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淮南行之三(1 / 2)

小說:晚唐浮生 作者:孤獨麥客

邵樹德在淮南待到了芳菲凋謝的時候。

揚州有肥沃的農田,有繁盛的貿易,有廣闊的經濟腹地,本身又是全國第二優良的海港。

當然,如果只從自然稟賦來說,當然算不得數一數二。但此時的揚州、廣州,其實都是內河港,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沿海港口。前者依靠長江溝通外海,後者依靠珠江。

其實都無所謂了。

海船的吃水還沒那麼深,內河港口只要水深足夠,一樣可以停泊大船。

他對揚州的恢復比較滿意,甚至可以說欣賞,這是實話。

這也是他想象中的繁華揚州,雖然離巔峰還差著一段距離。但歷史車輪還在前進,揚州還在發展。

自中晚唐以來爆發的商業大潮是不可阻擋的。即便他不插手,歷史上商業依然會在兩宋時期臻於極盛。

那是商人的黃金年代,是貿易的黃金年代,也是古典時代商稅在財政收入中佔有濃墨重彩一筆的年代。

作為一個穿越者,邵樹德清楚一個事實:正如世間萬物有共性,同時也有個性一樣,所謂的“古代”各個時期,有共性的同時,個性同樣很強。

他面對這樣一個特性突出的晚唐,有煩惱,也有喜悅。

人生沒法重來,他已經做出了選擇。正如賭博時買定離手一樣,籌碼押下了,現在就等開寶。

離開揚州之前,邵樹德在附近幾個縣走了走,看了看。

此時的揚州地貌,與後世迥然相異。

很多陸地還是沙洲、島嶼,很多地方還是淤泥沼澤,很多後世的縣鄉尚未出現在地圖上。

邵樹德其實早就知道這個事。但他依然徒勞地去尋找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是一種發洩,一種憤怒,一種年老後產生的複雜心緒。

剛穿越時是什麼心態?

被殘酷的世道教訓一番後是什麼心態?

戰場上僥倖生還,然後慢慢積累實力後是什麼心態?

開國稱制時是一種什麼心態?

現在他,又是什麼心態?

人,其實很複雜,心中藏著善良、傲氣、自尊、堅韌、軟弱乃至魔鬼。

邵樹德自己也說不清楚他現在是什麼狀態。

他只知道,離人生終點越近,他越覺得自己像是一頭困在籠子中的野獸,懼怕衰弱後帶來的病痛,想要求得解脫,但又留戀不已。

他做了很多改革,創立了一堆新朝雅政,但他卻是一個不喜歡改變的人。

這些事情,都是他一開始就想做的,從未改變過。

世事風風雨雨,人生暮年的他終究是耐著性子在做,憑著慣性在做,靠著幾十年形成的執念與可怕的習慣在做罷了。

四月初九,平海軍數艘艦隻抵達揚州。

當高大的水師艦船小心翼翼地靠近棧橋時,還引起了一波轟動。

尤其是那些大食商人,他們第一次見識到了東方的軍艦戰船,對高大的船體比較敬畏,開始正視這個國家的造船及航海技術——雖然離他們這種航海大國還有相當的差距,但確實進步不小。

邵樹德最後看了一眼掩映在田野綠樹之中的揚州城後,便登上了船隻,揚帆南下,橫渡長江。

……

四月的長江波濤滾滾,東流逝水,日夜不休。

乘船橫渡長江,對邵樹德而言是一種新體驗。

他其實很喜歡乘船,但拒絕坐海船。

他不信任此時的航海技術,不想把小命丟在海上,哪怕可能性很小。

平海軍調來的都是新式快船,可靠性上佳,長江波浪也沒大海那麼兇猛,整個渡江過程甚至可以稱得上平緩。

在京口上岸之後,他在江邊逗留了很久。

這是一個非常著名的渡口,位於後世的鎮江,南京東側。

北朝一旦攻取淮南,將兵鋒推到長江北岸,下一步基本就是直取南京了。

南京一下,其他地方基本傳檄而定,不用費多少勁。

而北軍渡江的地點,基本就那幾個,京口絕對是重中之重。

大夏治下的京口,沒有多少軍事屬性,從表面來看,這絕對是一個繁榮的商埠——事實上,京口本來就是漕運節點。

江南各地的物資、漕糧自此進入長江,然後在揚州集散。這是中唐藩鎮割據以後,朝廷在北方籌集不到足夠錢糧的情況下,重新拾起的漕運路線。

大夏一掃割據群雄,北方錢糧自然手到擒來。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江南錢糧會在朝廷收入比重內佔據越來越大的份額,這是毫無疑問的事情。更別說此番稅制改革,江東、江西二道需上供三分之二以上的錢糧,京口的重要性日益增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