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心思(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李克用已經回了晉陽,李嗣源、石善友二人全面統籌忻代、雲蔚戰事,李嗣源為主,石善友佐之。

李嗣源今年三十六歲,征戰二十餘年,終於走上了一線統帥的職位,負責一個方面的大局,這對他而言,是仕途上的一個巨大突破。

只是——河東的前途,整體晦暗不明,讓這個大帥的職位失色不少。

手下的軍隊又有了調整。

從幽州開來的兵馬規模很大,人數逾兩萬,甚至超過了李嗣源長期管帶的親騎、飛騎、雄捷及馬前銀槍四軍一萬四千人。如何管理,其實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這並不是杞人憂天。事實上現任幽州節度副使李存璋對自己手下的兵馬被抽走十分氣憤,因為這變相削弱了他的權力。

無奈這是晉王的命令,他無法拒絕。但這筆賬,多多少少要算一些在李嗣源頭上了。

李嗣源當然清楚這裡面的事情。但對付夏人是公事,也就這樣了,沒什麼可說的。

“再催一催晉陽,既然要打,卻準備得這麼遲緩,是何道理?至今才發來兩批糧草、一批箭矢,太慢了。”李嗣源皺了皺眉頭,將手裡的賬冊放下。

他不識字,賬冊上的東西根本看不懂,也懶得看。他現在的頭等大事,還是完成戰爭開始前的各項準備。

“大人,兒聽聞晉陽幕府的李掌記、蓋司馬精明幹練,對軍中事務熟稔非常,應不至於辦事這麼拖拉。他們——可能是故意的。”義子李從珂神神秘秘地說道,同時還有些驕傲,一種窺破秘密的驕傲。

李嗣源笑了,道:“你這個才打了幾年仗的小毛頭都看得出來,我豈能不知?”

是的,正如梁漢顒、裴冠所猜測的那樣,李克用並不怎麼看重阿保機這個新收的義弟。或者說,他可能對“義弟”這個詞產生某種程度的恐懼了,真的沒有太多好感。

他已經決定,先靜觀其變。

契丹人這會滿腹怨氣,與夏人大戰的可能性很高,那麼不妨再等等,讓夏人的兵力被大量吸引到燕北前線,後方空虛的時候,再出動精兵強將,一舉打到夏人的七寸上面。

李嗣源不評價這個策略到底正確還是錯誤。

他只知道,這麼幹有點對不起契丹人。但話又說回來了,他們與契丹之間真的沒有互信,甚至敵意並沒有完全消除。在這樣一種情況下,確實很難做到心無芥蒂地毫無保留的聯手。

身在局中,有些決定確實不好做。但晉王——也是真的老了啊,沒十年前那股銳氣了。換做那時的晉王,斷然不是這種選擇。

“原來大人已經知曉。”李從珂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你須得守口如瓶。”李嗣源說道:“一旦傳得沸沸揚揚,軍心士氣或受影響。”

“遵命。”李從珂應道。

李嗣源嘆了口氣,在中堂內轉來轉去。

良久之後,他突然說道:“你替我跑一趟晉陽。不管幕府是怎麼謀劃的,先把物資置辦齊備總沒錯。免得一旦倉促出兵,卻發現什麼準備都沒做好。”

“遵命。”李從珂又應下了。

“還有。”李嗣源又道:“你親自去一趟晉王府,就說值此之刻,與其瞻前顧後,不如盡起大軍北上,與阿保機相約會於雲州。屆時二十多萬大軍,夏人畏懼,主動權就到咱們一邊了。見不到晉王,你就去找蓋寓和李襲吉,讓他們去勸說。”

“晉王與阿保機於雲州會盟?”李從珂驚道。

“小兒輩無需問太多,徑去就是了。”李嗣源大手一揮,讓李從珂趕緊去辦事。

“是。”見父親有些煩躁,李從珂立刻閃人了。

李嗣源確實有些煩躁,於是下了部隊,操練五營新軍。

一旦大戰爆發,主力部隊肯定要北上的,屆時忻代防務就只能靠這五萬多步騎守禦了。這些部隊目前由都教練使衙門負責訓練,但事實上是雙重管理,因為晉陽方面已經將其歸隸李嗣源指揮。

面對如此信任,李嗣源也非常感激。

他沒有太大野心。河東這個樣子,他雖然洩氣,但並沒有過絲毫動搖,一直想報晉王的大恩。

他不識字,沒有經世濟國之才。唯一能做的,就是操練部隊,奮勇廝殺,鎮守一方罷了。

如果將來事不可為,一切唯晉王之命是從。他若戰,就戰到底,死而無憾。他若不想打了,大不了老兄弟們解甲歸田,如此而已。

風中傳來激昂的鼓聲以及陣陣喊殺聲。

李嗣源立於營中高臺之上,仔細觀瞭新軍軍勢。時不時派親兵下去傳令提點、改正,每每言之有物,切中要害,眾人鹹服。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了。

……

建極二年六月初八,清晨。

草原上燃起了沖天大火,帳篷、車輛被燒得劈啪作響,煙霧升騰而起,一團團,一縷縷,如雲如綿,飄飄渺渺。

風中又傳來了隱隱約約的喊殺聲。

戰馬嘶鳴,刀劍相交,沉悶的鐵蹄幾乎踏破了整片草原。

慘叫聲三不五時地響一下,間或夾雜著痛罵。人臨死前發出的無意義的叫喊,真的很難讓人分辨到底出自何方。

當東邊天際裹起一團紅霧時,遊雲漸漸散去,草原變得遼闊起來。

王合屏氣凝神,注意著周圍的動靜。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