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班師與說客(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大順三年很快到來了,數萬朔方軍是在陝州過的年。

早在臘月的時候,徵發來的各地夫子就分批放歸了。忙活了這麼久,讓他們到華州一人領一隻羊,算是意思意思。

此番出征,夫子、役畜、軍士、百姓總共消耗了二百二十多萬斛糧豆,繳獲不過四十餘萬,大部分還是由華州、渭北及京兆府部分地區提供,甚至最後一個月,陝虢二州也出了相當一部分。

戰爭,比的就是誰血厚啊!

發完上元節賞賜後,諸軍士氣很旺,不過也都有些思鄉。

在鎮內或鄰鎮作戰沒什麼,離家不遠,可陝虢實在太遙遠了,對於家人都在靈州的軍士們來說,花兩個月時間走兩千裡地過來,打半年仗,再走兩個月回去,一年就過去了。

或許,是時候在關中建立第二個錢糧基地和統治中心了,靈州的人口也即將飽和,確實沒多大開發空間了。

當然也可以繼續待在靈州,也有辦法減少運輸人員、物資的成本和時間,即透過黃河水運。

但這需要拿下河中鎮,至少拿下一部分,使得朔方十州的兵員、器械、錢糧可以以一個很低的成本運輸到陝虢,然後支援東出作戰。

畢竟,靈州作為現階段的統治中心,還是很有價值的。

周圍是大片的草原,羌胡眾多,將統治中心設在這裡,不但能有效震懾羌胡部落,同時還能吸納、消化他們的丁口,使其成為助力,而不是隱患。

王重盈能答應朔方軍借道運輸大軍和糧草嗎?吃過一次虧之後,怕是不會了。

“河源軍、積石軍一萬六千步騎已經返回了吧?”前往硤石縣巡查的路上,邵樹德突然問道。

“回大帥,應已踏上歸程了。豐安軍、天德軍已開至青海,接替防務。”陳誠答道。

豐安軍、天德軍的兵力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充,來源是忠順軍。

這支部隊已經被邵樹德下令撤銷番號,因為在進陝虢之後,軍中情緒不穩,發生叛亂,遭到鎮壓。剩下大約四千五百步卒,被全部打散,發往青海,補充到豐安軍、天德軍之中。

如此一來,錢守素、韓遜二人統帶的豐安軍便有七千步卒、五百騎卒;蔡松陽、楊晟(原鳳翔大散關鎮將)二人統帶的天德軍便有五千五百步卒、一千騎卒。

這兩支部隊一鎮鄯州、一鎮廓州,兵力比起兩年前是有所減少的,而且戰鬥力和士氣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邵樹德遷移過去的不少部落已在青海紮下根來,兩相配合之下,應該可以勉強支應。

兩年一輪戍,苦當然是苦的,但對部隊也是種鍛鍊。天天在靈州蹲著,早晚養廢了,戰鬥力不知能維持幾年。

“河源、積石二軍未整編過,戰鬥力很成問題。他們的家人有多少搬去靈州了?”

“回大帥,不算多。此軍步卒以山南東道、鳳翔、鄜坊、丹延四鎮兵為主,家人大多仍居於舊鄉。”

“讓他們改變行軍方向,前來華州。家人若願搬到華州、渭北的,悉聽尊便。孤身出來從軍的,亦可在華州、同州安家。”邵樹德下令道。

“是。”陳誠應道。回去後,還得與軍府走一下流程,確定此事。

朔方軍政集團發展到現在,已經不可能再把所有軍隊都聚集在一起了。

如果有二十萬軍隊,算上家人,就是百萬人口,全部住在一小塊地方,壓力實在太大。

但不讓軍士們經常見到家人也不行。

這個年月的武夫可不好說話,你讓他們不爽,他們也會讓你不爽。

外鎮軍的出現,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節帥們難道不知道把所有軍士及其家人都放在眼皮子底下的好處嗎?

非不為,實不能也!

外鎮軍,軍隊常年駐紮在外地,軍士家屬也在駐地附近生活,這個叛亂風險,肯定比住在首府的軍隊要大很多。

而且他們常年見不到大帥,主將在他們心中的威信很高,拉起部隊造反時心理負擔也更少。

這時候邵樹德倒很羨慕朱全忠了。別看就十七個州的地盤,但人煙稠密,物產豐富,相互離得不算很遠,交通也方便,部隊可以散居各州,大帥亦可經常見到自己的部隊,將叛亂風險壓到最低。

從今往後,河源軍、積石軍就要慢慢變成外鎮軍的角色了,得盯緊點。

“武興、固鎮、赤水三軍軍士家屬,儘可能安排到勝州。靈州養不了太多人,勝州現在漸漸有了起色,多了這些來自涇原、同州等地的軍士家人,應會更上一層樓。靈、勝二州,順流而下,要不了幾天,我亦可經常往來。”

勝州,確實是一塊好地方,這幾年開發力度也非常大。

如果算上武興三軍軍士家人、遷移過來的六穀吐蕃、幾年發來的蜀中民戶以及河南府移民,目前應有編戶之民31000餘戶、162000餘口。只需再有幾年夯實根基之舉,這就又是一個錢糧基地。

西套平原是塞上江南,前套平原即便有所不如,但也不會差太多的。

一行人邊走邊談,很快到了硤石縣。

“大帥。”留守硤石的諸將紛紛前來拜見。

義從軍已經從潼關一線調到了硤石。

陝虢節度留後李璠“任命”義從軍使沒藏結明為硤石勾當寨柵使,兼鎮遏兵馬使。

義從軍八千步卒,外加橫山党項萬餘山民,將在硤石一帶繼續駐防,直到輪換部隊前來接替他們。

天雄、天柱、順義三軍也將屯於陝虢,李唐賓任崤函諸關塞制置使,統領全部三萬多留守兵馬。

各部戰損缺額,都教練使衙門將會予以補充。

各州抽調的州兵、招募的羌胡總計一萬七千眾,整編為鎮國軍,已經陸續抵達潼關,可接替義從軍離去後的防務。

華州兵返歸本鎮,王卞還能繼續當一段時間的華州、潼關都防禦守捉使,對他而言也不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