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對兒雞(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同光元年七月初十,聖駕抵達沙州理所敦煌縣,諸官出迎,然後好一番彙報政務,直忙活了三天才告一段落。

七月十四,邵樹德在沙州接見了一批特殊的使者。

為首之人名叫對兒雞,自言來自胡盧磧,是沙州以西諸部共主,前來拜會大國天子。

邵樹德一聽就知道紅利來了。

胡盧磧位於沙州以西、若羌東北,早就聽聞那邊生活著一些部落,互相結成聯盟,自號“仲雲”、“重雲”、“眾韞”等稱呼,像個亂世小透明一樣。

之前一直懶得搭理他們,這次居然前來拜見,還帶了禮物,說明很多問題了。

“使者以前可依附於吐蕃?”邵樹德直接用吐蕃語問道。

對兒雞聽了大驚,用吐蕃語回道:“正是,我為吐蕃冊封之都督。傳聞大國天子是吐蕃諸部共主,我本不信,不意竟然是真的。”

邵樹德哈哈大笑。

他那個吐蕃贊普的稱號,只是青唐諸部共推,嚴格來說還不夠格。

此番征討高昌,倒尋了吐蕃贊普後人,男女共六人,日子過得不是很好,只能說是小富之家,藏有吐蕃達磨贊普的信物若干。

這支贊普後裔,邵樹德還沒想到該怎麼用。

目前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吐蕃極其看重血統,比草原牧人還看重。歷史上宗哥就是從高昌迎回贊普後裔唃廝囉,一下子收編了好多吐蕃部落,稱雄一時。

“使者可將你的名字用吐蕃語寫下。”邵樹德招了招手,自有宮人拿來筆墨紙硯。

對兒雞拿起筆,在白紙上寫下了名字。

邵樹德看了眼,問道:“使者突厥耶?沙陀耶?”

它的名字明顯不符合吐蕃語的發音習慣,如果對音為回鶻語、突厥語,把“D”發音轉成“T”,那就是“Turgis”。

“Tur”這個詞根,在突厥語、回鶻語裡含有“高貴”、“勇健”、“險峻”、“建立”等意思。再看使者長相,雖然不是純種白人,但相應的特徵十分明顯,至少他是個混血。

考慮到他的身份(吐蕃都督),那麼祖上多半與吐蕃貴族聯姻過。

如此推理,這個仲雲部落聯盟或者仲雲國,多半是突厥別種了。祖上被吐蕃征服,後來移居沙漠之中,為吐蕃附庸。

對兒雞臉上再現佩服之色,答道:“世人皆謂我小月氏遺種,其實只說對了一半。吾族祖上為處月,突厥別部。吐蕃自西域敗退之時,遷走了很多依附於他們的部落,我族便是其中之一。”

“另外一部分就是沙陀了吧?”邵樹德問道。

沙陀可以說是處月一部,但處月不等於沙陀,兩者是子集、合集的關係。

吐蕃人失去北庭後,有些替吐蕃衝鋒陷陣的突厥種,因為之前太想進步了,搞得有點過火,害怕遭到清算,於是跟著一起撤走。

沙陀人就是在那個大背景下移居河西,後來不堪吐蕃奴役,東投大唐。

仲雲人應該也是這樣。

而恰好,他們說自己是處月人。處月的突厥語寫作“cunul”,仲雲的回鶻語則寫作“cumuda”,因為回鶻語中的d和l經常替換,這很可能是一回事,就像漢語中“鐵勒”、“丁零”因為南北方口音的差異,最終翻譯為兩個名字一樣。

“陛下博聞多識,佩服。”對兒雞讚道:“聽聞沙陀東投大唐後,富貴已極矣。”

“朕之義兄李克用,便是沙陀人。其子落落,現為大夏親王。”邵樹德說道。

對兒雞目瞪口呆。

看他那傻樣,邵樹德復大笑,道:“使者此番前來,可是欲歸順大夏?”

對兒雞聞言跪倒在地,大聲道:“仲雲九族願歸順大國,永為藩屬。”

“吐蕃不成氣候了吧?”邵樹德不答反問道。

對兒雞聽了臉色不變,只道:“我族早就願與沙陀一樣投奔大國。奈何吐蕃屢屢作梗,致不得成行,今聞天子西征班師,星夜來奔。”

“表文上寫著,你是國主?”

“正是。”

“仲雲國是什麼體制?”

“敝國有大城一座,宰相九人,官制一如回鶻。”

“多少戶口?”

“與于闐一樣,不下二十萬。”對兒雞微微遲疑了一下,回道。

“說實話!”

“十……十萬眾。”

“到底幾人?”邵樹德不耐煩了起來。

“有……有三萬多人。”

邵樹德這才不問。

一個沙漠綠洲中的城邦國家罷了,佔據著若羌、且末一帶,與漢時西域三十六國一樣,有個三萬人頂天了——甚至可能這都不是實話。

“你想要從朕這裡得到什麼封賞?”邵樹德問道。

“願為大國塞王,永為臣屬。”對兒雞答道。

“人不多,胃口倒不小。”邵樹德笑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