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威望與風潮(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其實早在建極四年底的時候,東西向的一等國道(兩京大驛道)就已經修通到了汴州。但因為戰爭開支等因素,接下來的動作十分緩慢,兩年間向西只通到了澠池縣,還沒出河南府,向東通到了靜戎鎮(今蘭考東北),也沒出汴州地界。

隨後兩三年,兩京大驛道修得斷斷續續的。目前西向過了陝州城,繼續往潼關方向推進。這一段成本還是比較大的,很多地方的拓寬有點困難,需要花費不少人力。

東向的動作稍快,經考成、冤句,抵達了曹州濟陰縣。也就是說,汴、曹段二百餘里全線貫通,曹州向東通往鄆州的路段,也已經完成了三十多里,離定陶鎮不是很遠了。

南北向的雲襄道,北端繼續停留在太行陘口,南端在過方城縣後,經博望故城、南陽縣、淯陽故城抵達了新野縣,正往鄧城故城、安養縣的方向開進,明年肯定能修到襄陽城外。

兩條主幹道,以洛陽為交匯點,實乃帝國基幹工程,配上四輪馬車,當可造福萬民。

兩京大驛道、雲襄道之外,其實還有一些小規模工程。

西京長安自己就在往邠寧、華州兩個方向修路,北京這邊則修通了府城到昌平縣的這一段——為了方便聖人泡溫泉。

兩輛四輪馬車先後上了國道,夏魯奇、種彥友二人帶兵在旁邊護衛著。

彼時正是十月,地裡的活早忙完了,農人們正在修繕水渠,遠遠看到大群兵將和兩輛難得一見的大型馬車時都十分驚訝,紛紛停下手裡的活計,在路旁觀看。

因為有兵將遮擋視線,有人甚至爬上了樹看稀奇,場面十分熱鬧。

“稍稍散開一些,讓人看看。”邵樹德在馬車上吹著風,高興地說道。

走在平整的一等國道之上,四匹挽馬拉著,速度簡直飛起——他懷疑有20公里的時速了,不過拉貨時肯定沒這麼快就是了。

趙植與他同乘一車,也十分感慨,道:“陛下,若在前唐,這車定然沒多少人用,本朝則有幾分可能。”

“為何?”邵樹德奇道。

“前唐雖然官馬、民馬眾多,但還是不如本朝。”趙植說道:“此皆陛下之功也。前唐官馬多而民馬少,本朝官馬多矣,與前唐不相上下,但民馬就遠超前唐了。故馬價甚廉,很多人都用得起。”

邵樹德點了點頭。

其實在羅馬時代,四輪馬車就出現了,但隨後經歷了很長一段的低潮期,使用量固然不少,但絕對不是隨處可見的程度。究其原因,和道路狀況、成本、技術息息相關。

四輪馬車重新大規模使用,要到歐洲爆發第一次農業革命的時代了。

隨著三圃制的推廣,歐洲人開始大量種植苜蓿、蕪菁、燕麥等農作物,這是馬兒的優良飼料,使得民間的馬匹保養量大增,馬的使用成本終於低過了牛。

自然而然地,馬車開始大批次取代牛車。

而隨著馬車的市場份額超過牛車,自然要重拾曾經因為成本問題而被邊緣化的四輪馬車,於是這種馬車的技術也不斷得到改進。

到了17世紀上半葉,即中國明朝末年的時候,倫敦甚至已經出現了載客的四輪出租馬車——只在市內服務。

至於交通狀況奇爛無比的市外區域怎麼辦,那當然是修路了,因為四輪馬車的運輸需求與日俱增,不修路不行,於是又一步步推進了交通基礎設施的改善。

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成本問題十分重要,它是一切的基礎。

四輪馬車的優越性明明遠超牛車,但就因為馬匹稀少,使用成本太高,在12世紀以前一度是牛的三倍,而使得四輪馬車幾乎絕跡。

但當三圃制流行整個西北歐地區,馬的數量爆發式增長後,一切就改變了。

馬車出現,先是羅馬時代的舊款式,然後不斷迭代改進,當金屬齒輪、軸承的產量、質量、成本都達到可以接受的程度後,新的轉向裝置也出現了,並慢慢取代了舊款馬車。

整個過程不需要你去人工干預,因為干預也沒用。你在11、12世紀就上15、16世紀的馬車,只會讓這種事物消失,因為當時馬車的地位並不穩固,這樣高昂的成本、低下的產量,只會讓人們繼續使用牛車。

就貴族、皇室那點訂單,不足以推動產業的進步,因為量級完全不夠。其他行業的發展也很稚嫩,沒有什麼通用零部件來為你降低成本,這樣下去只會扼殺新生事物。

“其次……”趙植繼續說道:“此車若載客,可選跑得快的挽馬,或用四匹馬來拉。若拉貨,可選走得慢一點,但力氣大的挽馬。前唐沒有選育過馬種,在這上面差了一籌。陛下三十年傾心馬政,碩果累累。在這件事上,前唐列聖沒有一位能與陛下相提並論。”

邵樹德聞言,得意地捋須而笑。

我改變了這個天下,這種感覺實在太爽了。

認真分析生產力水平,尊重客觀規律,積極融入社會,用符合實際的方式一點點撬動進步。沒有讓這個時代的人感覺太過突兀,因為讓他們有這種感覺了,就很可能有意想不到的阻力。

一點一點改變,慢慢積少成多,這樣阻力最少,也最可能成功,他做到了。

當然,還得感謝唐代那開放到讓人驚訝的風氣。若換個時代,這樣做未必能成功,這是實話。

馬車一路向北,走了差不多一個時辰後,就遠遠看見昌平縣的城牆了。

這裡人更多。在看到銀光燦燦的銀鞍直騎士後,又看到跑得飛快的四輪馬車,還是接連兩輛,眾人一下子被吸引了注意力。

“莫非是聖駕?”有人問道。

“聖駕出巡,就四個輪子麼?”

“別說四個輪子,幾十個輪子都有。楊廣巡視草原,就坐過這種車。”

“你怎知道?幾十個輪子怎麼轉彎?”

“聽人說的。”那人不服了,犟道:“只要馬夠多,生拉硬拽也能轉向,就是慢了點,應不至於這般飛快。”

劉守敬正準備進城,聽到眾人的喧囂,頓時止住了腳步。

他是昌平劉氏的嫡脈子弟,今年十五歲。建極四年的時候,被選到宮中,與皇子、公主們一起學習,這次因為家中長輩重病,因此告假數日,回家探視,沒想到還沒進昌平城,便看到了聖駕——他很清楚,大群銀鞍直護衛的人,只可能是聖人,縱然皇后出巡,也只是宮廷衛士隨行,不可能出動銀鞍直的。

他沒有在外面耽擱,加快腳步進了城。

不一會兒,突然有幾個少年從外面衝了進來,徑直奔到一家店鋪前,氣喘吁吁地問道:“店家,有那個……那個……就是那個沒有?”

劉守敬心中好奇,停下了腳步,默默聽著。

這是一家主賣塞外山野貨、藥材、皮子的商鋪。店家生意清淡,正在門口打瞌睡,聞言看了一眼少年內,嘆了口氣,道:“年紀輕輕的就不行了啊,可惜。”

“嗯?”領頭的少年滿臉問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