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硤石(1 / 3)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閿鄉縣西南二十里的百姓盤豆驛外,邵樹德正準備出行。

驛站東面有棵名氣非常大的槐樹,有兩京大驛道上“槐王”的名號,不知道生長了多少年,反正詠詩留念的不在少數,吳融就寫了《題湖城縣西道中槐樹》一詩。

邵樹德住在潼關關西驛(又名潼關驛)的時候,吳融也留詩了。此時此刻,大帥只恨自己詩才不高,走南闖北那麼久,竟然連半個字都沒留下。

連段祺瑞都寫得一手好詩,真愧為軍閥也。

閿鄉縣東行約二十八里是湖城縣,驛道自此分南北兩路。

北道由湖城東北行,經稠桑店、稠桑驛,六十五里至靈寶。

南道由湖城東南行,經荊山館,五十二里至虢州理所弘農縣,有柏仁驛,在鴻臚水(今弘農河)東南。

從虢州再折向東北,沿著鴻臚水走三十里,便是靈寶縣。

此時的南北驛道上,車流如龍,長槍如林。

一隊又一隊的軍士快速開進,陝虢百姓紛紛走避,神色不安。

陝虢是安定的。

自黃巢之亂後,便再無兵災,大量河南百姓逃難至此,戶口大增,農商兩旺。

當年邵大帥還在西北奮鬥時,曾經遣人在此設馬行,招攬流民。朱全忠亦遣郭言到陝虢募兵萬人,可見此地人口在戰亂年代畸形的增長。

陝虢北邊是黃河,南邊是綿延不絕的高山,大道就沿河這一片,且不是很開闊。

嚴格來說,這條道路也是脆弱的,主要威脅來自一河之隔的河中鎮。若王重盈有心,數萬兵渡河南下,只需截斷一點,便可讓邵大帥的大軍斷糧。

而這,也是最近這陣子他一直派人分兵把守諸關津,且一直沒有直接與王珙撕破臉的主要原因。

人家可以借道,但不代表要將基業獻給你。

佔領陝虢之事,還得再觀望下河南局勢。

二十四日,中軍主力抵達靈寶縣,鎮將朱簡親迎,並提供了數百頭豬羊勞軍,隨後便緊閉城門,嬰城自守。

朔方軍在潼關、湖城、靈寶三地設立了物資轉運中心。

從關中徵發的夫子日夜轉運,將大量糧草、器械輸送過來。因為道路通行量有限,物資轉運的速度很慢,這極大限制了行軍速度。

折嗣倫所率七千鳳翔軍夾雜在民夫的車流、人流之中,行軍緩慢,急得不行。

這時候若王重盈發兵南下,鳳翔軍估計要被潰逃的夫子衝散,邵大帥也只得退軍,以防後路有失。

越來越感受到河中鎮的威脅了!

二十七日下午,邵樹德抵達陝縣,此即保義軍(陝虢)理所。

陝縣南倚山原,北臨黃河,“懸水百餘仞,臨之者皆為悚慄”,極為險固。

李泌曾言:“陝城三面懸絕,攻之未可以歲月下。”

這都是堅城,不好打啊!

當晚,邵樹德宿於召公原上的甘棠驛。此塬名“召公”,殆陝城合該為邵氏所得乎?

此時朔方軍的兵力分佈,大致是鐵騎軍護衛邵大帥宿於召公原。

順義軍屯於陝縣東北三里之太陽浮橋。此浮橋為貞觀十一年所建,為黃河南北交通要道,可至對岸的平陸縣,該縣是陝州屬縣。陝虢軍在此置水手二百人,此時亦被驅走。

王卞所領之華州軍屯於州西南,綿延甚廣,從七里澗隘道至太原倉,連出去好幾裡。

七里澗隘道,甚險,屬於一旦丟失,全軍斷糧的重點保護區域——說真的,邵大帥都不太想往前走了,現在就想把陝虢佔下,一路行來,越走越心驚,這條驛道太脆弱了,整個就行走在一條函道中。

太原倉,倉下臨河,為朝廷水陸轉運樞紐,河南、河北轉運關中的租粟在此集中。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