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底層武夫的日常(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軍士們領了賞賜,各個喜氣洋洋,周圍充滿了快活的空氣。

邵樹德找來了李延齡:“這些財物,有辦法送回西城嗎?”

“有點難。”李延齡皺著眉頭,活像一個愁眉苦臉的老農民:“軍城到西城這麼遠,路上也不太平,難。”

“那怎麼辦?”邵樹德也有點抓瞎。

西城兵馬還是第一次出境作戰,振武軍離此大幾百裡,這麼多財貨,肯定不可能隨身帶著,不但佔用輜重運輸噸位,打起來將士們也會三心二意。

這不是杞人憂天,蓋因兩軍一旦接戰,若是敵方迂迴取了己方輜重,軍士們知道財貨盡失,怕是要當場崩潰。

李延齡也明白這個道理。

這個年頭,武夫打仗還不是為了錢?把武夫們安頓好了,伺候好了,人家擁你做將軍、做大帥又如何?

若惡了武夫,軍官們怕也人頭不保。邵樹德對這種風氣一直深惡痛絕,但作為一個小得不能再小的軍官,他能怎麼辦?也就隨波逐流罷了,等真正有能力的時候再想辦法改變。

“只能找孫都尉想想辦法了,寄放在監軍院終究不妥。”邵樹德想了一會,西城兵馬出動了整整一都人,雖然財物賞賜多半出征前就發了,但那是西城兵馬使李良發的。到了軍城,防禦史李璫應該還另有賞賜,他們如何處理財物的呢?必然有辦法。

“隊頭此時不好擅離職守,找孫都尉的事情,我去辦吧。”李延齡想了想,確實也只有這個辦法。

孫霸對待武夫們不錯,邵樹德又曾是他的親兵,關係自不必多言。況且他們隊也是孫霸的兵,完事後還要歸建的,孫霸焉能不管?

“速去。”邵樹德擺了擺手,道:“我來找老盧他們幾個說說,讓弟兄們早點把財物送回西城,也好安心。”

溝通工作進行得很順利。

邵樹德是隊頭,在西城的名氣也不小,大夥都很信賴他,於是很快便把賞賜都集中了起來。乖乖,兩千多斤的東西,在院子裡堆了好大一片,亮瞎人眼。

關開閏隊新募的幾個軍士遠遠看著,哈喇子都快流下來了。不過周圍都是邵隊的軍士,挎刀執弓的,他們也不敢造次,只能用羨慕的眼光看著了。

李延齡找來了幾輛大車,把財物一股腦兒裝了。孫霸確實夠意思,派了二十餘名軍士隨車護送,邵樹德也認識這些人,互相打了招呼後便走了。

“隊頭,孫都尉說過兩天有批船要回河津渡,可以順路載運財物。”李延齡擦了把汗,氣喘吁吁地說道:“六城水運使衙門的船,往軍城運送糧草的,空船返回,正好用上了。到西城後,兵馬使衙門有人接收,回去討要便是。”

所謂的六城水運使,即朝廷任命的掌管黃河水運的官。六城者,豐安軍城(今寧夏中衛附近)、定遠軍城(石嘴山平羅縣附近)、西受降城、中受降城、東受降城、振武軍城,皆沿黃河修建,亦稱“河外六城”。

話說靈州、河套一帶水運條件其實非常不錯,大規模用做運輸始於北魏刁雍。

他是南人,在靈州任鎮將時,主張舍車用船,發揮水運運輸量大、成本低廉、快速便捷的優勢,在靈州大造船隻(八百石),然後順流而下,運輸軍糧至沃野鎮(在天德軍城以北八十里,已廢棄)。

這些船隻日行一百五十里以上,是車馬所不能比,因此發揮了極大的效用,北人嘆為奇功。

初唐時,平梁師都、拒突厥,都曾在豐州段黃河大造船隻,運輸軍糧輜重,亦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開元二十九年,朔方節度使加六城水運使,黃河上下兩千多里間皆通水運。

至今日,黃河水文條件並未發生大的變化,因此靈武、夏綏、天德、振武、大同、河東諸鎮深受其惠,物資、人員轉運成本很低。否則的話,這個地方的駐軍可能早就堅持不下去了。原因無他,維持成本太高!

所以,孫霸既然有把握借六城水運使衙門的船運東西回西城,那麼此事就斷然沒錯了。

邵樹德很開心,士兵們也很開心,解決了後顧之憂,上陣後便可安心打仗。

接下來的事情就很瑣碎了。

邵樹德將部下分成幾部分,兩火人看守後院側門、連廊等幾個緊要處,兩火人在廂房內休息,作為輪換。而他本人,則要時不時帶著親兵巡視,以防出現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