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七分政治三分軍事(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彌蕩館外形是一座土圍子。低矮的土牆圈起了一大片建築,充作驛站功能。

更準確地說是大型驛站,畢竟名為“館”,非“驛”。

館驛周圍有大片農田,由驛卒耕種,收穫的糧食僅用於應付驛遞系統的開銷,驛站人員另外領工資,整體與唐玄宗之前大唐的驛站體系差不多,與安史之亂後大面積承包給地方富戶的中晚唐、大夏完全不同。

作為兩京大驛道上的重要節點,彌蕩館平時有驛卒三十人、養馬七十餘匹,這會又多了數百人,乃是臨時增強過來的守卒——其實就是丁壯。

他們的戰鬥力可想而知。居高臨下,在土圍子上與夏兵對射,居然還射不贏,慘叫落下近二十人後,終於沒人敢露頭了。

夏兵扛來簡易木梯,噔噔就上去了。

爬上牆頭的甲士不避槍矢,縱身躍下,大砍大殺。

不一會兒,大門轟然開啟。有百餘人亂哄哄地向外逃。得王郊示意,楊詔帶人上前收攏,將部隊擴充到了千人。

“你帶人在此守禦,勿令鄯闡府兵馬西來。”王郊一勒戰馬,吩咐道:“另許你拉丁入伍,收集糧草,越多越好。收到一批,便往西傳送一批。”

“遵命。”見識了夏兵的勇猛,楊詔現在沒有任何小心思,終日想的便是如何立功受賞,為楊家以及他本人攫取更大的利益,這是最首要的目的。

王郊吩咐完,最後看了一眼只剩下些許廝殺聲的彌蕩館,拍馬而前。

他是八月初四從弄棟城出發的,帶了步騎一萬二千餘人,兩天殺至彌蕩館。和他預想的一樣,沒有遭受任何有力的抵抗。

王郊離去之後,楊詔恭恭敬敬地將驛站讓給留守的五百夏兵,自己搬到外面去住。

當天傍晚,有使者從西洱河而來。

“兄長怎麼說?”楊詔正在吃飯,見到使者後,立刻起身,問道。

“董氏、趙氏有意,高氏、段氏態度不明。”信使回道。

“這……”楊詔一聽就有些糾結。

實力最強的就是高氏、段氏了,兩家在西洱河的領地最大,人口最多,他們為什麼不降?

“不降就不降!”楊詔突然一臉狠色,冷笑道:“屆時匯合王師,滅了他們的部落,將地盤瓜分了,看他後悔不後悔。”

“各地節度使、都督呢?”他又問道。

“高源中去了鄯闡府,沒有更多的訊息。”使者說道。

“什麼?去了鄯闡府?”楊詔驚道。

“將軍不知?”使者也有些驚訝,解釋道:“鄭仁旻潰至佉龍驛,痛哭流涕。高源中自請去東京,整頓兵馬,夾擊夏人。鄭仁旻應下了,令其總領拓東節度使轄區軍民事務,並向通海都督府東爨各部徵兵,以為東路軍。鄭氏自回大理,召集在京軍士、西洱河諸部兵馬,以為西路軍。”

楊詔隨軍日久,訊息不是很靈通,確實不知道這些,初聽聞時還有些驚訝,仔細想了想後,突然間哈哈大笑。

使者不解,不過也沒敢問將軍為何發笑這句話。

“我笑那鄭仁旻少智,段義宗無謀。高源中若是忠臣良將,王師都過河十餘日了,東京兵馬何在?”楊詔笑道:“哼,高氏之所以沒答應和我們一起幹,多半是覺得條件不夠好,想單獨聯絡王師罷了。嘖嘖,東京握在手裡,討價還價的餘地就大很多了。”

“高氏想割據東京?不要西洱河的老家了?”使者恍然大悟。

“呸!想得美!”楊詔啐了一口,道:“我也想要東京,夏人能給麼?大夏聖人若傳下旨意,只誅鄭氏一族,楊、趙、高、段、董等大族各有封賞,都不用打,這會大長和就已經亡國了。但可能麼?”

使者皺眉苦思。

據他所知,夏朝已經分封近百個世襲土官了。什麼寶露州刺史、地斤澤巡檢使是職級比較高的,州以下,還有一大堆部落使,總數可能一百都打不住,奔兩百去了,為何不能給高氏、段氏、楊氏之類的雲南地頭蛇封地?

“你不懂!”楊詔似乎想明白了一些事情,心情有所好轉,笑道:“據我觀察,西京大理、東京鄯闡以及弄棟鎮,夏人是要拿在手裡的。這本就是南詔以來最精華的地方,宜牧宜耕,氣候宜人,即便北人來了也能適應。北人無法適應的地方,才會封出去。我楊氏此番立下大功,兩京是別想了,但永昌鎮還是可以考慮的。若得此地,西洱河的地盤給朝廷也無所謂,我自去永昌城享福。”

使者先是恍然,又默然。

永昌那地方,似乎除了更潮溼一些之外,也不比大理差到哪去啊,夏人捨得給出去?不過看楊詔那樂呵的樣子,他也不想多說,免得觸黴頭。

“還有什麼訊息?”楊詔又問道。

“劍川鎮趙帥遣使入京,言北略死傷甚眾,鎮內無兵可用,故死守待援。永昌鎮已經出兵,但十天才走了百餘里。銀生、麗水二鎮訊息不通,聽聞要保境安民。”使者說道。

楊詔復大笑。

這就是大長和國!這就是大長和國啊!

怎麼這麼散裝呢?不出事還好,一出事就這個德性,簡直笑死人。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