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目標:故懷荒鎮(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參州城外,張全義仔細看著賬簿,頻頻點頭。

草原上的後勤運輸,與內地大不相同,張全義也是第一次接觸,覺得挺有意思。

他對錢糧農事挺有天賦的,只不過運氣不佳,入錯了行,當上了武夫,靠著比別人狠慢慢上位。但再往上時,專業本領差的弱點就暴露了出來,一路蹉跎至今。官越混越小,從檢校司徒、佑國軍節度使、河南尹一路做到了下州刺史,也是沒誰了。

但張全義很有戰鬥精神,不放棄、不服輸是他的優良品質。

上任參州刺史不過數月,就已經將這一城四縣之地的情況給摸了個八九不離十。面對不太熟悉的蕃人百姓,他也制定了獎勵措施,即願意從逐水草而居狀態停下來種牧草養牛羊馬匹的,給予絹帛、農具和種子賞賜。

他將各縣、鄉劃片包乾,定期檢查編戶人口數量,有大增長的給予獎勵,沒啥動靜的當場責罵,一點不留情面。

每裡挑出一農戶,牛羊養得最多、最肥壯的給予獎勵,田間麥苗長得最好的也給予獎勵。

他甚至還有個雄心勃勃的計劃,下半年抽時間瞭解涼城、善無、沃陽、參合、旋鴻等地的山川河流,看看能不能攢一兩個陂池出來,以便大旱之年解決人畜飲水難題,免得牲畜大量倒斃。

這是個人才!而且充滿熱情和幹勁,讓他遠離武夫這個危險的行業,其實不是壞事,至少不用擔驚受怕了,沒準多活幾年呢——朱全忠那麼好伺候的嗎?老張可不敢這麼想。

“乾草多、糧豆少,參州底子還是太薄。”張全義說道:“楊都頭這仗會怎麼打?”

“兵分數路,帶著牛羊、大車、馬匹,沿途放牧,接戰之時上馬廝殺。如果能一下子摧垮敵軍,便往下一處進發。若不能,散開放牧,養好膘後接著打。”張全恩回道。

他其實還是懂一些草原上打仗的規矩的。但也沒親眼見過,而是讀史書讀來的。

當年五胡南下,互相征伐。打一陣子之後,馬兒跑得瘦脫了形,不得不找個地方放牧,養好膘後再戰。有時候甚至上午打仗,下午便不打了,各自去牧養馬匹。

用糧食餵養是一種快速恢復戰馬體力,提高其持久作戰能力的好辦法,但有時候找不到那麼多糧食,這就沒辦法了。

在大草原上的話,因為飲水、補充鹽分、牧草榮枯等因素,也不可能把所有人、馬、牲畜都聚在一起,除非那兒恰好是一處水草特別豐美的地方,比如旋鴻池、鹽池(岱海)等。

楊悅帶新泉、飛熊、金刀、黑矟諸軍四萬多人,以及各部落丁壯八萬,定然要兵分數路,不然前面走的牛羊馬匹把剛長出來的牧草吃光了,後面的部隊只能吃沙子。

“十餘萬人不會全都上陣廝殺吧?”張全義又問道。

“不能。”張全恩道:“便如中原打仗要徵發夫子轉運糧草一樣,草原打仗,也要有人紮營、取水、鍘草、做飯、放牧、修理器械。我估計楊都頭還是以飛熊、金刀、黑矟三軍為核心,徵調部分蕃人輕騎護衛上陣廝殺,大部分人還是伺候這些戰兵。”

話說夏軍在草原上的套路基本已經成型了。

職業武夫組成的騎軍充當一錘定音的核心精銳主力,大量徵發蕃人輕騎做炮灰,混合搭配作戰。

以黑矟軍為例,一萬騎馬重甲步兵,一般會給他們配個數千乃至一萬蕃人輕騎,一起行軍。遇到敵騎之時,輕騎先接戰,打得過就追殺敵人,打不過就退回來,讓這些重甲步兵保護,他們有強弓勁弩,正面作戰能力也強,敵人一般不敢硬來。

這其實就是後漢的建軍思路。他們在草原上以具裝甲騎為衝殺主力,內附鮮卑、烏桓部落的牧人充當輕騎,直接殺向敵人的遊牧地,抓他們的老弱婦孺和牛羊,屢試不爽。

所以,一個部落遊牧的具體位置是高階機密。敵人一般只知道個大概位置,但草原茫茫,知道大概用處不大,位置一定要精確,最好有帶路黨。一個部落放牧的時候,如果看到敵對部落在附近偵察,一般都要立刻轉移,暴露了位置是十分危險的事情,往往一個突襲就完蛋了。

後世滿清靠著大量蒙古帶路黨,突襲蒙古人的遊牧地,八旗重甲步兵一打一個準,搞得林丹汗不斷跑路,狼狽無比。

“準備兩萬斛糧豆,用馬車送往柔州。”張全義下令道:“州里暫時只能拿得出這麼多了,楊都頭當不會怪罪,二弟親自押送。”

“好。”張全恩一口應道。

“帶上團練副使韓將軍一起走。”張全義又吩咐道。

朔方軍邊郡一般會設團練使一職,比如孫霸之子孫進德就當過鄯州團練使。參州亦有團練使,為新近調任汝州刺史的韓建之子韓從允。

張全義、韓建都是刺史,但差別可大了。在這一點上,他還是拎得清的。韓建,先後當過會州、鄯州刺史,聽聞將地方上打理得井井有條,甚得夏王賞識,說不定哪天就升上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