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恩德(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潼關城牆上,軍士們大張嘴巴,驚訝無比。

新修的一等國道其實十分寬敞,幾乎佔滿了塬下的整條丘壑,但巨大的四輪馬車一上路,卻又覺得只有這麼寬闊的道路,才能讓此等“豪車”暢通無礙。

朝廷做事果然走一步看三步,先有路,再有車,章法明確,讓人無話可說。

“都站直了,別東張西望!”有軍官走了過來,拿刀鞘敲了幾個趴在女牆上夠著看的軍士,提醒道。

曾經的雄關重鎮,如今已經沒有正兒八經的軍士守衛了。

早些年的鎮國軍是最後一支守禦潼關的正規軍。此軍被裁撤併入禁軍後,關內道曾經在各州抽調州兵輪換守禦。再後來,基本就是徵發土團鄉夫守關了。

到了現在,就連土團鄉夫的人數都大大減少。寥寥幾千人,能守屁的潼關!他們最大的作用,是在稅吏的指揮下,看守潼關附近的各個坑道,堵截試圖抄小路進出關中的商徒,別讓他們逃稅。

大夏建立之後,雖說有三京,但明眼人都知道以洛陽為主。潼關的軍事價值更是大打折扣,估計從今往後,都一直是輪換鄉勇鎮守了。

除非朝廷長期留在長安,那樣蒲津關、潼關的重要性將大大上升,如前唐那樣成為內六關,屯駐重兵。

但這多半不可能了。

“吾皇萬歲!”聖駕遠遠出現在驛道上,同、華二州甚至對面蒲州的官吏、土豪、士紳、耆老立於道旁,齊聲高呼。

“吾皇萬歲!”沒有人下命令,潼關上的土團鄉夫們也響起了稀稀拉拉的聲音。

鄉勇指揮有點驚異。

他是禁軍退下來的老卒,兗州人,曾經的泰寧軍鎮兵。對聖人固然恭敬、順服,但絕沒有這種發自內心的擁戴。

事實上他很好奇,聖人到底給了關西百姓什麼好處,值得他們這樣?

“何至於此?”他走到一位相熟的軍士面前,壓低聲音問道。

軍士看了他一眼,亦低聲道:“我家兄弟三人,只有不到四十畝地,還很貧瘠。家父在世時,總說這麼貧瘠的地,若分給你們弟兄三人,怕是一個都過不上好日子。”

指揮點了點頭,這倒是實情。

他們這批人來自慶州,本來就是窮地方,有些縣鄉還很缺水,種地其實沒有多少收成。三四十畝地,若分給弟兄三人,去掉賦稅,想要不讓妻兒餓死的話,就得在某些季節大量食用野菜、瓜果,生活水平簡直是斷崖式下跌。

“所以,家父將地全留給了我,說這是聖人的旨意,長兄繼承一切。”軍士繼續說道:“二弟、三弟拿了一些浮財,去襄陽了。去年本鄉一個商徒去襄陽買茶,回來時捎了二弟、三弟的信,說他們在南漳縣安家了,二弟還娶了媳婦,都能吃飽。”

指揮聽完,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按照他們老家的觀念,這樣似乎是不太合適的。兄弟離散,孤零零的一個人,出點事都沒人幫忙,怎麼想都覺得不太合適。但人家說的也是實情,難道一起窮麼?

三兄弟瓜分家產,一人十來畝地,交完稅後,自己一個人或許能吃飽,但娶了妻生了孩子呢?夫妻二人外加兩三個孩子,一年就要吃光所剩的餘糧,稍稍歉收一些,就要餓肚子。

孩子長大後,不光飯量大增,還面臨著又一次分家的窘境。這次再分,可就真的麻煩了,無論怎麼努力都吃不飽。

從這個角度來看,似乎又有些道理。只是,終究故土難離,祖宗墳園都在,你去了外地,便是無根飄萍,一旦被人欺辱,連個幫忙的人都沒有。

指揮還是有些不能接受。如今世道太平了,待在老家,總能找到點餬口的零活吧?實在沒辦法,劫掠過路商旅也行啊,便如蔡賊那般。

“吾皇萬歲!”驛道上聖駕停下了,帝后二人攜手下車,軍士又跟著高呼了兩聲。

關西可真是皇夏鐵盤了!指揮心中暗道。旋又想到自己也是關西人了,遠在兗州的家人年底之前也會跟著搬過來。未來有朝一日,他的兒子也會在城頭這般高呼吧?

潼關城下,一群正準備繞路禁坑的商旅也停下了。

他們從荊州而來,帶著數車茶葉,準備過潼關入關中。不過眼下是不可能的,到處都是禁軍馬步士兵,將閒雜人等驅趕地遠遠的,只能走禁坑了。

“未來即便有人謀朝篡位,只要邵氏子孫跑到長安,也是一個東西二帝並立的局面。”有人說道:“今上也是奇了,他也不是關中人,怎得就讓這麼多人為之高呼?”

“七郎,你早晚死在這張嘴上。”另外一人叱罵道:“今上也是你能編排的?若被人告發了去,我等也要受牽連。”

“王師範編排今上淫辱李唐後宮都沒事,我這算得了什麼。”七郎不服氣,還嘴道。

“王師範說的都是真的,你說的——呸,被你繞進去了。”說話之人自己都氣笑了,道:“總之你要再不改,下去就不帶你出來了,一輩子留在山裡看茶場吧,省得你闖禍。”

七郎顯然有些怕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