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談條件(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三月十二,邵樹德抵達了鎮州城外。

他先聽取了行營諸將官的彙報,然後在夏魯奇的護衛下,遠遠觀察城池。

武威、鐵林、控鶴諸軍圍困鎮州,但這個圍困其實也是有水分的,至少南城就沒能圍起來。

鎮州南一里有滹沱河,蜿蜒向東四里,則有中渡橋,當南北大驛道——開運三年,契丹南下,至滹沱水,杜重威密議投降,就在此處。

屯駐在中渡橋左近的是湖北道州軍。

邵樹德至營中巡視了一番。他沒見過這支部隊原本的模樣,但就目前看下來,還不錯。

營地整潔,佈置得頗有章法。軍士巡邏一絲不苟,各種規矩森嚴無比,執行運轉良好。

地方部隊能有這個水平,可以了。

盧懷忠說楚兵剛來時不是這樣,鬆鬆垮垮,讓人看不下去。這讓邵樹德進一步堅定了看法,各支部隊還是要多練。

武威軍主力屯駐在滹沱水南岸,少部分精兵渡河北上,在河對岸據守著幾個小寨子,保護河面上搭起來的浮橋。

攻城之時,大軍依次透過浮橋,到北岸列陣後,再行攻擊。

總體而言還是很麻煩的,因此南城從來不是進攻的重點。

看完南城,他又至城東,這裡是鐵林軍的駐地。

“兒郎們變化不小啊,符卿是有本事的。”看著剛剛撤下來的軍士們,邵樹德感慨道。

皇帝來了,總要表現一下,鐵林軍剛剛點召了三千餘人,帶著數千淮海道州兵,從城東發起了猛烈的攻勢。

“還是託了陛下的福。”符存審回道。

“何解?”邵樹德問道。

“臣在鐵林軍革除積弊,大膽用人,嚴申軍紀,若無陛下鎮著,也是做不下去的。”符存審真心實意地說道。

對鐵林軍上下兩萬五千人來說,符存審是外人。

左廂的資歷很老,最早可追溯到鐵林都時代,雖然當時的人這會也沒幾個了,但不妨礙將士們對外吹噓軍史,自然而然養成一股目中無人的態度。

右廂的人認為自己是聖人親自從申、光、壽招募來的,與聖人一起打過淮賊朱延壽部,雖說當初的萬把人,現在也找不到多少人,但右廂萬餘將士確實也挺傲的。

總而言之,鐵林軍以天子親軍自居,雖然天子現在喜歡往天雄軍跑。

這樣一支部隊,空降來的軍使確實不太容易開展工作。所以,符存審說的話沒錯,若無邵樹德的鼎力支援,他確實幹不成那麼多事。

當然,話又說回來了,此時的鐵林軍存在時間不過二十餘年,還沒到親黨膠固的階段。更何況大夏禁軍補充新兵之時,並不直接從禁軍子弟中招募,也就是說子承父業的現象並不多。

新兵四大院,如果說陝州院大量充斥著禁軍子弟外,靈州院、鄆州院、渭州院可不是。尤其是後者,渭州是個小地方,如何能維持住兩三萬人規模的在訓新兵體系?說穿了也很簡單,他們招募了大量吐蕃、羌、党項入院訓練。練成之後,每年輸送五六千合格新兵至洛陽,作為補充兵分至各部。

不是子承父業的軍隊,親黨膠固問題就沒那麼嚴重。

邵樹德後世曾經看過一篇報道。那個作者吹捧北宋禁軍,說他們有一項非常“優越”的制度,即禁軍軍職明面上不是世襲,是招募的,但實則世襲,因為招募的多是禁軍子弟。有鐵飯碗,有保障,有安全感……

邵樹德對其不以為然。

他還覺得胡人奴性足,等級森嚴,上下尊卑觀念強,更適合當兵呢。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極端。蕃兵多了會有問題,親黨膠固也是問題,保持適當的流動性,採取折中策略才是最好的。

轉完南、東兩個方向,邵樹德又去西面、北面看了一圈。各色人馬十餘萬,團團圍住鎮州,反覆攻打。

水攻試過了,因為地勢問題,效果不是很好。

地道還在挖,目前被守軍封住了一條,另外兩條還沒被發現。

各種攻城器械輪番上,鎮州城外的樹林幾乎都被砍光了。隨著器械不斷損毀,現在已經朝更遠的地方尋找樹林。

回到南城後,邵樹德接見了一下武威軍的將校、士卒,慰勉幾句,刷一刷存在感,然後與盧懷忠認真討論起如今的形勢。

“陛下,賊人其實開出了條件,不過太荒謬,被我拒絕了。”盧懷忠說道。

“講來聽聽。”就這麼一座城池了,邵樹德微微有些心急,他不介意聽聽對方的條件。

盧懷忠看了邵樹德一眼,有些條件聖人以前是斷然不會答應的,現在心急了?

“正月裡王鎔遣判官周式商談,請保留成德鎮。”盧懷忠說道:“臣拒絕了,於中渡橋破其軍,進逼城下。隨著諸軍次第到來,萬勝黃頭軍也參與進攻,趙人大懼,不敢出城與戰。如此圍攻月餘,賊又遣人出城商談,謂城內尚有兵‘三萬’,眾志成城,死守不降。除非朝廷將其編為禁軍,由成德將校統率,常駐鎮州。”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