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星夜來告(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邵嗣武拎起鐵錘,親手釘下一根木樁。

“這一份地,便是王五郎的了。”他笑著說道。

安東府地廣人稀,現在稱呼地,喜歡以“頃”和“份”來作為計量單位。

一頃百畝,這是早就有的。

一份一百五十畝,則是剛剛興起的叫法。

王五郎來自龍武軍,祖籍青州,剛剛落籍安東府,是新設立的旅順縣大鼓鄉第二折衝府的一名府兵。

“謝殿下賞賜。”王五郎欣喜道。

邵嗣武默默回想了下父親的處事方式,便問道:“家中可還缺什麼?”

“缺婆娘。”王五郎說道。

眾人鬨笑起來。

“娶新婦不難。”邵嗣武說道:“等新移民過來就行。你家這麼多田地,若再搶些牛羊回來,抓一兩個部曲,可稱富足,娶妻不難。”

“那便等殿下帶我出征了。”王五郎笑道。

邵嗣武繼續釘木樁,一連分了十幾戶府兵田地,這才把錘子交給親兵,讓他們接著幹。

符存審抱著雙臂,遠遠地站在一棵大樹下。

趙王今年十九歲,能力什麼的不談,最讓符存審欣賞的便是他極其務實的態度。重於實幹,不喜歡耍嘴皮子功夫,人也不辭辛勞,經常輕車簡從,在鄉間轉來轉去,調查這片蠻荒之地的一切。

趙王有沒有野心,他不知道,至少目前看不出來。而且符存審也不喜歡與他走得太近,故意保持了一定距離,這對大家都好。

他估摸著趙王應該也沒多少非分之想。安東這塊地方,除了少量不知道什麼年代遺留下來的城池、村落之外,要什麼沒什麼。百姓也不是很聽話,甚至依附於地方豪強,與官府作對。豪強被打擊得差不多了之後,編戶齊民的工作才慢慢進行下去,但人心依舊算不得多穩固。

趙王的策略是籠絡中原來的武人、將官,以他們為後盾,然後採取給當地百姓分田的方式,給予他們私有的田宅,並明確表示可以傳之子孫後代,這對原本依附豪強耕作,明顯缺乏足夠人身自由的當地百姓而言,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於是,旅順、平海、東平、積利四縣粗安,去年還耕作了部分農田,收穫了五十萬斛糧豆,是一個非常好的開始。

完全靠中原補給糧草,這是很不現實的。好不容易蒐羅來的船隻,全給你運糧了,這像話嗎?說到底,還是得自力更生,自己生產糧豆,餵養牲畜,如此方能持久。不然的話,遲早因為成本巨大而被放棄,一場轟轟烈烈地殖民大業半途而廢。

“符帥。”邵嗣武走了過來,躬身行禮道。

“殿下。”符存審回禮。

“王將軍所將兵馬,可夠?”邵嗣武略有些憂心地問道。

“殿下,王彥溫也打過不少仗了,無妨的。”符存審寬慰道。

“那就好。”邵嗣武松了一口氣。

符存審欲言又止,最後暗歎一聲。

趙王對安東府這片基業過於執著、過於看重了。與整個天下相比,這四縣之地什麼也不是,不算正在分批編戶的府兵,這裡至今只有九千餘戶、四萬餘口,基本都是收攏來的流民以及鎮壓豪強後解放的農奴部曲。

這麼點人能做什麼?什麼都做不了。中原一給斷奶,立馬死。

就這個基礎,你就算做到極致又能怎樣?即便大規模移民了,等到出成果時,可能已經幾十年後了,屆時誰知道是個什麼景況?

王彥溫帶五千人北上,就是去收取貢賦,兼且招募流民屯墾的。

朝廷有令,安東府開始推行府兵制,並正式授田。行營方面遣人下去問詢,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當府兵的,尤以歸德軍為甚。

府尹杜光乂、行營都指揮使邵嗣武、都指揮副使符存審三方商議之後,首批遴選了五百人,安置在了最南邊的旅順縣,一丁授田一百五十畝,另給牛羊、農具、種子。

無奈這些大老粗們只會打打殺殺,種地實在太難為他們了。於是乎,行營方面不得不派兵北上,招(抓)募(取)流民,給他們種地。

好在從建極二年算起,府兵們還有五年的緩衝期。期間照常發軍賞,不至於生活不下去。至於部曲,慢慢抓好了。

當然,在抓部曲的時候,或許可以催一催朝廷,將願意留下來當府兵的軍士家人也搬遷過來,充實安東府四縣的戶口。

沒有人,什麼都是空的,更別說來自中原地區的人口了,他們對於從文明朝野蠻退化的安東府而言,至關重要。

“殿下!”旁邊走來一人,大呼道。

“何事?”邵嗣武轉過頭來,問道。

符存審瞟了來人一眼,原來是原歸義軍將領曹議金。

歸義軍這個藩鎮,已經獻土納降,沙、瓜二州接受朝廷直接管治,符存審是知道這事的。而藩鎮散了,人卻還在。說句不中聽的,歸義軍的很多將官、軍士都成了張淮深女兒的“嫁妝”,投奔了邵嗣武。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