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頁

小說:殘雪自選集 作者:殘雪

"在我的胸中,唉,住著兩個靈魂,一個想從另一個掙脫掉;一個在粗鄙的愛慾中以固執的器官附著於世界;另一個則努力超塵脫俗,一心攀登列祖列宗的崇高靈境。"《歌德文集第一卷》,34頁。

在相持不下之中,矛盾就深化了,沉到了意識的底層。深化了的矛盾以梅菲斯特的形象出現在浮士德面前,浮士德覺得他似曾相識,而又那樣的陌生。他是誰?他是生命和意識的扭鬥,他是浮士德的藝術自我。浮士德厭惡他的專制與粗俗,卻又嚮往他的預見力與深邃,不知不覺地變得離不開他了。

梅菲斯特用生活的哲理鼓起了浮士德的勇氣,掃除了他的頹廢,並以一紙契約堵死了他的退路,讓他從此踏上了豐富和發展自身靈魂的旅途,去領略奇妙的人生。這種用血簽下的、恐怖的契約,這種不顧一切的生存,就是藝術家自身的寫照。表面嘲弄、否定一切,暗地裡則無時無刻不用感覺,用原始衝動來激發浮士德的梅菲斯特,同浮士德開始了這種如魚得水的合作。

浮士德的第一次生的嘗試,便是在梅菲斯特的幫助之下返老還童之後同瑪加蕾特的戀愛。這是一次火一般熱烈的、結局悲慘的戀愛。梅菲斯特這個先知在整個事件中的態度十分曖昧。似乎是,他從頭到尾都在對浮士德的熱情冷嘲熱諷,並不失時機地指出浮士德的"惡"的本性,給人的印象是他將這場戀愛看得一錢不值。而在同時,他又生怕浮士德不將這場戀愛進行到底,從此退回到他的觀念中去:

"可憐的凡夫俗子,你沒有我,怎麼過你的日子?這麼些時,是我把你的胡思亂想醫治;要不是我,怕你早已從地球上消失。"《歌德文集第一卷》,101頁。

"誰勇敢堅持,誰就永生!"《歌德文集第一卷》,103頁。

以上的自白已闡明瞭他的原意,即,他要求浮士德在絕對否定的反省中衝撞,用靈魂深處的"惡"和非理性開闢自己的活路。衝撞一刻不能停,反省也同樣一刻不能放鬆。浮士德憑本能行動,一舉一動都符合了梅菲斯特的預謀,他的悲劇性的結局呈現出人類永生的希望。戀愛的結局在老謀深算的梅菲斯心中早就是清楚的,他感興趣的是過程。他,作為浮士德心靈深處的精靈,要看看自己的肉體究竟有多大的張力,是否能將這場世俗的愛發揮到極限,是否能真正配得上"神之子"這個稱號。

純真的瑪加蕾特被審判了,接著又被拯救了。浮士德也被自己審判了。他能否得救?這個問題要由他自己來回答,更要由他的藝術自我,那反覆無常,難以揣摸的梅菲斯特來回答。

讀書筆記(二)第229節 梅菲斯特為什麼要打那兩個賭(2)

第二次否定

被生命的否定打倒在地的浮士德,以他那百折不撓的彈性重又甦醒過來,聽到了太陽--這個最高理性的召喚。但太陽的光焰過於嚴厲,浮士德決心背對他在自欺中繼續向最高的生存攀登。當他面向大地時,陽光就轉化成了彩虹,不但不妨礙,反而激勵他進行新的追求。

而引領浮士德向前發展的梅菲斯特,現在要幹什麼呢?他們已經領略過世俗的風暴了,現在他們要一道向地底--這更深層次的生存進軍。他已經看出浮士德具有亡命之徒的勇氣,和無與倫比的韌性,這正是下地獄所需的氣質。

梅菲斯特在皇帝的行宮裡展示了世俗慾望的虛幻性之後,獲得了認識的浮士德沒有打退堂鼓,躍躍欲試地要立即開始第二輪的生存。他要運用自身原始的衝力--梅給他的鑰匙--進入那"無人去過"、"無法可去"、"通向無人求去之境"的地底,去尋找萬物之源的"母親"。梅還告訴浮士德,他的鑰匙並不是妖術,人只要在旅途中排除一切依傍,成為真正獨立的孤家寡人,就會到達那個"永遠空虛的地方"。在那個地方,人什麼也看不見,也聽不到自己的腳步,找不到可以歇息的堅實地點。就是在這個既像天堂又像地獄的地方,令人毛骨悚然(因為她們身上的死亡氣息)、只有形式缺乏實體的最高精神--母親們--在黑暗中飄浮。

浮士德經歷了梅菲斯特為他安排的地底的精神洗禮之後,就同純美與肉慾的化身海倫會面了。對於浮士德來說,這是一次更為輝煌而又合他心意的結合。海倫不同於瑪加蕾特,她是成熟的、智慧的女人,淫蕩無比而又充滿了進取精神。她受到裝扮成女管家的梅菲斯特的挑逗,很快就明白了自己所需要的是什麼,毫不猶豫地投入浮士德的懷抱。

"但不管怎麼說,我願意跟著你去城堡;再怎麼辦,我胸有成竹;只是王后這時藏在內心深處的隱秘心曲,任何人也猜不透--老太婆,前面帶路!"《歌德文集第一卷》,347頁。--海倫

在那"異想天開"的中世紀城堡裡,具有這樣個性的兩個人相遇之後,當然是乾柴烈火,把一切觀念燒了個精光:

"我覺得自己遠在天邊,又近在咫尺,只想說:我到了,終算到了!"《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頁。--海倫

"我渾身戰抖,噤若寒蟬,簡直喘不過氣;只怕是一場夢……"《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頁。--浮士德

這兩個旗鼓相當的叛逆,什麼都看不見,什麼都聽不見了。但梅菲斯特不放過浮士德,他在他耳邊像不祥的老鴉一樣聒噪,將理性的忠告傳達給他:

"……毀滅的下場已經不遠。墨涅拉斯率領大軍,已向你們節節逼近。"《歌德文集第一卷》,360頁。

梅菲斯特在等待那個毀滅的結局,因為他知道這是自然的規律。人可以在愛的瞬間將一切超脫,但人終究是大地之子,一切羈絆依然如舊:海倫是一個"欠下風流債"的蕩婦,被她丈夫追殺;浮士德自己,也不過是個輕佻的花花公子。這就是他們的世俗現狀,而愛情,不過是暫時的空中樓閣。但誰能因此就說愛情不存在?梅菲斯特所真正等待的,顯然不是這個短命的愛情的毀滅,而是它確實存在過的證實。於是,他甚至讓這場驚天動地的愛孕育了一個具有世俗特點的虛幻的孩子歐福裡翁。

歐福裡翁是人的肉體同虛幻相結合而誕生的孩子--藝術的靈感。他繼承了父母身上的二重性格。當他在永恆的旋律中竭盡全力朝"美的大師"的高度跳躍時,危險就臨近他了,因為他仍然屬於世俗的大地。他是獨立自由的精靈,他又是這可詛咒的大地產生的天堂之音;他的目標是認識死亡,他的方式是以身試法。他終於躍入空中,不久又悲慘地墜落在地,完成了他的宿命。終極之美是那永遠抓不住的虛幻之物,但歐福裡翁的體驗已達到極致。

"誰能如願以償?--此問傷心難言,

命運不得不裝聾作啞,

…………

但請唱起新的歌曲,

別再垂首而沮喪:

因為大地還會把他們生出,

正如它歷來所生一樣。"《歌德文集第一卷》,382頁。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