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章 佈告中外之一(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四月一晃而過。

至五月,全國各地的《請加尊號表》、《請上尊號表》如雪片般飛來。

其中不乏“言辭懇切”的,比如有人“泣血上書”,有人“椎心懇求”……

對這些行為藝術,邵樹德統一大加批判,末了讓中書擬旨,給這些人降幾級官,讓他們知道拍馬屁太過分是什麼下場。

對於那些言之有物的,比如認真分析加尊號後的政治影響,對於整合草原、漢地兩大勢力,將其合二為一的好處的,他則認真回覆,同時令吏部考功司檢視他們的政績,合適的就予以升官。

狠抓官場實事求是的風氣,這是他一貫的態度。

即便不能百分之百做到——事實上他也偶爾違背——但要儘量往這個方向靠攏,時不時給官員們敲敲警鐘,讓他們知道滿嘴胡謅、空洞無物的奏疏,在聖人那裡是行不通的。

六月初,收到的請上尊號的奏疏越來越多。

各正州就不說了,邵樹德重點看羈縻地區的。

從去年十一月開始,到如今八個月過去了,經過這段時間的醞釀,南方各道羈縻地區的部落使們紛紛上書,請加尊號——這是意料之中的。

陰山、燕山、河西、磧北、遼東諸蕃部,因為距離近,快馬傳遞之下,也沒有慢多少。

甚至就連泰封的使者,都已經乘船青州。

到六月中,就連青唐諸部、仲雲國、于闐國都已經上書——因李聖天人在長安,他當場寫了一份,比所有人都快。

值得一提的是,邵樹德剛剛冊封的積石州刺史燒阿竹多也快馬遣人上書,十分恭順。

積石州是新設的羈縻州,以通頰部首領燒阿竹多為刺史,世襲罔替,大致位於後世果洛及黃南州南部的黃河及其支流流域。

海拔甚高,牧場質量只能說湊合,故羈縻了事。

現在還沒到的,也就碎葉、熱海、伊麗、北庭諸部了。不是因為不願,實在是路途遙遠,未及趕來——邵樹德剛離開西域年餘,他不信那些人頭皮癢了敢作死。

另者,百濟、新羅使者還在趕回家的路上,等他們怕是黃花菜都涼了。

至於日本,他壓根沒考慮。

前幾年使者入京,說是請求冊封,禮部、鴻臚寺給了不少賞賜。但邵樹德深刻懷疑是不是日本使者自說自話,兩頭騙,居中撈好處了。

這個國家,桀驁不馴,過於裝逼,他也懶得搭理了。

六月十五日朔望大朝會,他於太極殿內坐朝,正式受尊號“建文神武無上皇帝”,此為草原、漢地共主。

朝散後,大批信使離開長安,五百里加急前往各道。

六月十六,他又在蓬萊殿召見終於抵達長安的波斯使者……

……

仙州顯義縣(今長春)白樺鄉楊村西原,楊渥釣了半天魚,一條也沒上鉤,氣得直接將吊杆甩在河裡,起身走了。

一大早就興沖沖過來,被蚊子咬得夠嗆,結果啥也沒釣到,氣死人了。

回到村中楊家大宅,沒顧得上和妻子說幾句話,又帶著兩個僕人,翻身上馬,去州城玩耍去了。

從淮南遷來的楊氏家族總共有數百口人,大部分安置在顯義縣,小部分在扶余縣(今農安)。顯義縣的又主要落戶在白樺鄉,楊村六十八戶百姓,除五戶府兵、三戶渤海人、兩戶契丹人、一戶靺鞨人外,幾乎都是楊家人,故村名也叫“楊村”。

楊村離州城不遠,馳馬半個時辰也就到了。

三人將馬兒寄存在羊馬牆內,準備入城。

渤海時代,扶余府的理所在扶余縣。

大夏時代,仙州理所在顯義縣,故這座城池經歷過擴建。

老城在西半部,歸顯義縣管,新城在東半部分,歸仙州管。

但不管西城還是東城,熱鬧的地方總在南半部分。官衙、宅邸、驛站、倉庫、軍營等多設在北半部分,涇渭分明,明顯的漢地傳統風格。

羊馬牆附近,附郭搭著低矮建築。建築以木茅草搭成,十分簡陋,多為從鄉下遷來州城的渤海、靺鞨百姓居住。

楊渥好歹來了幾年了,知道這幫人,就一個印象:可真扛冷啊!

那破房子,即便修在像樣背風處,冬天一來,仍然十分寒冷,不知道他們怎麼熬過來的。

破房子外晾著許多魚乾,腥臭無比。

楊渥聞著了更氣,老子身上多了七八個蚊子包,一條魚沒撈著,你們故意掛著這許多,氣我呢?

“把這些魚乾全買了!”楊渥脾氣上來,大手一揮,下令道。

兩個僕人你看我我看你,各自暗歎一聲,上去講價了。

渤海人看到來了這麼一位傻帽大主顧,猶自不敢相信,待看到黃澄澄的建極通寶時,立刻眉開眼笑,操著蹩腳的漢兒語,將能找出來的所有魚乾都塞給了二人,順便附贈自家編織的柳筐。

“味道還不賴!”楊渥隨手從屋簷下扯落一段魚乾,塞進嘴裡嚼了嚼,心情好了一些。

遼東諸州,無論蕃漢,都喜歡生吃魚乾、兔幹、鹿舌之類,傳聞當年聖人就是這麼吃的,大夥紛紛效仿。

“走,進城!”吃完半條魚乾,楊渥將剩下半條仍給了一個渤海小孩,倒揹著雙手,當先而走。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