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魏州城外(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二月底的時候,皇后車駕抵達魏州,大軍修整一日。

河北道巡撫使成汭、轉運使蘇濬卿、都指揮使李逸仙、刑獄使陳訥、學政陳同儒、魏州刺史石彥辭、魏州州軍指揮使李逢以及即將上任的冀州刺史李師等大小官員,出城三里,道左相迎。

成汭先後擔任商州、蔡州刺史,任內治政有功,成績斐然。建極三年正月置河北道,他出任巡撫使。

蘇濬卿原來是張全義河陽幕府的判官,投降過來後一直擔任幕職,後出任地方職務。河北道建立後,出任轉運使。

李逸仙是李鐸之子。攻新安之時,鐸先登戰死,李逸仙得聖人栽培,出任銀鞍直指揮使,現掌一道兵權。

陳訥的資歷其實相當之老。原涇原鎮幕府判官,涇師之亂時被俘、投降,兢兢業業幹了幾年,沒藏結明出任徐州感化軍節度使的時候,陳訥當他的副手,打理三州政務。徐鎮罷撤後,陳訥失業了,在六部下僚中兜轉了一兩年後,出任河北道刑獄使。

陳同儒是原石彥辭的幕僚,為其出謀劃策,獻汴州而降,立下大功,出任宣武軍幕府巡官,後擔任亳州、陳州佐貳官員。河北置道後,出任學政。

陳同儒的老上級石彥辭是去年年底出任魏州刺史的。之前一直在宋州任刺史,幹了不少年頭了,屬於動一動,給他換個位置。

李逢、李師二人是兄弟,都在克復汴州之役中有功,後在神捷軍中擔任將校。

神捷軍裁撤後,出任地方州將,這次流轉到了魏州。

兄弟二人中,李師混得要更好一些。其在擔任宿州州軍指揮使之時,與楊吳兵馬你來我往,廝殺多場,表現不錯。

天德軍前些時日來報,正月十五過後,成德軍再度救援定州,被擊退。天德軍、關內道州軍趁勢發動進攻,自蓨縣出發,信都之戰大敗鎮兵,斬賊將馬珂,一舉攻破冀州城。

鎮兵一時沒反應過來,丟了州城。殘兵敗將聚攏了起來,又大肆徵發鄉兵土團,依託其餘諸縣,或嬰城自守,或發起反擊,雙方還在持續交戰中。

朝廷不想等了,直接調了一位武人出任冀州刺史,試圖迅速穩定局面,李師就是去幹這活的。

仔細看看,今日聚集在魏州城外的這一幫子人,泰半是河南朱全忠的舊部。

其中,石彥辭的妹妹曾是梁王寵妾,現在尚寢局當女史,負責帷帳、茵席的鋪設。簡單來說,給今上鋪床。

李逢、李師二人的妹妹李氏也是梁王之妾,在尚宮局當女史,掌裁製縫線之事,給聖人縫衣服補褲子。

邵聖有時候也會抱著兩位女史,靜靜感受梁王姬妾緊緊的包容,塑造自己的形狀,順便賞賜一些祖傳珍貴物事,以酬其功。

所以,河北道、魏州的政治派別還是很複雜的,而且折皇后沒什麼好感,稍稍見禮一番後,便入城歇息了。

皇后一走,各路人馬也作鳥獸散。

而天家貴胄、官員軍將們走了,老百姓還得幹活。折後從在濮州過的河,春播已經結束,濮、曹、滑、汴、鄆、兗、宋七州徵兵三萬,開始轉運糧草、器械,輸往河北。

魏州是一個重要的運輸節點,當地也徵發了兩萬夫子,沿著已經化凍的永濟渠,一路向北,前往貝州、北平府等地。

“唏律律!”新來的挽馬狂暴不安,眾皆驚懼,眼看著馬車將要傾覆,卻見一少年虎躍向前,好一番安撫,終於令挽馬安靜了下來。

“西方將軍真神人也,這麼大的馬,看著就嚇人。”

“這馬力氣雖大,但脾氣暴躁,不好。”

“吃得也太多了,不知道朝廷為何弄這種馬出來,不值當啊。”

“說實話,若糧草充裕的話,這馬還行,拉得多啊,可以上大車、過載。”

夫子們議論紛紛,對司農寺新送來的挽馬頗有微辭。

誰用誰知道,司農寺只管“育種”,然後在自家牧場裡做小範圍的試驗,發現不錯,就“定型”一種馬,然後挑選這批馬裡比較強壯的公馬,使勁播種,生出一大堆後代來,然後再配發到軍中,做更大範圍的試驗。

這次送來的馬號“鐵力馬”,挽力強勁。

一般的運糧輜重車,載糧25斛(約1.35噸),加上車本身的重量,在普通驛道上,需要兩匹挽馬來拉。

聽起來有點廢,但你要說舊挽馬有多差,其實也不盡然。

兩匹馬拉25斛糧,其實運力是有些微剩餘的,但為了馬匹健康考慮,以及稀爛的路況,也就沒多運。

新來的鐵力馬就有點尷尬了。

載糧25斛的車,它一匹拉不走,兩匹的話又太浪費,尬在中間了。

而以河北驛道比較差的狀況,上大馬車又有所顧慮,真是左右為難。

路面狀況對馬車通行能力的影響,其實是十分巨大的。

一般而言,挽馬在“軟路”上更費力氣,而在平整的石子路上,甚至能拉起軟路上兩倍的重物。

如果是鐵路,挽馬能拉石子路上四倍的重物——馬拉貨車鐵路。

如果是在運河上,挽馬能拉鐵路上五倍的重物。

所以說,修路的意義極其巨大。

坑坑窪窪的路面,不但坑人,也坑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