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祭拜與會見(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西城早就改為大安縣,李延齡的墓地位於縣城西南永業鄉黃水之原。

邵樹德一大早就來了。

千餘甲士遠遠下馬,滿朝朱紫簇擁著當朝皇帝徑直而來。

數名守墓兵丁慌忙拜倒。邵樹德賞賜了一些錢帛,令其暫避。

敬酒、上香、祭拜一套結束後,邵樹德盤腿坐在蒲團上,看著新修不過數月的墓地,感傷地說了句:“這老東西,一輩子貪生怕死,無病無傷,竟走到朕前面去了。”

眾皆默然。

能被陛下親切地罵“老東西”的,國朝也沒幾個人,李延齡兢兢業業,忠心無二,即便薨了,在陛下心目中的地位,依然無人可以替代。

“關北千頭萬緒,一團亂麻,愣是讓你一條條理順了,揀選勇士、錢糧,源源不斷送往前方。”

“當年打朱全忠,若無你籌集糧草、軍械,仗就難打嘍。”

“打下汴州之後,朕又急著東征,若無你坐鎮河南,怕是又得後院起火。”

邵樹德說著說著,讓人拿來酒,自斟自飲。

眾臣也不好勸。

一小姑娘上前,先擦拭了下墓碑,然後壯著膽子拿走了聖人面前的酒碗。

邵樹德啞然失笑,又凝視起了老李的墓碑。

“大夏故銀青光祿大夫、贈司空、理蕃院主事、濟陰郡公食邑三千戶李公諱延齡,豐州人也。學備張車,才盈曹鬥。從師代北,授士關西。”

“……公忠貞至玉石比堅,謹節而松筠讓操。內心腹而外爪牙,上匡扶而下邕穆。帝以忠勇推功除授昭信軍節度使。到任後,甘雨隨軒,靈珠赴浦。民謠五袴,家給千箱。袁扇風清,瘦樓月朗。滋王澤也,增民事也。”

“……旋值我大夏皇帝初創乾坤,才磨日月。變家為國,授軒錄以稱尊。取地為疆,執黃圖而作帝。公以因隨折杖,俄逐揮鞭。遂步龍沙,皆歸鳳闕。”

“……公英才卓秀,器度恢弘,除理蕃院主事。潛修厥德,安人濟眾。仁政俱行,寬猛兼濟。戢彼干戈,用興民利。”

“……金門玉闕,服紫施朱。祿食萬錢,位兼一品。有子三人,長曰忠,除南衙樞密承旨,允文允武,能孝能忠;次曰乂,除涼州別駕,卷舒夷夏,懾伏頑兇;次曰仁,除長沙令,以恩及眾,使民忘勞。”

“……人至靈兮無定常,石至堅兮無恆在。壽不永兮而皆傷,榮不長兮而可毀。貞妻在室,賢子當門。既失藏舟,難留去箭。死誰不傷,生誰不羨。已達幽關,又何悲戀。為槨工石,穴山餝金。礭乎不拔,線古貞今。壬年寅月,慶厚祥深。天長地久,永保徽音。”

“建極十二年正月二十四日記。”

“老李……”邵樹德最後撫摸了下墓碑,嘆息一聲,道:“走了。”

翻身上馬,最後看了一眼松柏蒼翠的墓園,問道:“那邊的幾戶人家……”

“陛下,一共八戶人家,都是李公子孫招募的莊客,耕種祭田,守墓灑掃。”王溥上前說道。

“好。”邵樹德點了點頭,策馬而走。

眾人依次跟上,往大安縣而去。

……

篝火之旁,歡聲笑語不斷。

農家杖翁咧著缺了大半牙齒的嘴,端著酒碗,目光追逐著大夏聖人。

少年郎們幾乎是聽著聖人的傳奇故事長大的,此刻盯著遠遠遊弋的銀鞍直武士,恨不得立刻被聖人選中,加入此軍——事實上,豐州每年都有一些弓馬嫻熟的少年被選到洛陽,充當宮廷衛士。

女人們不斷回憶著聖人的“傳說”,羞澀地看了看低開的衣襟,滿懷期待。

一道道酒食被端了上來。

烤得滋滋作響的牛肉、抹了蜂蜜的鹿肉、煮得噴香的黃羊肉……

邵樹德敬了幾圈酒後,已是微醺。

沒辦法,酒不醉人人自醉。看到父老鄉親,心情愉悅,一不留神便喝多了。

“牛大!”邵樹德看著一垂垂老矣的田舍翁,漲紅著臉,笑罵道:“當年隨郝振威一起東行,你他孃的跑到振武軍就不見了蹤影,現在可後悔?”

乾符末,牛大曾是西城鎮兵,隨軍出征,後來失蹤了。一度都以為他死了,可誰知這廝竟然溜了,且居然沒被軍法處置,算他命大。

“悔死了。”牛大也喝多了,嘆道:“當時聽聞家裡婆娘偷漢子,心中一急,就跑回去了。”

眾人聽了鬨笑不已。

牛大也不嫌丟臉,又道:“回去後,正待宰了那對狗男女,卻發現他們捲了細軟跑了,也不知死哪去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