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國祚(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乾寧六年十月初一,洛陽,秋高氣爽。

杜洪牽著馬兒,沿著定鼎門大街東第一街慢慢走著。

明教坊外,車馬川流不息。拉的都是各色居家用度物事,案几、胡床、繩椅、桌子、金銀器、毯子之類。

稍一打聽,便可知都是從汝州採買回來的。

汝州有木材烘乾窯,有深山老林,最近又聚集了很多木匠,一人帶好幾個徒弟,日夜趕工,忙都忙不過來。

杜洪從鄂州來,途徑梁縣、臨汝二地時,見到了太多這種場面。他們往往住在山腳下,搭一個棚子,從官府陸續興建起來的木材烘乾窯內採買木料,製作傢俱、工具。確實很累,也很辛苦,但不少賺錢。

聽聞夏王對這種現象十分滿意,並給了一個新鮮的詞語來定義:森林工業。

明教坊的坊牆也建起來了,入口、出口都有河南縣徵調來的土團鄉夫把守——夏王有令,洛陽城一分為二,河南縣治城東,洛陽縣治城西。

明教坊現在是高官顯貴的居住之所。其中官最大的,應該是河陽節度使宋樂了。據坊間傳聞,未來他將是新朝的宰相之一。

宋宅位於明教坊西北部,在武后、玄宗朝名相宋璟宅的舊址上修建,亭臺樓閣,竹濤陣陣,假山流水,曲徑通幽,端地是一處好所在,也非常符合宋樂的身份。

夏王,對待他的元從老人,那是真的不錯。

明教坊還入住了兩位比宋樂稍低一些的官員,即趙珝、王班。

趙珝是忠武軍節度使、許州刺史,住於原銀青光祿大夫、禮部尚書崔翹宅。

崔翹字明徽,曾祖君實,父崔融,為崔融第二子。翹大兄禹錫為禮部郎中,從父兄尚未右史,翹遷中書舍人,時人謂為“三張兄弟”,榮耀當時。翹歷水部、虞部、考功、吏部四郎中,擢禮部尚書,天寶九年薨。

崔翹宅是一個郡公的宅邸,雖然只剩半拉了,但地基猶存,重新修建之後,賜給了趙珝。

這說明什麼?杜洪若有所思,趙珝多半能得個新朝郡公爵位。推人及己,自己能得個郡公爵位嗎?怕是難。

鄂州人少、兵少、錢少,還三番兩次被楊行密攻擊,殘破不堪,能得個縣伯就不錯了。

不過聽前來傳令的使者私下裡透露,折宗本這事做得不地道,夏王也責備了他,為了表達歉意,將來會給他一個縣侯的爵位作為安撫,即共城縣侯,食封1500戶。

縣侯,目前也有好幾個傳出來了:膚施縣侯趙麓、陽信縣侯張筠、衛縣侯郭紹賓以及他自己的共城縣侯。

看得出來,縣侯這個階層就是安置手裡有軍隊或地盤的降人的。杜洪不覺得自己當個縣侯有什麼不妥當,他名為武昌軍節度使,實則鄂州刺史,混個縣侯名實相副。

這樣也好。如果拿了不該拿的好處,免不了被關西老人嫉妒,日子會很難過,弄不好還會給家族招來災禍。

定鼎門大街作為主幹道之一,也是重新整修的,兩側栽了不少槐樹、柳樹。

走過一棵不知道從哪移栽來的大槐樹後,已至宜人坊。

坊門外也是進進出出。有人在運修建房屋、道路的材料,有人在運各色服飾、樂器,還有許多明顯是樂人的役徒來來往往。

杜洪眼皮子直跳。

夏王向天下徵募音聲人,至洛陽太常寺值役。雖然用的是大唐天子的名義,但明眼人都知道是怎麼回事。

杜洪加緊兩步,繼續向北,很快便到了淳化坊。

淳化坊也是官員聚集之處。

胡真、葛從周、王檀分居於幾個較大的宅子,全是夏王賞賜的。另有一套小一點的,賜給了一位名叫陳章的廣勝軍將校,聽聞十分勇猛,作戰每先登,還能馳馬與人衝殺,故得賜一宅。

能得宅子賞賜的都是幸運兒。如今洛陽搞塊地可不容易,聽聞已經有人去張全義時代就住於洛陽的百姓家中商談買賣,可見都削尖了腦袋往裡邊擠呢。

淳化坊清理出來的廢墟之內,已經在修建新住宅。但速度很慢,可能是因為大量人手被抽調去修宮城的緣故。說不定,再過一些時日,夏王就會直接賞賜土地了,讓得到賞賜的功臣自己去找人營建宅子。

明教、宜人、淳化之後,第四坊安業坊到了。

坊牆尚未修建,全坊幾乎是一片建築工地。杜洪拐了進去,一路走著。

“這位杖翁,此為何人之宅?”入坊第一眼所見,便是一處佔地極廣的豪宅,已接近完工狀態,用腳趾頭想想也知道不簡單,杜洪拉住一位正立於道旁閒看的老者,問道。

老者看了他一眼。

杜洪立刻反應了過來,介紹自己:“某江夏杜洪,亦居於安業坊。今日第一次來洛陽,家小都安頓在城西驛館,左右無事,便前來看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