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上下(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邵明義來到了南場館,撫慰軍士。

南場館也叫建水城,曾經是通海都督府的理所。南詔時代就經營有年,一度有三四萬人口,算是比較繁榮的地方了。

朝廷置昆州後,轄拓東(今昆明拓東)、進寧(今晉寧縣)、安寧(今安寧市)、曲軛(今嵩明縣南)、龍和(今祿豐縣東南)、武定(今武定縣)六縣,治拓東。

可以看得出來,原東京鄯闡府的精華地區都被划過去了。

其中,拓東是東京城。

進寧原本是一個驛站,即進寧館,經過一百多年的發展,漸漸馴服水患,開墾農田,人煙漸多。

安寧原本是一個軍城,後來也變成了人煙輻輳之地,各部蠻人都來此貿易,因為這裡有五個鹽井,歸通海都督府管轄時,一直是通海都督賴以控制南方諸蠻部的利器。

曲軛位於昆州東北的山間盆地上,遠離滇池水患,農業條件較好。

龍和城位於兩京大驛道上,也十分緊要。

唯一不太行的就是武定縣了。此縣原名求州,多蕃人,少教化,經濟較差,開發程度嚴重不足。

總而言之,這六個縣算是相當不錯的地方了。不缺水,山間平原也不少,氣候宜人,朝廷將雲南道的理所搬過來是有道理的——就近督促建設,爭取儘快趕上大理府。

昆州的建置,其實對通海都督府不太有利。

像進寧、安寧等地,歷史上就在鄯闡府和通海都督府之間來回隸屬,如今歸於昆州,塵埃落定,通海都督府痛失兩塊肥地。

不過還好,邵明義仔細考察了一番,發現還有幾塊大的山間盆地留在通海都督府轄區內,有的面積還不小,農業潛力很大,可以養活很多人。

“任先生,南場館這邊如何?”從傷兵營出來後,邵明義問道。

“殿下覺得如何?”任圜反問道。

“前後來了數次,感覺冬春時節比較舒服,夏秋那會就有點溼熱了,出一身汗。”邵明義說道:“不過,比起更南邊的很多地方,又要好上不少。”

“殿下,其實南邊有一處地方,比南場館更舒服。”任圜笑道。

“哈哈,先生還賣什麼關子,何不直說出來?”邵明義笑道。

“殿下明明早就心有所屬,何必問我?”任圜搖了搖頭,亦笑。

“瞞不過先生。”邵明義嘆道:“去歲行軍至八平城,我就覺得很不錯。聽當地土人說,西南邊的山裡還要更舒服。”

八平城是通海都督府一處經營多年的據點,位於後世箇舊市雞街鎮。氣候相對涼爽,因為其海拔近兩千米。

八平城西南,就是後世箇舊市區了,同樣是一處非常涼爽的地方。

去年夏天,通海都督府境內的翰泥蠻叛,攻向八平城。數百南蠻舊軍一鬨而散,剛剛病癒的邵明義先派人招撫,翰泥蠻內部爭論不休,難以決斷。結果就在這個時候,三千夏軍突然殺至眼前,蠻人大驚失色,一潰百里。

收復八平城後,邵明義將臨時指揮部設在這裡,一住就是三個月。期間,他覺得這裡的氣候在通海都督府也是少有的了,非常涼爽,且東面就是大片的平原,比洱海壩子還要大,適宜農耕。

仔細考察之後,他喜歡上了這片地區,畢竟大理、昆州不可能給他,退而求其次,就只能這一片了。

“殿下。”任圜拱了拱手,正色道:“八平城去歲殺了幾個月,百姓逃散一空,其實正好可以……”

“我懂。”邵明義伸手止住了任圜後面的話。

其實,相應的準備已經在做了。他看上了這塊地,但沒有求父親,而是求孃親——老實說,這樣效果可能更好。

另外,最近兩年他一直在各部活動,手底下已經籠絡了不少武人。

就在前些天,他詢問了昆州的長和舊官,八平城以東的耕地有多少畝?官僚支支吾吾,講不出所以然,只說有千餘頃——那就是十餘萬畝了。

邵明義不放心,派親信南下考察,現在還沒傳回訊息。

如果真的有千餘頃山間平原耕地的話,那他可就有想法了。

雲南這個地方,一年兩熟沒有任何問題,甚至如果不顧惜地力,一年三熟也不是不可以試一試——當然他不會這麼做。

一年兩熟,一百畝地就可以抵北方一百五十畝。如果種水稻的話,可能還不止。

如果在八平城以東的盆地內安置一千府兵呢?一丁授田百畝,千頃地足夠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