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紅利(一)(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混亂的戰場上,回鶻人完全被打散了陣型。

這對草原騎兵而言,本來不算什麼事。逃得遠遠的,然後重新整頓,再殺回來就是了。他們早就習慣了小規模的戰鬥,早就習慣了各自為戰。

但主動和被動,完全是兩回事。

主動分散陣型,那是一種戰術;被動分散陣型,那是一種失敗。

兩者計程車氣不可同日而語。

回鶻人此時就沒有戰意。中軍被輕易擊潰,然後右翼被繞過來的豹騎都從背後攻擊,損失慘重。

左翼雖然打得還行,把當面的嗢末等部落殺得落入下風,但整體局勢若此,又豈能有回天之力?

烏姆主在數百披甲精銳的護衛下,死命殺出一條血路,倉皇出逃。不過隨後被天德軍一部截擊,又損失了不少人馬,最後只帶著五百餘騎向北逃竄。

在安排背嵬都騎士前出追擊後,邵樹德下了高臺,看著亂哄哄一片的戰場。

烏姆主退走後,回鶻騎兵便失去了戰鬥意志,開始四散奔逃。

有的逃得遠遠的,一口氣不帶停歇那種,很快消失在了遠方的地平線上。有的則在遠處徘徊,想跑,又心有牽掛,猶豫不決。

當然還有大群跑都沒處跑的,直接就降了,總共兩千餘人。

甘州回鶻,原本有約八萬眾。按照吐蕃統治時的規矩,如果是“徵兵”,那就是三戶出一人,可出五六千兵;如果是“大發”,那就是年十五以上、六十以下全部算兵,可得一萬八到兩萬兵。

從涼州大戰,再一路追到甘州,戰死了三千騎,千餘騎投降。

今日刪丹城東,規模宏大的騎兵會戰,當場戰死兩千餘,降者亦有兩千餘。

當然這些人裡面不全是回鶻,還有被其控制的附庸部落的丁口。但作為戰鬥力較強的部分,回鶻人肯定是佔了多數的。

此時追殺還在繼續,回鶻人還會繼續死傷,潰逃的回鶻人會不會回來,都很難說。但不管怎樣,甘州回鶻損失三分之一以上的成年男丁是板上釘釘的事情,已經很難繼續壓制被他們附庸多年的數量將近七萬的龍家、吐谷渾、吐蕃、漢人、党項、韃靼等部族了。

甘州回鶻汗國,就這麼在崛起壯大的前夜,崩了。一如西夏,一如隴右諸州散成一地的吐蕃。

晚唐,就中國歷史而言,確實是一個非常特殊的時間節點。

統一的大帝國僵而不死,慢慢衰弱。不但帝國統治區內的主體民族如此,少數民族亦如此。

經歷了混亂的黑暗歲月,中原的漢人及東北草原上的契丹人相繼重新崛起。中原經歷了五代王朝,最終變成了北宋;契丹人南下受阻,轉而攻滅渤海國,接著西征,統一草原大部。

這是兩個最先“甦醒”的帝國碎片,各自拼接了一部分,形成了最大的兩塊碎片。

但帝國遺產中,還有一些中小型的碎片,比如西夏、甘州回鶻、金山國(歸義軍)、高昌回鶻等等,都曾經建國立制。但受限於種種原因,比如地理位置限制、人口經濟不豐,或者崛起太晚等等,沒機會吞併其他碎片了,只能割據一方。

甘州回鶻,長期抵擋西夏、遼國的入侵,多次交兵,穩穩地立國一百三十多年。但經歷了文德二年的連續失敗後,他們輸光了手裡的籌碼,國運就此遠去。

其實,如果再等二三十年,邵大帥也沒信心如此輕易打敗甘州回鶻。畢竟人家那時候的實力,可不是現在能比的,不但人口、財貨更加充沛,制度更加完善,單說內部的人心,也更加穩固。

所以,一定要抓緊時間,爭分奪秒,將敵人扼殺於襁褓之中!

回鶻主力潰敗之後,再無人可以阻擋朔方軍前進的腳步。

大群騎兵衝進了刪丹外城,並將其牢牢控制在手。內城之中,尚有數千各族步騎,在經歷了一番激烈的內部傾軋之後,最終由漢將周易言開城投降。

烏姆主可汗若沒有逃走,周易言當然會繼續忠心於他。但眼下這個局勢,說實話沒必要了。敗得如此之慘,回鶻人雖然仍是勢力最大的一支,但已經沒有了號令諸部的本錢,還愚忠於他們,即便周易言願意,但人心浮動的守軍之中,不願意的可有大把。

刪丹投降之際,邵樹德正在城外接見天德軍遊奕使田星。

“田將軍,緣何突然東進?”

“末將率蕃漢兵馬兩千,出大斗拔谷之後,等待多時,未見歸義軍及肅州兵。遣使至酒泉聯絡,亦未得到明確回覆。枯等下去不是辦法,退回去心有不甘,於是便自作主張,東進劫掠甘州諸部,獲取補給。”田星答道:“在得知大帥從涼州西進之後,便率軍趕來相會,共擊烏姆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