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以孝治天下!揚州城的易子相食!(1 / 2)

心繫百姓的朱元璋。

親自來到了揚州城的‘難民所’。

在這裡,僅僅只剩下十八戶老弱病殘的百姓們,依舊待在此處。

他們一方面是因為故土難離,另一方面也是因為身體不支援他們離開,只有默默的忍受著張士誠的不斷壓榨。

幸好。

在明軍討伐了張士誠之後。

那些沉重的苛捐雜稅,都已經取消的七七八八了,要不然他們估計一個都活不了。

在人群之中。

大家都圍著一名穿著宛如乞丐的老人,他已經已經餓暈了過去。

臉上充滿了焦急的神色,卻又無可奈何。

老朱同志大跨步的走上前來,說道“都愣著幹嘛,還不給這位老者喂點饅頭和水。”

聽見陛下的命令。

周圍的將士們自然不敢怠慢。

一名大明精銳鐵騎解下了腰間的水壺,取出了自己的乾糧饅頭。

將其混合著水給老人喂下,這才讓他勉強緩過勁來,有些有氣無力的半撐起身體,想要對救命恩人行禮道謝,都顯得頗為艱難。

“老朽,在此拜謝了。”

“哎哎哎!老人家,您不用行如此大禮。”

對此。

這名大明精銳鐵騎,連忙制止了這位老人家。

他可承受不起這麼大的禮。

華夏的歷史上,從漢代開始,除了元朝以外,到了現在的明朝,都標榜以孝治天下,主要是因為“孝”是“仁政”的最基礎和最核心的品德之一。

如果所有的百姓都非常的孝順,聽父母的話。

形成的社會局面必定會一片祥和。

而從小就失去父母的朱元璋。

並沒有忘記自己父母的恩情,如果不是自己爹媽將其含辛茹苦的養到十三四歲,自己怎麼有可能走到今天的地步?

所以。

在登基為帝之後。

他也制訂了一系列有關於孝道的舉措——

先便是老人制度。

在原有的社會制度中,人的年齡如果過了六十歲,就被認為已經進入“末年”,已經筋疲力竭,沒有生產力的他們往往被認為是社會的負擔。

朱元璋反其道而行,任用“耆民”,讓他們揮“長者”的優勢。

“耆民”指的就是年齡在六十歲以上的人群。

通曉地方風俗的“耆民”群體可以協助地方管事者更好地解決很多屬地化的問題,在服飾上,朱元璋讓“耆民”和其他飽讀詩書的儒士享受相同的規格。

朱元璋還賞賜馬匹給“耆民”。

用於解決他們行走不便等問題。

在古代服裝標準和出行的工具代表了他們的社會階層和地位,由此可見朝廷的重視程度和決心。

另外,朱元璋朝廷還設定宣揚內容專場。

主要內容是就是以孝敬父母為主,每到農耕時分,擊鼓提醒村民關於莊稼的種植和收割,老人負責監督,不能懈怠老人。

老人制度的建立。

讓民間訴訟案件不但減少了,減輕了地方政府的壓力。

也藉此機會推動社會對於孝道的執行,對於社會的穩定和有序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