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君何處可之(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乾寧四年五月初七,歸德、天雄、武威、經略、護國、堅銳、鐵騎、飛龍六萬餘大軍在許州南門外列陣。

誓師完畢之後,以堅銳軍為先鋒,全軍東行。

而在北部戰線,天德、順義兩軍對鄭州的控制越來越深入。赤水軍接到命令,返回安邑整補,武興軍前往洛陽鎮守。

南部戰線,天柱、威勝二軍對佑國軍展開了進攻,以打促降。

潁州方向,淮寧軍在朱全忠撤走後,再度活躍起來,佔領潁州全境,往亳州方向發展。

河陽方向,魏博鎮降低了姿態,已經不太敢與夏軍發生衝突了,老實了很多。

三大行營,五個進攻方向,全線飄紅,勢如破竹。

因為“好日子還在後頭”,將士們對在外征戰一年這件事還算可以忍受,士氣並未降低,全軍狀態維持得相當好。

夏軍狀態好了,梁軍的狀態可就很不好了。

匡衛軍覆滅的訊息第二天清晨傳到了蔡水——夏軍對龐師古部採取的是圍三闕一的戰法,上萬人馬總有不願投降的,直接就跑了。

朱全忠剛剛吃罷早飯,結果就聽到了這個訊息。雖說早有心理準備,但還是血湧上頭,怒不可遏。

“康延孝他怎麼敢?怎麼敢的?”朱全忠一腳踹翻了案几,杯盤碟壺灑落一地。

沒有人敢說話。

朱全忠雙眼赤紅,在營帳內轉來轉去。

不一會兒,長直軍左廂兵馬使朱友裕匆匆趕了過來,見狀愕然。敬翔將他拉到一邊,輕聲說了下情況。

“吾兒方才去哪了?”朱全忠稍稍收斂了脾氣,沉聲問道。

“有鄉勇逃走,兒帶兵鎮壓。”朱友裕答道。

鄉勇多是潁、亳丁壯,如今這個局勢,他們想逃回家也可以理解。但理解歸理解,朱全忠是不允許這種事發生的。

首先,這都是有一定軍事基礎的壯丁,也多次感受過戰場氛圍,是極好的補充兵來源。把他們塞到老部隊裡,只要不是很多,以老帶新之下,成長會非常迅速。

其次,他們的逃竄,會影響到飛勝、雄威二軍計程車氣。他們的家人還在徐宿,雖說梁王積威甚深,大夥被迫跟著離鄉征戰,但不代表他們心裡沒怨氣。鄉勇的潰逃,讓一些軍士的心思起了變化,這是不得不防的。

所以從這裡也可以看出,梁軍根本沒有決戰的條件。接連不斷的壞訊息傳過來,全軍士氣低落,還不斷有人想要開小差,這仗怎麼打?打個雞兒。

“終日不知所謂。”朱全忠冷哼一聲。

連鄉勇都管束不住,朱全忠很是失望,懷疑將長直軍這種精銳交給兒子是否正確。想當年在華州攻打巢軍,長子的表現還是讓他眼前一亮的,也非常自豪。可鎮汴之後,兒子成婚,這表現就一天不如一天。

都是女人壞的事!朱全忠想到了兒媳劉氏那嬌美的面容,雪白的脖頸,心中一熱,不過很快被他壓了下去。

“浮橋造好了嗎?”朱全忠讓親兵進來收拾一下地面,隨口問道。

“造好了一座,第二座也快完工了。”朱友裕回道。

浮橋是朱全忠下令建造的,還經歷了一番曲折。

他看了看手下三萬軍士的狀態,又考慮到邵樹德可能調集十萬以上的衙軍,心裡知道這仗打不贏,於是萌生了退意。

但他想退,這話卻不能由他說出來,至少朱全忠口頭上還是聲稱要去為龐師古、丁會解圍的。到最後,還是敬翔懂他,主動建議放棄與邵賊決戰,率軍北返,先解了汴州之圍再說,並用了“恐汴州有失”這句話。

朱全忠當然是不允了,痛罵良久,最後李振、蔣玄暉也一起苦勸,這才勉強同意北歸。

浮橋,橫跨蔡水兩岸,造好後梁軍就將東渡,走蔡水東岸北返。

“立刻下令渡河。”朱全忠吩咐道。

“遵命。”朱友裕灰頭土臉地出了大帳,嘆了一口氣,心事重重地走了。

五月初八,邵樹德甩開大隊步軍,親率鐵騎、飛龍二軍抵達扶溝縣。當天下午,又往東南方疾馳,見到了正在渡河的梁軍。

不用他吩咐,鐵騎軍以及剛剛趕到沒多久的定難軍一萬八千騎立刻發起了進攻。

渡口附近,梁軍矢如雨下,迫退了夏軍騎兵。飛龍軍八千步兵下馬,趁勢發動了一波猛攻,守禦渡口的長直軍拼死抵禦,淮人舟師又來幫忙,強弩連番射擊,飛龍軍折損了近千人,不得不退去。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