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小說:蒔花記+番外 作者:溫涼盞

在山長們覺得腐肉去的差不多,是時候要做些事情,好挽回書院聲譽的時候,李恆泰卻依然沒有停止。

原本只是山長及管事們被調查,到了後期,連學子也被列入調查的物件。

人無完人,任何人放在顯微鏡下看,都會有無數的缺陷與瑕疵。而李恆泰如今做的,便是拿著顯微鏡,挨個兒地挑著鶴望書院上下人員的錯處。

找到了錯處,就有無數的手法可以讓一個原本無大錯的人在有心人的誘導下成為大眾眼中的惡人:斷章取義、小題大做、移花接木、避重就輕……大眾最終看到的就像哈哈鏡裡的事務,本質或許沒變,但表象卻早已被扭曲。

有許多人成了“崔實”,成了“常山長”,人們為李大人又揪出了一條蛀蟲而拍手叫好,卻忽略了這些人與崔常之流的區別。案件審理過程由李恆泰全權包攬,抓人,審理,定罪,整個過程一氣呵成,一個又一個書院學子或山長落入牢籠,而這些山長或學子卻都有著一個共同點:沒有根基,至交甚少,即便犯了事兒也很少會有人會為他們積極奔走。

而襄荷也因如今蘭家日漸興盛,與趙家關係匪淺,她又與周清芷卜落葵等人交好而逃過一劫,不然只憑她女兒身卻入了農院這個由頭,說不定便會被李恆泰扯上什麼大逆不道的罪名。

但襄荷逃得了,其他人卻逃不了。

就比如沈知節。

沈知節出身貧寒,真正的半點依靠也沒有,再加上他平日為人十分高傲,因此朋友不多。這樣的人偏又對待父母不怎麼孝順,可不就成了李恆泰下手的物件?

不孝亦是大罪,但沈知節的作為其實也算不上罪大惡極,也就是啃老外加對待父母頤指氣使,這固然可恨,但卻也罪不至死。再加上自從那次與襄荷發生衝突,襄荷以不孝為把柄警告了他之後,沈知節已經比以前改了許多,起碼在人前都是一副孝子樣,又因為還要考父母供養讀書,因此私底下也不敢太過分。

襄荷會知道這些,自然是因為那次之後她怕李恆泰陽奉陰違,因此特地悄悄去了沈知節的村子暗中查探。

當時她露出身份,那些村民們沒必要騙她,因此襄荷覺得他們說的話還是可信的:沈知節雖不孝,但也沒不孝到極點,起碼面子上過得去。

但在李恆泰調查後,呈現在人們面前的,卻是一個完全不知孝悌為何物的無恥小人。

沈知節的所作所為都被無限誇大,沈父沈母以及沈知節胞妹的處境又被描述地極其可憐,兩相對比之後成功地激起普通民眾的怒火,痛罵鶴望書院居然也有這樣的大不孝之人!

外人不知情,只覺得李恆泰案子辦得好,但知道實情的襄荷又怎麼會沒有察覺。

如今的李恆泰,已經慢慢露出他真正的目的。

幫書院去除腐肉是假,藉此打擊書院的名聲才是真!

那些家世一般,沒有靠山,本身有那麼點小毛病,又沒有什麼能量大的好友的人,便成了李恆泰下手的物件。

這樣的人對於書院這棵大樹來說,就像是生了點小病的葉子,掉幾片也傷不了大樹的筋骨。

因為沒有觸到痛處,書院雖然有意阻攔李恆泰下手,卻也因為未盡全力,以及李恆泰的強勢而失敗,眼睜睜地看著李恆泰一次又一次得逞。

就像鈍刀子磨肉,李恆泰選取那對軀體無關緊要的肉一點一點地割,讓軀體覺得這疼痛還可以承受,因此沒有立時做出應激反應。

等到這把刀割了越來越多的肉的時候,軀體終於反應過來,想要反擊,但卻已經有些晚了。

百姓以及士林中不斷流傳著鶴望書院的醜聞,一樁未平息,一波又起來。那不斷被揪出來的蛀蟲們給人造成一種錯覺:似乎天下所有的惡人都能在鶴望書院找到,不仁不義,不忠不信,不孝不悌……以往這些字眼與鶴望書院似乎毫不相關,但如今,幾乎只要一提起鶴望書院,人們便會想起這些字眼。

原本只是書院內的事物,卻在有心人的煽動和誘導之下傳遍天下,將鶴望書院拉入一團漩渦之中。

尤其當這個有心人有錢有勢,更兼得了民心民意的時候。

於是,當山長們以為腐肉已經被剔除,傷口應該癒合的時候,李恆泰卻拿著鋒利的刀刃,將傷口進一步擴大,而這次,他的刀揮向的,卻已經不是腐肉,而是完好的肉。

如今的鶴望書院便是在承受這剜肉之痛。

之前的一連串事件使得書院聲望跌至最低,百姓們不再將書院奉若神明,而士林,乃至朝堂中也激起一場矛盾極大的討論。

鶴望書院派以及非書院派爭執不休。

出了無數蛀蟲自然讓書院名譽與聲望受損,但書院百年的積累和一直以來超然的地位不容小覷,朝堂上將近三成的官員都出自書院,還有三成的官員或多或少與書院有著各種牽連。因此即便鶴望書院聲譽跌至最低點,它仍是一個龐然大物,想要撬動它,那大周的朝堂幾乎也要同時被撬動。

因此即便外面如何非議,只要有這些書院出身的學子在,鶴望書院仍然是天下第一書院。

但即便出身書院,也不能罔顧是非,如崔常兩案沒有人能辯駁,但之後的那些案子卻有待商榷,有人建議設立一個副使,輔佐李恆泰查案,一番爭執吵嚷後終於被採納,副使的人選上卻出了問題。

書院派自然想要自己的人當,非書院派卻以避嫌為由堅決否定書院派提出的人選。

最後終於各退一步,選了個出身寒門,跟書院沒半點關係,跟李恆泰也沒半點關係,平日還頗有清名的做了這個副使。

但這人上任後,情況卻絲毫沒有好轉。

李恆泰抓人依舊毫不猶豫,由於真正的蛀蟲基本上都抓地差不多了,有點小錯卻被無限放大的案子便多了起來,這樣的情況下,如果那副使真是個公正的,自然會阻止李恆泰羅織罪名,但最終的結果顯示,這個千挑萬選選出來的副使,顯然不是個不偏倚的。

書院派調查之後才發現,這個原本頗有清名的副使原來早就暗中投靠了李恆泰,只是隱藏的比較深,才會讓人以為他沒有與任何人結黨。

被陰了一把的書院派無不吐了一口血。

與此同時,不僅是李恆泰查出的這些或真或假的“醜聞”,更有無數人開始翻老賬,那些出自鶴望書院,最終卻聲名狼藉的人都被扒了出來。鶴望書院建院數百年,門生學子何其多,要在這些人中找出些名聲不好人品不行的,還真不是什麼困難的事。

這個名單不斷增加著,而名單之中最為有名,也最引人關注的,便是十三年前於關山口之戰中降敵的大周主將顧長準。

降敵叛國是大罪,是幾乎等同於禁忌的大罪。顧長準降敵後滿門被抄,但凡有為顧長準說一句話的,便罪同叛國,為此不知流了多少鮮血,以致事情過去了十三年,依舊沒有什麼人敢議論此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