加快腳步,過前面的西蒙斯,站在玻璃框前,仰頭細看。

這詩名叫《秋暖》,出自於南宋文學家張鎡之手。

張鎡此人在後世不為人知,他是宋南渡名將張俊的曾孫。

至於張俊,他與岳飛、韓世忠、劉光世並稱南宋“中興四將”。他更為人所知的是參與岳飛的“風波亭”一案。所以,張俊在演義小說中,口碑很差,其實,此人領兵打仗相當有一套,當時他所率領的部隊,人稱“張家軍”,與“岳家軍”並立。

張鎡是張俊的後人,也是張家由武將轉為文臣的關鍵人物。

著作頗豐,現存《仕學規範》四十卷,《南湖集》十卷,《玉照堂詞》一卷,《玉照堂梅品》一卷,《四並集》(又稱《賞心樂事》)一卷,《桂隱百課》一卷等。

虎園博物館收有臨安尹家坊刻刻印的一套宋版《玉照堂詞》,應該是張鎡後人所出,九品相,為古籍善本的鎮館之寶之一。

至於眼前這幅字是誰所寫……盧燦很快找到題款“樂笑”!

原來是“半笑半哭不老翁”張炎所寫。

張炎是張鎡的曾孫,字叔夏,號玉田,又號樂笑翁,南宋最後一位詞人。

之所以有“半笑半哭不老翁”的稱號,與他的自身經歷有很大關係——張炎前半生富貴無憂,生活極為愜意,1276年元兵攻破臨安,南宋覆滅,張炎祖父張濡被元人磔殺(砍成幾塊),家財被抄沒。此後,家道中落,貧難自給,曾北遊燕趙謀官,失意南歸,長期寓居臨安,落魄而終。因此,後人說他前半生在笑,後半生在哭,偏偏他還能活到七十有六的高齡,故而有“半笑半哭不老翁”之稱。

值得注意的是,張炎是宋詞的最後一位重要作者。

一般選宋詞的書,選到最後,就得選張炎,講到最後,也得講張炎。

可以說,在宋詞這支柔麗的長曲中,張炎的詞,是最後的一個音節,是最後的一聲歌唱。由於他的詞寄託了鄉國衰亡之痛,極為蒼涼,所以也可以說,他的聲音,也就是南宋末期的時代之聲。

張炎書寫曾祖父的詩句,當然沒問題。

“嗨,這幅作品怎麼樣?我父親生前非常喜歡,尤其喜歡這種纖細有力的字型,經常一個人站在這幅作品面前獨自欣賞,只是……他不太懂其中意思,我也不太懂。”西蒙斯伸手拍拍盧燦胳膊,笑著指指這幅字幅,“維文,能說說這幅字的意思嗎?”

喜歡相寶2秘物請大家收藏相寶2秘物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