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戰略企圖(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此為匡衛軍,此為長劍軍,此為……”襄城大營之內,李唐賓將小紙條貼在地圖之上,嘴裡唸唸有詞。

高仁厚遠遠地坐在一側,愜意地品著茶水。

龐師古所部十餘萬人,與夏軍隔潁水對峙,這是主要交鋒戰場了。

這個戰場是夏軍選定的,而不是朱全忠一方決定的。

選擇戰場的主動權,已經不在他們手裡,他們已經失去了戰不戰、在哪戰、何時戰的這三大關鍵因素的決定權。

那麼如果拼命,朱全忠有沒有辦法逼迫夏人決戰,掌握一把主動權?答案是沒有。

你集結十幾萬兵馬,北上河陽決戰,那南方全境淪陷。

你集結十幾萬兵馬,在旋門關下襬開陣勢。人家堅壁不戰,你有什麼辦法?就那一條路,繞都沒地方繞去。

年中的時候,夏軍給過樑軍一次決戰的機會,他們把戰場選定在汝州北部,靠近伊闕關的地方,即讓龐師古孤軍深入,然後被斷糧道,遭受南北夾擊,全軍覆沒。

但龐師古不願意在這種極端不利的態勢下展開決戰。

但若你狀態完好,士氣正盛,夏軍憑什麼和你決戰?兵法要義,就是盡全力削弱敵軍狀態,讓他只能發揮出平時三五成的本事,再一舉破之。

太宗破竇建德,那也是在虎牢關內以逸待勞三十多天,任憑竇建德在城外叫罵。決戰那天,還故意讓竇部大虧體力,如此多管齊下,才發動致命一擊。

潁水主戰場之外,還有分戰場。

蔡州、潁州是南線分戰場,威勝軍主力及淮寧軍一部試圖截斷潁水、蔡水、汝水航道。

旋門關、鄭州是北線分戰場,大量遊騎透過威脅鄭、汴腹地的方式試圖動搖梁軍士氣。

濮州梁漢顒部嚴格來說也是一個分戰場。但因為距離遙遠,根本無法指揮,只能靠他們自己發揮了。李唐賓、高仁厚二人在做決策時,是不會把這部分考慮在內的。

茶水很快煮好後,高仁厚給自己倒也一碗,見李唐賓走了過來,又給他也來了一碗。

“河清之戰,我軍不過數萬眾,迫退龐師古十萬眾。今再與龐師古交手,李帥好像氣定神閒啊。”高仁厚笑道。

三十萬眾拒河而戰,相持兩月有餘,雙方都瞪大眼睛,試圖尋找對方身上的破綻,然後渡河攻擊,一戰功成。

相比較而言,梁人應該是更急於求戰的一方,但李唐賓穩得很,壓住求戰派的請戰要求,但深溝高壘,同時派出小股人馬,兩三月間大小數十戰。

應該說,朱全忠手裡還是有強兵的。長劍、匡衛、夾馬三軍比較能戰,佑國、飛龍就要差上一點了,至於堅銳軍,戰鬥力還要再下降一個層級——他們的問題不是出在武藝、軍陣或器械上,而是思想上有問題。

“高帥覺得龐師古如今在想什麼?”李唐賓接過茶碗,問道。

“定是在想如何才能激我軍與其大戰。”高仁厚說道:“朱全忠搜刮家底,幾乎把能給的部隊都給他了,可謂信重於山。龐師古是個知恩圖報的人,為了朱全忠的信任,他也要打贏這一仗。如果李帥致書於他,與其約戰,那麼龐師古定然會退避一舍,讓我軍順利渡河,抵達東岸,然後陣列而戰,一決勝負。”

“兵書雲‘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李唐賓說道:“大王在‘伐謀’上做到了極致,‘伐交’上也做得不錯,現在需要我等來‘伐兵’、‘攻城’,可得耐住性子。”

“其實,我也挺喜歡在大王手下征戰的。不知道為什麼,打得特別順。龐師古的水平,我看並不差。我與其換換位置,估摸著龐師古也能打得很順,我則無力迴天。”高仁厚感嘆道。

這說明什麼?說明大量的工作在戰爭外完成了,如今的一切都水到渠成,你高仁厚不來,我換個經驗豐富的大將一樣能打勝仗。

這是“伐謀”和“伐交”的勝利,製造了這個極優的戰略形勢。夏王沒有耍任何陰謀詭計,就是堂堂正正擊敗你。再覆盤一遍,除非一竿子支到十幾年前,不然朱全忠還是輸。

“將為兵之膽,高帥有沒有發覺,潁水對岸的賊軍,愈來愈焦躁?尤其是威勝軍發動之後,賊人擔心側翼有失,渡河挑戰的次數多了不少。”李唐賓說道:“這幾日,可多放遊騎,看看賊人是不是要造浮橋。如果是,那麼八九不離十了。”

……

蔡州城外,鐵騎奔湧,鼓聲陣陣。

張全恩帶著數百殘兵敗將,面紅耳赤地退回了南城。

“兄長……”張全恩有些慚愧。

帶兵出戰,損失了千餘人,還差點讓人追著屁股殺進南城,太丟臉了。

張全義拍了拍弟弟的肩膀,重重嘆了口氣。

張家人,到底有沒有打仗的天賦?張全義最近一年以來,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