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章 勸降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陳豨反,趙代地皆豨有。高祖聞豨將皆故賈人,上曰:‘吾知與之矣。’乃多以金賂豨將,豨將多降。”

“料敵將!”邵樹德認認真真地在兵書上寫下三字評語。

戰爭,是一種無所不用其極的活動。瞭解敵將稟性、習慣、愛好以及所處的狀態,是為將者的必修課。

擋在鐵林軍南邊的巢將叫孟楷。在偽齊政權中任尚書僕射,是主要大將之一,深得黃巢信重。目前得到的訊息,只有兩點:一、比較善戰,在關東屢勝官軍;二、與朱溫關係很差。

關於第一點,邵樹德沒法拿個尺度來衡量。孟楷沒參加過西征鳳翔府之役,那是尚讓、王播主持的。因為他的職務較高,在關中也很少出戰,只在去年年底有一次記錄,於長安西南面與程宗楚、王處存交手過一次,根據朝廷的軍報,“擊退賊將孟楷”,也看不出輸贏。

不過此事也不用過於糾結。打仗,本來就是實力、運氣的綜合,正面打呆仗時,運氣的成分少一些,除非突然飛沙走石,不然比拼的都是硬實力。在複雜環境下打仗,運氣的佔比就急劇攀升,說不清楚一個將領的能力強弱,只能將時間維度拉長的五年、十年,或許才可以看得出端倪。

第二點與朱溫關係較差就挺有意思。朱溫並不是巢軍中的高階將領,頂多是中層裡排位靠前罷了,與尚讓、黃鄴、林言、孟楷等人還有段距離。這次從關東回返出任同華節度使,地位可能躥升了一大截,但還達不到高階將領的程度。

孟楷為何嫉恨朱溫?這是個問題。

先不管這些了,研究敵將的事情可以慢慢準備。反正寒冬臘月的,一時半會也不會開戰。自己在三原好好練兵就行了。

時間一晃就是三月,至四月底,天氣轉暖,戰爭的腳步再次臨近。

四月三十,巢軍西攻興平,諸軍憑藉堡寨廝殺,消耗巢軍有生力量之後,退保奉天等縣,繼續深溝高壘。

在此期間,代北大地上也烽煙再起。

天德、大同、振武、幽州、河東五鎮兵馬合計三萬餘人,與李克用五萬大軍戰於蔚州,不利。得勝之後的李克用連連上表請罪,表示自己願率軍前往關中討賊,然恐大軍西出之後,赫連鐸、契苾璋之輩襲擊留守代北的沙陀老弱。

偽齊同華節度使朱溫兩攻河中,皆敗,遣使向長安求援軍、器械、糧草,不應。

劉子敬也帶人從綏州回來了,言需大量工匠製作提水車,蓋因今年所選開渠之地至少有一半非自流渠,需水車輸水灌溉。邵樹德想了想,讓同官縣那邊選派數十工匠北返,同時大力招募學徒,培養新的工匠。

強全勝將帶新一批募集到的一千三百關中民戶前往綏州,都是陸陸續續從高陵、涇陽、櫟陽等地逃過來的,拖家帶口,飢腸轆轆。沒辦法,只能在北面行營控制下的八縣府庫籌集部分糧食了,這些人今年是趕不上趟種地了,得一直養到明年,其實負擔挺重的。

處理完這一攤子事後,邵樹德找來了陳誠,問道:“陳判官,朱溫那邊目前是個什麼情況?李詳又在做什麼?”

“朱溫兵少,攻河中數敗,已是沒有辦法。然偽齊竟不發一兵一卒支援,可見朱溫亦是沒甚地位,成棄子了。”陳誠說道。

這個事是人都看得出來。王重榮手握三萬大軍,兵精糧足,朱溫只有一萬多人馬,器械頗有不足,還要主動進攻,這仗如何打?想比他心中亦很無奈吧。

“李詳呢?”

“李詳尚有兵萬餘,與朱溫一般無二,目前移屯至華州,同樣前景晦暗。”

“可否說得此二人反正?”邵樹德問道:“若能反正,可立率大軍西進,擊孟楷側背,北面行營主力再南下,定可將孟祥這兩萬多人吃下。如此一來,巢眾只剩十萬,形勢幾為之一變矣。”

“讓下邽的周融遣使接觸李詳,讓令狐敬遣使接觸朱溫。”邵樹德命令道。

他現在雖然還不能稱夏綏節帥,但周融、令狐敬二人還是歸自己節制的。糧餉又掐在自己手裡,還有大義名分壓著,不聽令難道造反?

五月初五,剛剛與大軍一起出操完畢,魏博秋來報:京城東北面行營都統李孝昌來訪。

“邵帥一向可好。”甫一見面,李孝昌就哈哈大笑,道。

邵樹德稍稍觀察了一下,發現他眼中有憂色,臉色也不是很好,這會不過強作笑容罷了。

“李都統。”邵樹德行禮,道:“屯軍數月,賊眾不敢北上,甚是無趣。”

李孝昌現在已經不是鄜坊節度使了,身上只有一個東北面行營都統的身份,手下有他從鄜坊帶過來的六千兵馬,外加歸屬他指揮的三千多河北軍士。

“魏博秋,置酒,某要招待故人。”邵樹德吩咐道。

李孝昌聞言有些感動。他現在一個沒有地盤的軍頭,四州之地被東方逵佔了,已是有家難回。異日若是討平黃巢,還不知道能不能撈到個落腳之地。若是入朝為官,那可就慘了,須知今時已不同往日。

酒過三巡,氣氛也熱絡了起來。李孝昌一個勁地倒苦水,說東方逵本是他的部將,去年率軍討賊,東方逵便留守鄜州。可沒想到,今年朝廷竟然下旨,讓東方逵任鄜坊節度兵馬留後,這對剛剛率軍南下的李孝昌而言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差點當場降了黃巢。

不過他終究還是沒那份膽氣,也沒其他軍頭那麼光棍,降黃巢沒前途,作亂又不敢。到了最後,部將們也看出他不是能成事的模樣,便失了勁頭,再不提此事。

邵樹德聞言也只有安慰。他估摸著,李孝昌被擼估計和去年打得太爛有關係。首先出兵就慢了,讓朝廷不喜,隨後進圍長安之役,又一路敗逃回富平。後面在高陵縣還敗於李詳之手,損兵折將,竟是一點功勞沒有。

這種敗軍之將,有何利用價值?朝廷下道旨意,直接讓部將頂了你的位置,作亂都難。

“李帥如今仍是都統,麾下有眾萬人,若是立下新功,未必就沒有去處。諸葛都統,可不就移鎮興元府了麼?機會還是有的。”邵樹德敬了一杯酒,說道。

“李某有自知之明,麾下萬人,士氣不振。若能打得兩場勝仗,或可稍稍挽回。然巢軍十餘萬,兵勢甚眾,如何能敵?鐵林軍之勇悍,某親見矣,此事或只能寄託於邵帥身上了。”李孝昌把酒一飲而盡,面色懇切地說道。

“都是朝廷官將,自應相互照拂。”邵樹德笑道。

酒席散去之後,陳誠來報:鄜坊節度留後東方逵見前往綏州的民戶甚苦,願捐糧三萬斛以助。邵樹德聞言哈哈大笑,這幫鼠輩,爭權奪利、見機行事倒是好手,打仗卻沒一個能行的。不過今後若有意鄜坊四州,李孝昌、東方逵之間的恩怨,倒是可以利用。

五月二十,夏綏左廂兵馬使周融親自前來三原。

“參見留後。”周融快四十了,不過在拜見年紀不過二十多歲的邵樹德時一點沒有忸怩之色,該盡的禮數一點不缺,相當自然。

“周將軍乃夏州宿將,老於戰陣。方今多事,日後多有倚重之處。”邵樹德親自將周融請到自己身邊坐下,笑著說道。

“鐵林軍數戰數捷,聲名播於關中,巢軍聞之喪膽。留後年少有為,英武不凡,末將亦是十分欽佩。”周融回道。

果然,這個年頭別人聽不聽你的,主要還是看實力。鐵林軍九千之眾,壓過任何一支衙軍,同時也驍勇善戰,那麼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大夥又不想造反,只要錢糧按時發下,便收起些小心思,聽命於邵某人又如何?

“勸降李詳之事如何?”邵樹德問道。

“回留後,李詳似有所動,然意不堅,亦怕被監軍知曉。末將派去的使者並未被加害,李詳遣心腹禮送回了下邽。”周融道。

“巢軍這個樣子,敗亡是必然之事。繼續與李詳保持接觸,此事大有可為。”

不殺害勸降使者,本身就表明了一種態度。李詳這人,應當也不想在黃巢這棵歪脖子樹上吊死。只要形勢稍稍有變,投降反正幾乎是必然之事。

“事情要做得機密一些,萬不可被巢賊監軍知曉。”邵樹德最後又叮囑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