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保舉與東行(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大帥,夔峽、遂州、龍劍三鎮須得注意。”見邵樹德在猶豫,陳誠上前建議道。

陳敬瑄目前所領的職務是劍南西川節度使,兼三川及峽內諸州都指揮、制置等使。夔峽鎮所領五州,從後世鄂西宜昌一直延伸到重慶,治所在重慶奉節,基本就是沿著長江一字排開,三峽流域,位置當然十分重要,可是說是出川門戶,亦可說是入川門戶。

這個節鎮,要不要保舉一個熟人呢?

邵樹德想起了李侃,若保舉他,李某人肯定願意去。好歹也是五州之主呢,又遠離京城這個火坑,傻子才不去呢。

但李侃沒兵。他要上任,如果沒點親兵親將,未必就能坐穩大位。

其實想想李侃也挺悲劇的。先在邠寧為帥,後來調任河東,本是大喜事,結果自己搞砸了,壓不住河東的輿論,灰溜溜走人。

當初的兩個下屬,邵樹德已經當了定難軍節度使,朱玫從代州刺史任上直升邠寧節帥,剛剛又被朝廷任命為鳳翔隴右節度使。兩人的發展,可都比曾經的李大帥要好啊,這讓李侃情何以堪?

哦,對了,還有個封隱。現在是邵大帥的親兵十將,說實話,也比李侃的朝官實在,因為有上升空間。

要不要保舉李侃當夔峽節度使呢?如果下定決心,那麼就幫李侃到橫山募兵,再問問義從軍裡有沒有願意跟著李大夫到夔州享福的人,由這些人充當軍官,橫山蕃眾當大頭兵,湊了兩三千人沒有問題。

南方安定,李侃只要不作死,安安穩穩當個五州節帥應該沒問題。

但怎麼說呢,夔峽就目前而言,對自己不重要,對長江下游各鎮倒很關鍵,比如荊南。

若是自己控制了蜀中,那麼夔峽倒有必要拿在手裡了,現在就談三峽,似乎還有點遠。

相比較夔峽,龍劍節度使倒更關鍵。

龍劍鎮就在川北一帶,有山川之險,控制著入蜀的重要關隘,同時也有部分低矮丘陵農業區,糧食、桑麻產量都不太差,端地是一個要害位置。

邵樹德想了想,決定表邠寧通塞鎮將趙儉為龍劍節度使,領龍、劍、利、閬四州。

趙儉他還沒見過,也不知其為人。但有姻親關係在,日後自己一旦發展到漢中一帶,只要趙儉還沒奪佔全蜀,有關門自立的打算,那麼就有機會。

姻親嘛,知道投降了不會被怎麼樣,甚至可能還會有高官厚祿,抵抗的心思就淡了。

擬設的五鎮,以邵某人如今的威勢,保舉一鎮節度使一點問題都沒有,兩個似乎也不難。所以,也不再猶豫了,李侃這人感覺不太拎得清,先保舉趙儉為龍劍節度使再說。他在通塞有兩千手下,再幫他募個兩千東山党項兵,湊足四千人南下,有朝廷大義,希望他能在龍州穩如泰山吧。

“盧書記,某要表通塞鎮將趙儉為龍劍節度使。先不急著寫,某可能還要表一人,一併寫了。”邵樹德說道。

“遵命。”盧嗣業拱手行禮。

“趙隨使,你在朝數年,覺得御史大夫李侃此人如何?”邵樹德又問道。

趙光逢兄弟已經得邵樹德許諾,到定難軍幕府任職。其中,趙光逢得授幕府隨軍要籍,在邵樹德身邊參贊謀劃。邵某人還想考察他一段時間,自己現在就缺個首席幕僚,如果趙光逢能讓他滿意的話,那麼可提做定難軍節度副使。

趙光裔得授館驛巡官,過陣子就會先行返回夏州,負責起六州陸驛、水館諸般事務,目前尚未出發,仍留在長安,每日到進奏院上直,參贊軍機。

他們還有個兄弟趙光胤,據說想考進士,暫時不會到幕府任職。

新近投靠的三原縣令梁之夏也當了幕府營田司下面的孔目官,不日就將與趙光胤一起離京前往夏州。

而說起這個三原縣令,也挺有意思。上回關中討黃巢時,三原令裴遠便投靠了自己,後來當了夏州朔方縣令,今年剛調任靈州司馬,幫著李劭處理墾田事宜。這次南下關中,三原令梁之夏又投靠了過來,到幕府當孔目官。

就是不知道下次再來,三原縣令是不是還會來投奔,都有傳統了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