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你不要作死(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朱叔宗、李唐賓二人抵達玉華寺東廂禪房之時,大概已經瞭解了事情的始末。

對這事,朱叔宗心情很複雜,既喜且憂。

其實他對西征不是很熱衷。

做官做到他這種份上,還有什麼可追求的呢?已經到頂了啊!女婿又是太子呼聲最高的人選,現在該關心的是怎麼安穩過渡到新君繼位,而不是在現階段尋求更多的功勞,那隻會讓朱家變得更為扎眼,更被人嫉恨。

如果僅僅就這也就罷了,還可以應付。但如果西征來個大敗,再出點什麼不忍言之事,國中可就要亂套了,朱氏與邵氏繫結得這麼深,基本沒可能摘出去,屆時出現什麼事都不奇怪。

他討厭風險,非常討厭。

李唐賓對此則持無所謂的態度。他現在就是個乾飯人,天天在跟在聖人身邊吃飯喝酒、飲茶扯淡,早就昏昏欲睡了,什麼精神都打不起來。如果能多點樂子的話,他是不介意的,無論樂子出在哪個方向。

“陛下,南邊那麼多兵馬,人吃馬嚼的,我看著都煩心。讓他們去打好了,打贏了搶點東西回來,打不贏回家種地。”李唐賓大大咧咧地說道。

“陛下,南詔素無信義可言。”朱叔宗說道。

大長和國繼承了南詔大部分疆土和遺產,大夏很多人還是習慣稱呼他們為南詔。

“無信義”這個詞說得很到位了,邵樹德也表示認可。

南詔這個國家,本身是唐與吐蕃爭鬥的產物。但建立之後,並不感恩,時而對唐稱臣,時而對吐蕃稱臣。玄宗朝徵南詔,還招致慘敗,損兵折將。

安史之亂後,南詔變本加厲,與吐蕃聯合出兵,屢次襲擾劍南。

唐德宗大曆年間,吐蕃、南詔聯兵十萬餘進攻劍南,長安遣神策軍四千、幽州藩鎮兵五千南下救援,收復維、茂二州,並在大渡河之戰擊敗聯軍,斬首千餘級。吐蕃人因不適應劍南氣候,疫死者眾,遂退兵。

吐蕃崩潰後,方有所收斂,再度對唐稱臣。

到了宣宗末、懿宗初,因成都方面減少南詔子弟入學名額,以及削減南詔入貢使團隨行人員數量,南詔大怒,將唐告哀使(宣宗剛剛駕崩)置於外館,禮遇甚薄。使者回長安後,懿宗亦怒,以南詔國主薨逝,並未遣使者入長安告哀,且新君(蒙世隆)名犯諱為由,拒絕冊封世隆為“雲南王”。

蒙世隆也不含糊,直接自立稱帝,國號“大禮”,改元“建極”,並煽動黔中蠻獠叛亂,一路北上,攻破播州。於是,雙方長達十餘年的戰爭爆發,直到南詔國中男丁零落,名臣重將凋零,方才終止,再度稱臣。

但到了僖宗年間,南詔使者又來了,要求不再稱臣,只願為“弟國”,唐為“兄國”,自然遭到駁斥。

等到黃巢攻破長安,唐廷失勢,南詔就更是囂張了,屢屢襲擾劍南、黔中,當地部落亦多投向南詔。不過南詔很快也發生了政變,邊境一時間倒平靜了下來。

朱叔宗將此娓娓道來,最後用一句話作了總結“得志便猖狂,宜討之”。

“是該打。”李唐賓對這些不是很瞭解,聽完也補充了一句。

邵樹德不置可否,問道:“南詔離播州甚遠,為何大軍能直插城下?”

從地圖上來看,播州其實在黔中道中部,南邊、西邊還有許多部落,南詔居然能透過這片形勢複雜的地區,其中大有問題。

“陛下,昆明部落時而降唐,時而降南詔,並不可靠。”朱叔宗說道:“臣細思之,他們可能更傾向於南詔,畢竟都是烏蠻部落。”

“昆明部落遣使入朝沒有?”邵樹德有些記不清了,因為黔中南部有幾十個羈縻州、大大小小几百個部落,他真記不得昆明部落的人有沒有來。

“來了,又沒全來。”朱叔宗答道:“陛下,若南詔北侵,昆明諸部必助紂為虐。”

邵樹德點了點頭,然後看著桌上的一幅地圖。

魏王邵勉仁擔任牂州刺史數年,鎮壓了不少當地的部落,並遷移大量河北軍民定居各縣。真算起來,牂州其實比西北面的播州更像正州,因為中原移民更多,蠻獠也更加順服。

昆明部落在牂州、播州西南,其實是一股巨大的牆頭草。一旦爆發戰事,很可能第一時間倒戈。

“令朱延壽率龍虎軍挺進牂、播二州。”

“令寧遠軍南下邕州。”

“令清海軍南下交州。”

“廣捷軍西調黔州。”

“勝捷軍左右廂留駐蜀中,金槍軍留駐長沙,以為後援。”

邵樹德看著地圖,便下達完了命令。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