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寺與路(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宋樂氣喘吁吁地登上了寶塔頂層,俯瞰著蒼茫的大地。

寬闊雄偉的道路延伸到了南方很遠的地方。

道路兩邊是稀稀落落的村莊,時已傍晚,家家戶戶都升起了裊裊炊煙。農人們圍坐在院子裡,端著飯碗,一邊吃著不甚豐盛的晚餐,一邊大聲談笑著。

鄉間的生活就是這樣樸實無華。亂世之中,戰亂頻發,能吃上飯就不錯了,沒人會想太多。

道路是連線孟州與懷州的所謂一等國道。

在過去的一年間,河陽整體太平無事。也就前陣子稍稍有些緊張,萬善鎮一帶有數場規模不大的廝殺,澤人被斬首千餘之後,倉皇而退,不敢南下。

一年時間修建了五十里的新路,好像有點慢,但考慮到這條驛道的高規格,又不算太慢了。

寺廟內的僧眾已經做起了晚課。宋樂靜靜欣賞著,只覺心曠神怡。

寺名曰“雨花”。傳聞佛祖成佛時坐在一株菩提樹下,沉思默想,觀照本心。天空中湧現出花雲,下起了曼陀羅花雨,此為瑞相,故得名。

雨花寺是官寺,即河陽幕府出錢修建的。

國朝比較喜歡建官寺。

高宗乾封元年(666),下詔全國各州建景興寺。

武周天授元年(690),各地廣建大雲寺。

中宗神龍元年(705),詔令兩京諸州建中興寺,三年統一改名為龍興寺。

玄宗開元二十六年(738),詔令天下諸州建開元寺。

法師們的春天就此來到。

到了如今這會,藩鎮割據,天下殘破,自然搞不起這種事情了。

懷州本有雨花寺,毀於戰火。宋樂下令撥錢修的這座位於城外的寺廟,算是重建了。

官寺或者說敕立寺廟,承擔著多種特殊職能。比如接待外國來訪僧眾,承擔國忌行香等。掌握一州僧政的僧官一般也住在官寺內,這是他的辦公場所,有時候官寺還承擔部分官員的往來住宿職能。

在重要節日的時候,官寺也會舉辦活動,與民同樂。有災厄的時候,官寺為民祈福,同時施粥賑災。

宋樂對神鬼之說不太感冒。但他也知道,寺廟是必不可少的,是正常、安寧生活的象徵。

河陽曾經是一片白地,人煙稀少。經過多年努力之後,宛如那乾旱皴裂的大地得到了雨水的灌溉,人煙漸漸多了起來,百姓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因此他很爽快地批准了雨花寺的重建,並且委任了懷州僧正,管理本州僧政。

下了佛塔之後,宋樂婉拒了僧正的招待,策馬徜徉在了國道兩側的草地上。

國道旁邊就是沁水,宋樂在河畔旁的一處園磑停了下來。

所謂園磑,就是帶有碾磑的官莊,一般是水力驅動的磨坊。

在國朝,給百姓磨面的磨坊,除民間小型石碾外,絕大部分是官莊或寺院經營的。

生產隊——不是,官莊的驢不得歇,太陽行將落山了,仍在不停地拉著磨。隔壁的水磨房內,水聲隆隆,碾磑不停地將小麥磨成麵粉,裝入袋中。

水力機械,無法大規模使用,因為極其影響農業生產。朝廷曾三番五次拆除關中河流上的碾磑,以便放水讓百姓灌溉農田。

“這個園磑修了好幾年了吧?”宋樂問道。

園磑有園坊使一員,聞言說道:“回宋帥,大順五年年底建成,當時剛克復懷州數月。”

“三年半了。老夫一晃也在河陽好幾年了。”宋樂感慨道:“官莊田地可乏人耕種?”

“確實缺人。五百頃地只種了百餘頃,兩年收了不到三萬斛糧豆。”園坊使回道:“不過幕府張判官言馬上有兩千魏人過來,秋播時或可多開墾一些農田。”

兩千魏人,其實就是在平陰俘虜的兩千魏博夫子。這些人都不被算作晉兵,自然不可能釋放了。邵樹德下令送到懷州官莊之中,種地養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