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北歸(三)(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陳判官,你說關中民心,所來何處?”書房內,邵樹德問道。

“保境安民。”陳誠言簡意賅地答道。

邵樹德點了點頭。其實,老百姓最實際不過。他們只看自己的切身利益有沒有受損,沒有受損,哪怕是個人渣統治他們也會欣然接受;如果受損了,哪怕是孔子門徒在位也不行,絕對沒好話。

自己在高陵弔民伐罪,也只是給一些官宦家庭留下了好印象。真正給百姓留下好印象的,還是屢敗賊軍,令其無法北上,同時還約束住了軍隊,不令其劫掠地方。

明白了這兩點,以後就得沿著這個思路繼續做下去。表面功夫當然要做,畢竟士大夫就好這個,但讓百姓切切實實得到利益,這才是穩固統治的根本,不可或忘。

“此番北行,走哪條路線?”邵樹德看了看地圖,問道。

“大帥欲先往何處?”陳誠問道。

“先至夏州。”邵樹德說道:“諸葛大帥的三千親軍,某急著回去接手,萬不可生亂。”

那三千軍士,都是原東都留守部隊,也是老兵了。其中軍官基本都是諸葛爽的人,之前已經打過招呼,其中大部分軍官都要跟著他去興元府享福。剩下的空缺由邵樹德自己選人填補進去,可謂雙贏。

“那就得走蘆子關了。”陳誠說道。

蘆子關在夏州寧朔縣境內,當延水源頭。兩崖峙立,形若葫蘆,為北塞東西南北交通要隘,杜甫曾有《塞蘆子》詩。軍爭之時,南方伐夏地,或夏軍南下伐關中,都是必經之路,可謂夏州最重要的門戶,從延州向西北,經金明縣、延昌縣、龍交縣、塞門鎮可至。

出了蘆子關,經屏風谷、石堡城、寧朔縣可至夏州。一路上關隘眾多、峻谷遍地,且關城堡寨多建於水源旁邊,其他地方很少能找到可供數萬人馬飲水之處,故從南向北打夏州,是真的很難,一不小心就是“軍大潰”。

“那就走蘆子關,先去夏州城。某當了定難軍節度使,還未在州城露過面,此番回師,便直接去了。至於綏州之家人,亦遣人接至夏州,日後便長居於此了。”邵樹德決定道:“一路上亦可看下關防,聽聞守禦的主要是州兵?”

“正是。”

“好,路上看看。依照某的意思,最好還是換衙軍或外鎮軍來守禦各處關隘。蘆子關、木瓜嶺、青嶺門等地,皆當要衝,不容有失。蘆子關似乎還沒關城,這不像話。”邵樹德指著地圖上的幾個要點,說道:“驛道經此,水源在此,舍此路,便有飢渴之虞。吾得之,便進退自如,哪怕關中起十萬大軍,某也有信心守上一守。”

“大王,關中諸侯,如何聚集得起十萬大軍。”陳誠笑道:“朔方、邠寧、涇原、鳳翔、鄜坊等鎮,大可分而化之,只要不令其聯合起來,日後徐徐圖之,奪其地易如反掌。”

“關中諸侯,短期內還是得交好。李克用與赫連鐸、契苾璋不睦,某擔心他先擊破這兩鎮,再吞天德軍,這可不是什麼好事。”邵樹德說道:“虎豹窺視於側,對關中諸侯先以拉攏、結好為主,多做些生意,對咱們自己也有好處。”

“大王所言甚是。”陳誠道。

正事談完後,眼看天色已暗,陳誠便告辭離去,結果在院子裡碰到了魏博秋。

“魏將軍,封隊頭在何處?”陳誠問道。

“尚在營中。將軍並未給假,將士不得擅自離營。”魏博秋答道。

“唔……”陳誠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說道:“某差點忘了這事。魏將軍,你可知封隊頭尚有兩從妹?”

“自然知曉。”魏博秋看了一眼陳誠,道:“上次給大王唱過曲。”

陳誠一愣,這個魏博秋不簡單啊,竟然找女子給大王唱曲,自己先機已失,只好說道:“魏將軍,大王至今尚無子嗣,一旦有事,我等怕是皆無好下場。既然封氏給大王唱過曲了,不如便將二人送入大王房中,大王征戰兩年,一直嚴以律己,不近美色,咳咳……”

魏博秋對陳誠說的其他話都沒怎麼在意,對沒有子嗣卻頗為在意。大王才二十餘歲,雖有點晚,然尚可補救。有了子嗣後,悉心教導二十年,屆時大王亦不過四十多歲,正當壯年,可領軍出征,藩鎮權力穩固,傳承有序,他們這些老人也可安享富貴。

魏博秋沒什麼野心,他只關心自家富貴能不能保全。若是連個繼承人都沒有,到時候換誰來當節帥?保不齊就是一場腥風血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