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夕陽產業(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從海州前往洛陽,總計一千六百餘里,先向西至徐州,然後或走陸路,或乘船前往汴州,再西進洛陽。

四月十六,一行八百餘人抵達了徐州,停留了兩天後,等到了一批船,於是分散搭乘,前往汴州。

“王將軍,而今汴水用得還多麼?”劉隱與王師魯同乘一船,左右閒來無事,便問道。

“怎麼不多?”王師魯看了他一眼,道:“不光汴水,渦水、汝水、潁水、蔡水、渙水等都用上了。昔年聖人與朱全忠爭奪河南,對四通八達的河網印象深刻。如今河南已是王土,自然要大加利用。”

劉隱點了點頭。

他也曾是一方雄主,眼光還是有的。聖人與梁軍打仗,怕是因為河南密佈的水網吃足了苦頭吧?

河南四戰之地,同時也是四通八達之地,無論往哪個方向用兵,都十分快捷便利。密佈的水網還能提供廉價、快速的運輸通道,如果是一個雄主佔據河南,這些運河便能成為他征戰的利器。

當然,如果沒有雄主,那河南就是死地。

世事無絕對,看人的。

運河上的船隻還是很多的。劉隱看著不過癮,站起身來眺望。

一艘又一艘船隻交錯而過。

劉隱眼尖,看到了船艙內露出的毛布一角。這種東西,即便是嶺南也出現了,但銷量並不大。畢竟冬天不是很冷,需要穿毛衣的時間不長,也就那些家中寬裕的人會買。

毛布之外,還有其他許多商品,但遮得嚴嚴實實,看不太清楚。

不過,劉隱可以猜得出來,大概就是皮貨、藥材之類。

貨物之外,他還發現了一些不尋常的東西。

“王將軍,為何縴夫那麼少?十艘船裡有六七艘是靠挽馬拉縴?”劉隱轉過身來,虛心請教道。

“一者,以人為畜,不好。”王師魯大義凜然地說道。

劉隱一副恍然大悟的樣子,但心中並不信:你扯淡呢?

“二者,國朝牲畜很多,沒必要用人。人的力氣也沒有牲畜大。”王師魯說道。

劉隱這次沉默了。

用牲畜來拉縴這種事,古已有之,為何始終不是主流呢,因為短缺啊。

犍牛、挽馬、騾子這種適合拉縴的牲畜,你以為真的可以隨隨便便弄到?

前唐還算牲畜多的。劉隱並不知道,以後有的朝代其牲畜保有量還不如前唐。

唐時官員騎馬上朝,外出也是騎馬。

北宋寇準何等身份,回家只能騎驢。

這也就算了,關鍵是驢的數量也不太夠。宋仁宗徵西夏,從全國調集五萬頭驢來運軍糧,簡直匪夷所思。

唐時大名鼎鼎的淮西騾子軍,動不動就是五千騎、八千騎。而奉朝廷之命征討他們的魏博軍,也有上萬騎兵。

王鎔與李克用大戰,引“十萬騎”,雖說有點浮誇,但十萬匹馬還是有的。

一個高度發達的農業社會,沒有足夠的牲畜,原因只有一個:老百姓窮。

而恰恰北宋的賦稅比晚唐五代還要重,完全對上了。老百姓窮得掉渣,哪來的牲畜?

“三十年前,聖人尚在靈州,為了籌措軍賞,大肆賣馬。”王師魯又道:“一匹索絹三十餘匹。三十年過去了,而今一匹馬也就二十匹絹,便宜的時候甚至只要二十匹雜絹。廣州一匹馬多少錢?”

“如果是北地健馬,少說也得六七萬錢。”劉隱說道。

王師魯算了一下,如果是一般的絹帛,摺合下來差不多二百匹了,幾乎是北地的十倍。

“幾十貫買一匹馬,這也太貴了。”王師魯驚道:“百姓誰用得起?這都可以買一處不錯的農家宅院了。”

“百姓又怎麼可能用馬。”劉隱笑道。

“這就是問題所在了。”王師魯說道:“要想讓人用得起牲畜,就得把價格打下來。幾十貫錢做點什麼事不好,非得買馬?前唐最缺馬那段時間,被回鶻人敲詐,也不過四十匹絹一匹。”

安史之亂後,唐廷的養馬體系一度崩潰,不得不向回鶻購馬。

回鶻人不是傻子,見你缺馬,當然索要高價,“乾元中,(回鶻)歲來市,以馬一匹易絹四十匹,動至數萬馬。”

回鶻人不但賣高價,還一次就賣幾萬匹馬,一匹馬四十匹絹,堪比搶劫——摺合成錢,怎麼著也要20貫的樣子。

但唐廷慢慢花時間調整了過來,開始在各處重建牧監。他們甚至在福建都養馬、驢“遊畜之”,泉州當時養了七千匹馬。

昭義節度使在潞州津樑寺附近養馬,“馬如鴨而健,世所謂津樑種者,歲入馬價數百萬。”

潞州津樑寺的馬甚至形成了品牌,每年穩定向市場上銷售五百匹左右的馬。

太和七年,銀州刺史劉源奏,銀州已經有了七千餘匹馬。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