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 重生種田文裡的秀才

顧大牛顧二牛還有顧大嫂和顧二嫂四人,憨厚的依舊憨厚,利落爽辣的也依舊如故,只是看四人身上帶著的那種大方自信的氣度,也知道他們這一年來經歷頗多。

至於幾個孩子,除了才兩歲多的四郎,其他三個男孩兒各個活潑又不失彬彬禮節書卷氣息,而顧大丫和顧二丫兩個女孩兒,不再如同他初見時那般又黑又瘦怯懦可憐,反而落落大方亭亭玉立,像個大姑娘了。

御珩想當初的教養嬤嬤果然請的好,雖然不過教導了顧大丫顧二丫一年不到的時間,對兩人的影響卻是極大的,無論在什麼世道,女子都是弱勢的,御珩總希望顧大丫和顧二丫能夠多學點本事,好在這個世道活得自在一些。

而從第二天開始,所有人對待御珩都小心翼翼,御珩原本還想要放鬆兩天,也不得不提前進入複習階段。

如此,便是十幾天過去,因為鄉試要在省城青翰州進行,路途遙遠,要提早很長時間出發才行。

御珩這次去青翰州參加考試,依舊是顧大牛陪著去,七月中旬,兩人便出發開始往青翰州而去。

去往青翰州和潯陽府是一個方向,所以御珩之前便和金子陽約定好時間兩人一同前往青翰州。

到了岔路口,一輛馬車等在這裡,一個十來歲的書童和車伕一起坐在車轅上,看到馬車來,並且慢慢停下來,便揚聲問道:“可是從安萊縣過來的馬車,車上可是顧公子?”

同樣坐在車轅上的顧大牛應了一聲,正在疑惑這是誰呢,就見那個書童轉身對車內道:“公子,顧公子的馬車來了。”

下一瞬,金子陽推開車門走出來,顧大牛才恍然,原來是金子陽,顧大牛對金子陽打了招呼:“子陽是你啊。”心中卻驚訝於金子陽鳥槍換炮,之前每次還是走路呢,這次居然連書童都有了。

金子陽笑眯眯的和顧大牛打了一聲招呼,又和同樣推門出來的御珩見了禮,才道:“御珩,我到你車上來可好?有些問題想要和你討論一下。”

御珩點頭,邀請金子陽上了自己的馬車,然後兩輛馬車一起再次啟程。

而顧大牛,之後一直在想一件事兒,他想著是不是也該給他買個書童來伺候筆墨,雖然書童肯定沒有自家人來的盡心盡力,但是御珩身份畢竟不一樣了,沒有書童也不像話,畢竟其他人都有書童呢。

後來顧大牛才知道,金子陽這個書童實際上也是他的同族之人,和金子陽的情況差不多,生父早亡,只有一個母親養育著他們兄妹幾個,家中之貧寒相較於金子陽來說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秉持著同病相憐,幫扶族人的心思,又見這孩子老實寬厚有幾分機靈,金子陽才收了這個孩子當書童。

顧大牛豁然開朗,覺得買來的人的確不如自己的族人來的更讓人安心,便想著等回了村,將此時告知父母,讓父母為御珩在村裡的童子裡選一個聰明機靈又本分忠厚的人做書童為好。

接下來十幾天的行程,御珩一行人都走的十分順利,更是提前了那麼一天到了青翰州。

青翰州有著高大雄偉的城牆,城牆外的護城河碧波盪漾,有輕舟飄蕩其上,而來來往往的行人交織出一片繁華昌盛之境,讓顧大牛和書童看的目不轉睛,這裡是比潯陽府要熱鬧十倍還多的地方。

御珩和金子陽這一年來生死都不知道經歷過幾次,自然對這些熱鬧早已經習以為常,畢竟更熱鬧的地方他們也不是沒有見過。

排隊進了城門,御珩和金子陽正商量是去租院子還是住客棧的時候,便有人上前來打了招呼。

這人原來是趙家的一個小管事,見了御珩先是恭敬行禮,才道:“小少爺,老爺臨走前吩咐,等您和金公子來了青翰州參加鄉試,便讓小人照顧著,所以小人估摸著時間,這幾天一直來等,總算是見到了小少爺了。”

小少爺是趙家人對御珩的稱呼,御珩拜了趙柯為師,便相當於多了一個父親,趙柯對御珩也盡心盡力寵愛異常,所以有那想要討好御珩討好趙柯的人,便開始稱呼御珩為小少爺,至此這稱呼便算是趙家人對御珩的稱呼了。

御珩對這個小管事道了一聲辛苦,又謝過他和趙柯後,便和這個小管事一起去了趙家在青翰州的一個宅院。

有了小少爺這個稱呼後,他在趙家的待遇,便也和趙家的正經少爺差不多,所以在趙家的宅院裡,他都有自己單獨的院子,御珩和金子陽一行人便乾脆都住在了他的這個院子裡。

畢竟趙家主人並不在,御珩再是小少爺,也是個外人,不好再另開院子,後者臉皮行那主人之責。

不過趙家留守在這個宅院的僕從們對御珩卻是畢恭畢敬,有什麼事情也會請示他,還真的將他當做宅院的主人來看了。

在趙府悠閒自在的過了十幾天,又走了一些報名之類的程式,御珩和金子陽終於踏入貢院開始了自己的鄉試。

鄉試由朝廷選派翰林、內閣學士赴各省充任正副主考官,主持鄉試,考試主要考《四書》、《五經》、策問、八股文等,

鄉試考三場,每三天考一場,每場考一天,八月初九為第一場,試以《論語》一文、《中庸》一文或《大學》一文、《孟子》一文,五言八韻詩一首,經義四首,初場的3道四書題每道都要寫200字以上,4道經義題則需要寫300字以上。十二日為第二場,試以五經一道,並試詔、判、表、誥一道,議論文要求300字以上,以後又有變通。十五日為第三場,試以5道時務策即結合經學理論對當時的時事政務發表議論或者見解。【來自百度百科】

鄉試可算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文峰昌盛的省份錄取不足一百人,更何況是青梧省這文風蕭條的省份。

幾千上萬人爭奪幾十個名額,競爭之激烈難以想象。

就在御珩和金子陽進入貢院開始考試的時候,趕回京城的趙柯和北齋也正要開始他們在京城的第一場講學。

趙柯帶著女兒和北齋一起趕回京城的路上,就讓人傳了訊息回京城,將他馬上要和北齋一起回到京城,兩人聯合開堂講學的事情宣傳的人盡皆知。

這個訊息一時間讓京城及周邊州府熱鬧非凡,無數讀書人表示想要參加趙柯和北齋的講學會,紛紛開始打聽講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的方式。

在鄉試之前,趙柯和北齋趕到京城,關於講學的時間地點和參加方式這次得以確定,時間便是在鄉試這天,至於地點則在太學,參加的方式呢,只要進得去太學,能夠聽到,趙柯和北齋並不管這些事情,不過趙柯和北齋還聯手寫了十幾封請帖送於一些身份高貴或者德高望重之人。

於是到了鄉試一這一天,太學門前車水馬龍,不說那成群結隊急切趕來的各色學子,就是那坐著寶馬香車而來的皇子王爺官員等也是往來之眾,似乎除了鄉試的主考官副考官一行人,其餘人等幾乎都在這裡了。

趙柯和北齋兩人雖為萬人敬仰的大儒,但是兩人並不愛掉書呆子,講的東西深入淺出言之有物,所以這天就是不當值的武官都有人前來,畢竟兩位大儒聯合講學,實在難得一見。

因為人來的太多,原本定下來的講堂最終被棄用,太學匆匆將空曠闊大的演武場佈置出來充當了講學的地方。

於是以往寥寥幾人的演武場在這天人頭聳動,幾乎沒有後來之人落腳之地。

到了講學的時辰,趙柯和北齋準時出現在演武場內,二人聯合著開始將四書五經。

趙柯先開口道:“今天我們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說起。”

北齋道:“我們以往對這句話的禮節都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來理解,可是眾位有沒有想到,這句話還可以從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個角度來理解呢?”

這句話出自論語,四書五經讀過書的人都讀過,論語作為記錄聖人孔子的言論之書,更是讀書人一生都無法放下的一本書,這算是一種普世的學問,眾人一聽,講的居然是這些,有些人便有些失望,不過還是安心的坐著,他們想著既然兩位大儒講這些,肯定有不一樣的理解。

只是他們完全沒有想到,趙柯和北齋的確有不同的理解,他們神色一變,這句話如果按照另外一種意思來理解,可是和之前的完全相反,難不成他們之前理解的都是錯的?

趙柯和北齋也不管底下人一副風中凌亂懷疑人生的模樣,只是自顧自的講著,而隨著他們講的越來越多,在座的眾人神色也越來越如痴如醉,明顯是被兩位大儒聯手給洗腦了。

講完最後一句,趙柯道:“今天的講學就到這裡,老夫這次外出遊歷,很是得了一番感悟,但是這還不是最大的收穫,最大的收穫是老夫得到了隱士高人贈與的厚禮,老夫原本想要自己留著好好研究,但是最終在老夫關門弟子的勸說下,決定將這些書贈與在座一些人,希望大家都能從中得到自己的感悟,老夫想這才是隱士高人將這些價值千金的書籍贈與老夫最想要看到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