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追襲(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晉軍撤退的動靜不小,很快就被夏軍斥候發現了。

關開閏、夏三木當機立斷,揀選了三千人馬,攻斷後的帳前、神捷二軍,賊軍謹守營寨,進攻以失敗告終。

帳前軍目前還有四千步騎,神捷軍尚餘三千七百兵,並不比大寧城的夏軍少多少。

十七日,之前掉隊的一千五百黑矟軍聚集了起來,收復馬鬥關,進佔永和縣,從側翼威脅晉軍。

同日,經略軍、黑矟軍再度發起進攻,敵帳前軍已在前一天晚上撤退,獨留神捷軍三千餘人斷後。

激戰半日,賊軍大潰。

黑矟軍都虞候馬嗣勳率部追擊,斬首千餘。不料樂極生悲,在繼續追擊的過程中上頭了,中伏而還,損失慘重。馬嗣勳中了數箭,身負重傷。

這麼一來,大夥也不敢追了。

十八日,盧懷忠親率武威軍右廂一萬二千餘人抵達大寧,同時也帶來了最新訊息:他們吉昌以東的山林間抓獲晉將李嗣弼,李承嗣仍然不見蹤影。

老盧在聽取彙報後,只點了點頭,沒發表什麼意見。

有組織的撤退和無組織的潰退,當然不是一回事。

地形複雜的山區的撤退和無遮無擋平原上的撤退,當然也不是一回事。

中伏,可以說是不小心,大意了,但難以避免。

如果處處小心謹慎,有時候就錯過了追殺的時機,這就只能靠主將的判斷力了。

“經略、黑矟二軍,還有多少人?”盧懷忠問道。

“還有六千五百餘人。”夏三木回道。

這是算上了之前掉隊的那一千五百人,還有在外放牧的數百輔兵。

“我部還有五千人。”關開閏答道。

但在大寧的只有三千。還有一千追剿殘敵中,五百在從仵城歸建的路上,五百騎兵留守龍門。

“嗯。”盧懷忠又點了點頭,仍然惜字如金。

武威、經略、黑矟三軍損失八千七百人左右,俘斬敵軍當在兩萬五千以上,或許更多。

當然,這個資料與康君立肯定是對不上的。因為人家就沒把土團鄉夫當人,不把這些有刀槍,能守寨,會攻城的鄉勇算在己方軍隊數字之內。

李承嗣被圍之時,營寨內有晉兵一萬二千,構成為匡霸等衙軍七千、慈隰鄉勇五千。突圍之時,還剩六千,最後全軍覆沒。這一仗,按照晉軍統計,他們只損失了七千,按照夏軍統計,他們斬首一萬二千,很正常的事情。因為我確實面對面消滅了一萬二千人,憑什麼那五千鄉勇不算?人家不會射箭還是不會砍人?

“橫城有多少晉兵?”盧懷忠又問道。

“有兵萬餘。”夏三木回道。

這個數字不保準,因為是拷訊俘虜得知的,也隨時可能變化。

“構成呢?”盧懷忠追問道。

所謂的“萬餘晉兵”,到底是萬餘衙軍,還是夾雜了州縣兵、蕃兵、鄉勇?

蕃兵有沒有軍號?有軍號就要慎重對待,沒軍號就是鄉勇。

鄉勇到底是河東諸州的鄉勇,還是慈隰強徵來的土團?

都是晉兵,但構成不一樣,戰鬥力會天差地別。

“不知。”夏三木老實說道。

盧懷忠沉默了一下。

這不怪他們工作不細,打探不到是正常的,是自己太苛求了。

不過到現在為止,連康君立帶來的“四萬晉兵”的構成都不知道,也確實是一件頗為惱人的事情。一個精銳衙兵是“晉兵”,一個臨時徵來的農民也是“晉兵”,搞不清楚,決策很不好做。

“殺敵三萬,誠為大功。”沉默了一會後,盧懷忠終於張口了,順便又給將來的戰報注了點水分,只聽他說道:“多派人手,清剿賊軍斥候、伏兵。待赤水、效節及河中鄉勇趕至,再行北上。另,在慈隰二州徵五千土團。”

“遵命。”夏三木、關開閏二人一齊應道。

接下來的三天,主要是武威軍出動,他們以千人一股,分散在諸山間小道之中,清理賊人。

你別說,還真遇到了幾股藏身其中打算埋伏的晉人。雙方立刻爆發了短促激烈的戰鬥,晉人不敵退去。

武威軍還額外調了一個步軍指揮(2000人)、一個騎兵指揮(500人)繞道馬鬥關,與黑矟軍一千五百人匯合,開往隰州方向。

二十日,效節軍、赤水軍及河中鄉勇一萬八千餘人抵達大寧附近。

盧懷忠下令以效節軍右廂為先鋒,各軍繼之,攻往橫城鎮。

……

康君立離開了隰州城。

戰局不利,他對守住隰州已不抱有太大希望。

橫城鎮還有五千餘人,主力是神捷軍。隰州還有六千餘,主力是帳前軍。突陣軍一部千餘騎在山間放牧,算是遊弋部隊。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