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坑(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建極十三年五月十九日,成都南郊,大軍誓師後次第出發。

劍南道轉運副使王緘、成都尹盧程作為行營的正副供軍使,也將隨軍出發。

王緘是河東系的官員,李克用去世後,出於統戰需要給安排的官職。

盧程則是前唐舊官僚,經太子邵承節保舉,在段凝離任後,出任成都尹。

李唐賓也是來了蜀中之後才仔細琢磨這兩個人的底細的。

他不是傻子,只不過有些事懶得多管罷了。

在他看來,這個王緘看起來似乎是李克用舊部,實則是太子的人,至少已經暗中投靠了。

盧程則是正兒八經的太子系,所有人都知道。

他又想起原成都尹段凝被調走後,直接出任河東道轉運使,這河東舊人與太子的關係真的一言難盡啊。

或許是來得太晚了?只能走捷徑,投靠太子?

李唐賓覺得他猜測的就是真相。

不過這似乎不是什麼好事啊……

李唐賓微微有些蛋疼,真覺得聖人老了?他常伴聖人左右,對這位面善心黑的天子再瞭解不過了。若說這天下有誰能讓他服氣的話,只有今上了。

太子的一舉一動,其實都在聖人注意之下。只不過有些事默許,有些事容忍罷了。

劍南這地方是太子打下來的,上上下下原本都是太子的人,尤其是李茂貞降官降將一系,基本都投靠了太子。甚至就連巡撫使郭黁的立場都很難說,至少他沒有怎麼動太子安排好的將官。

這麼一個鐵桶般的地方,聖人真會看不到?

這不,燕王兩度入蜀,就是沒太子什麼事。李唐賓每每想到此事,都要笑得直不起腰來。

如果燕王再在蜀中待個幾年,太子安排好的局面就要面目全非了。行營都指揮使,可是軍政一把抓,換點官員等閒事耳!

當然,這不是說聖人對太子有什麼意見。事實上這只是天子的本能動作罷了,太子可以安插官員,甚至可以掌握一部分軍隊,但天子有時候會宣示下自己的存在,體驗下自己的掌控力,讓太子不要那麼——急。

邵家的狗屁倒灶的破事!

李唐賓撇了撇嘴,抬眼看向驛站外送行的成都父老。

“終日整這些華而不實的東西,有那工夫,不如多捐點錢糧。”李唐賓路過一眾成都耆老士紳旁邊時,嫌棄地說道。

眾人臉色一白。這讓他們想起了藩鎮割據時代,被武夫們拿刀逼著出錢的苦難日子。

陳敬瑄、李茂貞兩代蜀帥,橫徵暴斂,幾乎把他們榨乾了。而川中也連年混戰,人口大減,世道凋敝到了極點。也就這幾年緩過了一口氣來,可你又要來搶錢?派捐這事,咱們哪回不參加?可別瞎折騰了。

“瞧你們那熊樣。”李唐賓哈哈一笑,策馬而去。

此番南征,成都行營幾乎精銳盡出。

他從長安帶來了一萬四千人馬,駐守川北的佑國軍也差不多南下了兩萬人,外加勝捷軍一萬六千人,全軍近五萬上下。

不是不想多帶,主要是沒必要。

川南是什麼地形,打了一輩子仗的李唐賓能不清楚?打仗這種事情,不是人越多越好的,不中用的兵,他只會浪費糧食,甚至陣前潰逃壞事。

越是補給困難的地方,越是要用精兵。等局面開啟以後,或許可以撤走精兵,讓雜兵上陣,但現在不行。

至於南征的戰術嘛,說實話,李唐賓沒想玩什麼花的,就是與敵決戰。

戰略上已經把敵人放進來了,本身就打的一戰破敵的主意。而且,雅安之戰,還可以近距離觀察敵人的戰鬥力,只要覓得機會,直接就一把壓上去了。

數萬大軍耀武揚威,一路南行。

劉鄩、丘增祥、王濟川、朱珍、邵知言等大將緊緊跟在李唐賓身後,王彥溫、李存信、劉知遠、相里金、賀德倫、白奉進、邵知為、楊定真等次級軍校稍稍落後幾個馬身。

充當先鋒的佑國軍都虞候李璘,已率五千步騎提前出發,這會已進抵成都府西南四十里外的雙流縣。

述律婆閏、楊師厚二人,則帶著兩千騎兵、兩千蜀兵外加東川的兩千蠻獠兵,繞道陵榮,直下戎州,是為偏師。

李唐賓沒指望他們這一路創造多大戰果,反正是步閒棋,能創造戰果最好,不能創造便罷,絲毫不惋惜。

大夏家大業大,損失個萬兒八千的兵馬,已經不至於讓人多麼肉疼了。

這是戰術方面的偏師。

在戰略方面,無論是李唐賓親領的大軍,還是述律婆閏、楊師厚帶著的幾千兵馬,都是“正兵”。

“奇兵”則是由淮南降將朱延壽統率的龍虎軍一萬八千眾,他們在牂、播二州還徵集了萬餘蠻獠,一路向西南方向進發,往響應南詔的昆明部落的地區進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