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泥潭(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大順四年十月,定遠軍使王遇統率大軍出武關,行走在鄧州大地上。

別看武關就在鄧州西面,抬抬腳就到了,事實上他們先從均州北上,到商州領取了一應物事,然後東出。

商州,畢竟是他們理論上的駐地,是大本營。

離開商州也是不得已,四處就糧嘛,不寒磣。糧食運輸要成本,那還不如抬抬腳,自己走路。

昔年昭義五州,澤潞二州“全居山地,地貧民瘠,積穀全無”,昭義節度使三天兩頭帶著軍隊跑去邢州就糧,還不是因為糧食運輸成本高。

定遠軍一年到頭在均州待的時間,估計比商州長得多,因為均州地處水運要衝。

但就軍士們本心而言,這兩州都不喜歡,因為沒有他們的家人。

出來很久了,也該回家了,打個錘子仗!

“打完這仗就可以回去休整了。”

“到內鄉,有酒肉。”

“金州李帥運絹兩萬匹,諸位都有份。”

有騎卒策馬賓士於行軍佇列兩側,不斷來回巡講,嗓子都喊啞了。

軍士們聽了,士氣有所恢復。

“一幫兔崽子,非得聽到酒肉賞賜才來勁。”王遇站在路邊,笑罵道。

他站在位置很好,位於高處,可俯瞰整條驛道。

路上車馬如龍,煙塵漫天。商旅行人被擠到一邊,目光不敢與這些武夫接觸。

武夫後面還有大群夫子,由商州刺史成汭徵發,約兩萬人,隨軍聽差。

進入鄧州後,商州夫子還不能回去,要繼續隨軍一段時間,直到鄧州方面徵發的三萬夫子到位為止。

邵樹德的軍令已傳至山南。

王遇仍記得匆忙趕至唐州比陽縣議事的那天。朔方幕府隨軍要籍裴遠當著唐鄧隨節度使折宗本、昭信軍節度使李延齡、忠義軍節度使趙匡凝、武關防禦使王遇四人的面,宣讀牒文。

折宗本當場領命,就地組建唐州行營,他本人為都指揮使。

折宗本領會了邵樹德的意圖,“聲勢要大”,於是決意分三路出兵。

威勝軍兩萬人為中路,攻汝州。

定遠軍八千人為西路,亦攻汝州。

隨州刺史趙匡璘率三千人北上申、蔡,為東路軍。

至於忠義軍趙匡凝部,在圍城數月之後,終於攻佔了復州城,軍隊傷亡較大,這次就放過他們了。

當然他們也是有作用的。

武昌軍節度使杜洪,以前是陰附全忠,現在大家都知道了,他就是朱全忠的走狗。趙匡凝打復州,本身就牽制了杜洪兵力,以一子兌一子,並不虧。

三路大軍,步騎三萬餘人,雖說戰鬥力參差不齊,但聲勢絕對搞起來了。

“今晚趕到內鄉縣。”王遇下了山坡,策馬向前。

內鄉(今縣)是鄧州屬縣,去武關約三百五十里,乃戰國商於(wū)之地,城外有商於驛,羅隱曾有“曾伴隋侯醉此中”之詩。

內鄉東南沿湍水行五十里可至臨湍縣,大軍將在此停駐,等待夫子聚集,隨後北上向城。

既往向城而去,那就是走魯陽關、三鴉路了,這路可不好走,楚國曾經修過楚長城,可見地勢之險要。

不過在折宗本眼裡,大概無論是定遠軍還是隨州軍,都屬於偏師,只有他的威勝軍才是主力。

王遇隱隱能夠想明白這個道理,對此他只有一個評價:老頭狂妄!

十月十五日,定遠軍抵達了臨湍縣,徵發自穰、內鄉、臨湍三縣的夫子、工匠亦先後抵達。

十八日,騎軍一千人護送糧草先行北上。

二十日,王遇親在臨湍驛誓師,西路軍主力,北上了!

……

令人大跌眼鏡的是,南陽三路出師,最先打的不是兵力最雄厚的折宗本部,也不是牛逼哄哄的王遇部,而是小透明趙匡璘的隨州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