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出山(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吃過午飯後,邵樹德移駕紫宸殿。

南衙樞密院六位正副主官來了四位,政事堂七位宰相也來了四位。

邵樹德的目光一一掃過,李唐賓、朱叔宗、邵得勝、胡真、趙光逢、蕭蘧、王溥、盧嗣業。

除必要的留守人員外,能來的都來了。

“都坐下吧。”吃完飯了,邵樹德的怒意已經消掉了一些,但仍然很生氣。

眾人感受到了氣氛的凝重,分次序落座。

“朱卿,你先來說說,各部到哪了。”邵樹德問道。

“遵旨。”朱叔宗稟道:“陛下英明神武,早就料到南詔居心叵測,欲來攻我。故成竹在胸,制敵先機……”

“別扯沒用的。”邵樹德看了他一眼,道:“直接說重點。”

“是。”朱叔宗繼續說道:“十月初三,樞密院遵旨發令,龍虎軍朱延壽部一萬八千人進至牂、播二州,現已就位,囤積了部分糧草軍械,由荊南、東川兩地輸送。”

“寧遠軍顧全武部兩萬人開往邕州,十月底便已抵達,由嶺西道提供補給。”

“清海軍黃璠部兩萬人水陸並進,於十一月中旬分批抵達交州,安南、廣州聯合提供補給。”

“廣捷軍李嗣源部原定於十一月底抵達黔州,但因缺乏補給,滯留於荊州至今,此事已奏聞於陛下。”

“勝捷軍四萬餘人,除留守成都、梓州之萬人外,餘眾分屯邛、雅、陵、黎、嶲等地,於去年臘月間陸續到位,由西川提供補給。”

說完這些,朱叔宗又陸續提了一些地方鄉勇徵調的情況。

邵樹德點了點頭,這是他前期針對大長和國可能的進攻做出的準備。從姿態就可以看出,安南、邕州、黔中、蜀中四地都分派了兵馬,因為不確定敵人會從哪個方向進攻。

從駐防地點也可以看出,他整體採取的是守勢,現階段根本不想和敵人開戰。

蓋因如果要進攻,兵力就應該進一步向前部署,那裡山高林密,道路崎嶇,物資轉運消耗極大。而現在多駐於相對容易獲取補給的地方,消耗較少,但卻不是良好的進攻發起點。

這也是他聽聞大長和國竟然敢主動進攻,非常惱火的原因。

老實說,如果鄭仁旻夠聰明,就該老老實實縮在家裡,任邵樹德西征,或許能躲過一劫。畢竟他五十多歲了,萬一西征後死了呢?

黔中中南部、劍南南部、五管大片的蠻獠部落區,甚至連福建、湖南、湖北、江西南部都還有許多蠻獠部落存在著,南方的開發程度極其有限,他真的對你家的南詔有多大興趣嗎?

如今自己主動跳出來,給高昌回鶻擋刀,吸引邵樹德的注意力,打亂他的戰略部署,可謂其蠢如豬。

事已至此,那就沒什麼好說的了。

“賊自會川出,敵情已明。”邵樹德說道:“李卿,你不講點什麼嗎?”

李唐賓正在偷偷翻看小紙條,聞言立刻說道:“陛下,此戰或可收復嶲州全境。”

“哦?”邵樹德注意到了他的小動作,問道:“嶲州大著呢,什麼時候的嶲州?天寶年間的嶲州,還是鹹通年間的嶲州,抑或是乾寧年間的嶲州?”

他這麼問,當然是有原因的。

嶲州的原始地域範圍,非常廣闊。

天寶十四載(755),嶲州轄九縣,編戶之民十七萬五千餘。當時嶲州的南境並不在陽蓬嶺,從此嶺南下,經菁口驛、芘驛,一百六十里至會川鎮,即嶲州所屬之會川縣的理所。唐在此置會同軍,作為經營雲南的根據地。

會川縣向南,經目集館,一百二十五里抵達南詔所置之會川都督府(今會理)。會川都督府往南數十里,至瀘水(金沙江),這才是天寶年間嶲州的南界。

金沙江以南,唐還置姚州(雲南郡),轄三縣,治姚城(今楚雄姚安)。因為太過突出,且編戶之民只有三千,沒等到安史之亂就被南詔佔領了。

安史之亂爆發當年,吐蕃、南詔聯合北侵,佔領嶲州。次年,唐軍收復。

隨後閣羅鳳單獨出兵,又佔領嶲州。唐軍再來,這次只收復了一部分。

隨後反覆拉鋸。其時南詔降服了緬甸境內大批部落,在此設麗水節度使,南顧無憂,於是將重點放在北方,先後築拓東(昆明)等城,又在嶲州南部置會川都督府,經略北方。

唐代宗大曆年間,南詔又與吐蕃聯兵,攻至大渡河,被唐將李晟擊敗。李晟趁勝追擊,收復嶲州大片土地。

德宗年間,南詔、吐蕃再度聯兵北上,攻入劍南,被韋皋擊敗。

也是在德宗朝,經過一系列的外交手段,南詔投唐。貞元九年(793),南詔王異牟尋大破吐蕃,取十六城,俘五王,降眾十餘萬,獲其軍資甲仗無數。

貞元十年(794),南詔與唐“蒼山會盟”,南詔正式投唐,遣質子入長安,遣使者入貢。

隨後幾年,南詔與唐聯兵,連續擊敗吐蕃。

這種友好關係一直維持到了文、宣時期,此時唐嶲州的理所也一變再變,已經到了三阜城,嶲州南界也定在陽蓬嶺一帶。

宣宗末、懿宗初,南詔再度北侵,攻陷交州、邕州、嶲州等地,戰爭持續十餘年,直到高駢大破南詔,這才收復失地,但嶲州理所已僑治更北邊的永安城。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