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目光落在網癮學校的宣傳單上。

進入千禧年後,電腦對人們的工作生活影響越來越大,高昂價格也讓普通家庭望而卻步。雖沒有像電視機一樣走入千家萬戶,但在國家大力的支援下,哪怕是邊遠地區的鎮小學,都有國家撥的教育資金建成微機室。

所以,在這樣的契機下,網咖這種新興行業就應運而生,在全國各地的中小城市遍地開花,一些富裕的小鎮都有網咖。

最喜歡接觸新興事物的青少年,自然成了網咖的主要消費群體。

於是“網癮”一詞頻頻出現在電視報紙上,算得上時代的熱詞,不瞭解電腦的大部分家長對此很擔憂,甚至是深惡痛絕,認為它會毀掉自己孩子的人生。

一些聞風而動的投機者,高調成立網癮學校,堂而皇之地在各種渠道打廣告,美名其曰:幫您的孩子戒掉網癮,還您一個乖巧聽話的好孩子。

關於網癮學校,林舒月小時候聽聞過,但並不瞭解。

真正瞭解到網癮學校是什麼樣,還是她初中時,網上頻頻爆出引爆社會熱點的新聞,以及那些曾就讀網癮學校的學生訪談。

那個臭名昭著的“書院”以及那一位曾經上過央媒的多集紀錄片!

以及後來的那些報道。

體罰、綁架、虐待、毆打、囚禁這些慘無人道的行為在那些學校裡,成了稀鬆平常的東西。

進入這種學校讀書的人,無論進去之前是什麼模樣,從裡面出來後,無一例外都會變得沉默、內向,甚至有一些人還會因此而輕生自殺。

林舒月從阿豪家出來。今天的陽光一如往常那樣刺眼,可她知道,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陰暗面是這樣熱烈的太陽也照不到的。

林舒月想,既然穿越到了這個年代,成了一個記者,那麼總得為這些被網癮學校荼毒的學生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吧。哪怕最後面結果不盡人意,可總有疼孩子的父母,能給那些父母敲響警鐘,她所做的事情,也就不是無用功了。

回到公司,林舒月跟李明芳等同事打過招呼以後,直接往總編辦公室去。

她輕輕敲了敲門,辦公室傳來聲音:“進來。”

王明政正坐在老闆椅上,笑容滿面地接電話,他指指辦公桌旁邊的待客區沙發,示意林舒月坐,簡單跟電話那頭寒暄幾句後,掛掉電話。

他笑著走到林舒月對面坐下,看起來心情很好,甚至親自給林舒月倒了一杯茶。

粵省人談正事和談生意都喜愛喝茶,幾乎待客的地方都會準備一套茶具。

一般來說,都是小輩給長輩倒茶,或者下屬給領導倒茶,王明政作為領導能親自給她倒茶,足以表示他對林舒月的欣賞和重視。

“小林,剛剛鵬城日報的人打電話過來,說要轉載你寫的這篇文章,而且還是頭版。小林,你這是大大的給咱們公司長臉啊!你這個月的獎金翻倍!”王明政心情好極了,豪氣大方地揮手說道。

這些年,各類大大小小的紙媒越來越多,像鵬城都市報這樣的老牌報社因為跟不上時代的步伐,已是日薄西山,每況愈下。

報社靠著以前二十多年,打下的知名度和人脈在勉強維持公司的運轉。

可以說,鵬城都市報表面光鮮亮麗,能在最有名氣的大廈租下半層辦公室,靠得還是老闆以前的人脈,租金便宜。

不然,在同行裡,他們恐怕連最後一點兒臉面都要沒有了。

像他們這樣的私營報社,一年裡能有十篇被官方媒體轉載的文章,就算不錯了。至於登上中央報?只能想想而已,畢竟一年都不一定出一篇。

王明政剛才跟鵬城日報的熟人打聽了。

據說林舒月這篇文章觸筆犀利,敘述視角獨樹一幟,邏輯清晰且層層遞進,向人們娓娓道來案件始末,結尾的陳詞總結也引人深思,是一篇十分優秀的好報道。

而且文章的插圖,林舒月抓拍的兇手行兇的照片也難得一見,引發市民們的討論熱潮和社會熱度,已經有電視臺準備做一期相關的節目,到時候也許會邀請林舒月也說不定。

照這個發展來看,沒準能被央媒轉載,哪怕刊登在最末的一版上,王明政都滿足了。

懷著這樣的美好期待,他再看林舒月,那是從頭到尾的舒暢。

林舒月也很高興!

對她來說,這算是一篇真正意義上的第一篇文章,首秀拿下如此成績和影響,林舒月很知足,看來以前在警校看很多舊案報道還是有用的,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這讓她因為換職業而忐忑不安的心,一下子安穩下來。

“謝謝主編。”

王明政喝了一口茶水,態度溫和:“小林啊,你來找我是有什麼事啊?”

林舒月把那張網癮學校招生傳單遞過去:“主編,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網癮學校?”

王明政點點頭,他當然聽過。

他今年四十二歲,經過多年辛勤打拼,經濟條件很不錯,家用電腦上市時,他還是親友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早早地購入使用。

對此,王明政一面內心自豪,一面又很苦惱。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