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1 / 4)

小說:你在高原 作者:張煒

《黿山腳下》

我和梅子開始走向父親的苦役之地。

這大概是整個山地之行中最後、也是最沉重的一段旅程了。許久以來,無論是一個人在大山裡流浪的日子,還是後來的地質勘察,我都小心地繞開了這裡。因為那時候還沒有“她”,那時候我實在沒有走近它的勇氣。

梅子默默地走在我的身邊,長時間不說一句話。我知道她心裡正被從未有過的一些感觸充塞著,常常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我把山路上一些嶄新的現指給她看,比如路邊草叢中那一枝醒目的野花、一隻山區裡所獨有的飛禽、從前面迅捷躥過的野兔……那時她兩眼雪亮地一閃,但很快又恢復了原來的沉默。

我們差不多一直沿著一條幹涸的河谷往前,並在河灣處稍做停留。因為河谷轉彎處大半總有一潭可愛的積水,有時寬闊的河谷乾涸了,河床中間還能尋到一處綠『色』的水窪、一條涓涓細流。我在心裡盤算了一下,要翻過黿山山脈,按時到達我們的目的地,最好能在太陽落山之前趕到二十華里外的那個小村。從天『色』看,這一段行程稍微有些緊迫了,我們不得不加快步子。

隨著離山脈越近,它越是顯得渾然凝重。腳下這片舒緩的山坡被幾代人開墾出來,已成為很好的梯田,梯田隨著延伸漸次降低,最後沉入了河谷;由於多年的乾旱,河床在逐步縮小,原來的河床已經被石堰圍成了大片肥沃的土地。因為這裡的沖積物很厚,所以莊稼和樹木都長得異常茂盛。一般而言,比較大的河流下面都有一道地下滲流,所以即便河床乾涸了,它的深部水層仍舊可以維持較長時間的豐足期,這就使得那些高大的樹木把根脈扎到極深處。

在我的記憶裡,黿山周圍幾十裡,最富庶的就是大河邊上的這個小村了。我和梅子將在這裡歇息一兩天,休整一下,以便積蓄力氣最終翻過黿山山脈。可是我的兩腿越來越沉了。我知道這不僅僅是因為連日跋涉的疲憊,而是愈加接近一片山地的緣故——那是黿山北麓,是一片灰濛濛的山坳,隨著地勢增高,每一步付出的力氣也在增大;還有一個不可忽略的事實,就是我們已經十分接近那個可怕的地方——它只差一點兒就把父親埋葬……隱在群山裡的那段歷史與我、與我們全家的命運如此密不可分;它與我的全部坎坷和屈辱也連在了一起。記得在學生時期的暑假地質勘察中,我曾憋足了一股勁兒,想一口氣翻越黿山,到它的北部去尋覓那段歷史的陳跡……可還是在最後的時刻退卻了我只遠遠地盯視了一會兒,然後悄悄地離開。

我當時究竟為什麼猶豫?我想把一切都留給一個更為重要的時刻,比如今天嗎?那一次我爬到了黿山之巔,站在山頂上向北遙望——霧幔像平整的江面覆蓋了群山,只有凸出的山峰刺破了霧海。那天我想,這霧幔像一道沉沉的幕布一樣把千山萬壑都遮掩了,把所有的謎、所有的顧盼和不安都一塊兒埋葬了。面對一個後來者,黿山多麼沉默啊……

從太陽的位置看,我們可以在天黑之前趕到那個小村了。前面一連兩個坡地,爬上第一個慢坡,立刻就看到了遠處那片茂密的樹木。我對梅子說“快了,就快到那個小村了!”

梅子興奮起來。我們倆都不由得加快了腳步。

第二個坡看上去並不長,可是走起來卻非常吃力。坡地上的樹木稀稀落落,除了針葉松,就是青楊、荊條和非常矮小的槐樹棵。到處都是酸棗棵,密擠的地方簡直不能下腳。所以,當我們馱著一個背囊氣喘吁吁地爬上坡頂時,那種愉悅簡直無法言說。

太陽把整個河床照得一片明亮,河右側的那個小村在陽光裡閃閃光。常在山裡轉的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哪個村落被茂密的樹木籠罩起來,那麼這個村子一定是生活境況較好的。眼下這個小村的街巷上長滿了榆樹、梧桐和白楊,而且一律黝黑油亮,讓人一眼看上去就知道這兒的泥土有多麼肥沃。

我對梅子介紹周邊環境西北方的那片低山盛產金子,進入那些山嶺就可以看到那個有名的金礦了。金礦從上個世紀就在開,爾後兩次易手給外國人,直到1948年才由國人經營。緊靠小村的一些小山就是那個金礦的餘脈,現在很多人都在打它的主意,不過如今已明令禁止村裡人開採……

就在我指指點點說著的時候,梅子突然喊了一聲說“啊,看哪,看那裡的湖水有多漂亮啊!”

這裡哪有什麼湖?順著她的目光看去,結果簡直有點兒難以置信小村西北部真的閃動著一片耀眼的光斑——那兒原來是一片開闊地啊,如今竟出現了奇蹟,變成了一處藍光閃閃的湖泊。那可真是一個海市蜃樓般的奇觀!我好長時間說不出話,只呆呆地看著。

“那個湖叫什麼?”梅子問。

“我也琢磨呢,真是漂亮極了……”

那片小湖在傍晚的太陽下顯得太亮了,而且『色』彩斑斕。我對這一帶非常熟悉,這會兒覺得遇到了進山以來最奇怪的事情……我們一陣高興,就迎著它快步往前趕去……隨著走近,心中的驚喜和興奮漸漸消退下來,因為它越來越不像個湖了。

我們終於走到了山的半坡,從這兒看去一切都清清楚楚——原來那片開闊地變成了一處臨時停車場,由於各種各樣的小車排得密集而又規整,遠遠看去,金屬車體在太陽下的燦爛反光就彷彿一片鋥亮的湖水……梅子連連驚呼

“天哪,想不到這個山隙裡會有這麼多小汽車,真像變戲法似的!”

我也覺得眼前的情形有點兒歎為觀止。真不知道是一種什麼力量,能夠把這麼多小汽車一瞬間全部集中於此!這像做夢,更像一個不祥的童話——在乾燥赤『裸』的岩石之間,真正的窮鄉僻壤,竟如此突兀地出現了大面積的汽車湖泊……這些鐵甲動物從哪兒來,到哪兒去?我們在山的半坡上久久佇立,心緒茫然地看著,直到聽見了『亂』哄哄的汽車喇叭聲、各種小車開始蠕動時為止……

憑我的直覺判斷,那裡不知生了什麼大事……我和梅子揣著一個謎團,開始慢慢下山。

山的坡一直延伸到河階地那兒,然後出現了一條筆直的路。我們就沿著這條路進村。一入街口,各種嘈雜立刻撲面而來,狗的吠叫、雞的咯咯聲,還有拖拉機的轟鳴……我剛遇到一個老鄉就問“那片車是怎麼回事啊?”

“你問那個?哦,正開大會哩!”

“這麼多車啊!”

“全鎮都在那裡開現場大會。一個村來幾輛,你想想那要有多少車?比得上舊社會的騾馬大會哩!”

“每個村都有自己的小汽車嗎?”

“那還用說?他有,你沒有,這樣一比怪丟臉的。如今別說村頭兒了,哪個村裡都有一兩個人住進了小洋樓、養起了小汽車哩!你想想,當個村頭兒沒有小鱉蓋子還行?頂孬的也買輛大頭車坐坐。嗚嗚一按喇叭,威風不是?”

他不知道我們是誰,雖然語氣中透『露』出明顯的厭惡,但仍不敢流『露』過多的牢『騷』。他說完了那番話,與我們怔怔地對視了一會兒,突然拍拍腦瓜,一扭頭就要離去,再也不理我們。我們只好往村子深處走去。

這兒顯然比我們前些天看到的那些村子富足多了。進了街巷,可以看到每戶人家都有一道石壘的院牆,而且院門也比其他地方講究得多它們先砌成兩個石柱,石柱再用彩『色』石英石裝飾一新,上面才是石板做好的蓋頂,這就形成了一個挺氣派的大門——我們在其他村子看到的院牆則簡單多了,那是一律土坯壘成,頂多加個石基;還有的直接就是莊稼秸稈紮成的籬笆,連大門上面的頂蓋也是用茅草搭成的……最讓人高興的是,我們眼前的這個村子多麼喜歡栽樹啊,瞧這裡的每個院落中都有一兩棵茂盛的大樹。

走在村裡時天已經黑了,我們開始考慮怎樣過夜。我們想找一戶有空閒房間的人家住下,結果現這很容易他們不僅像其他山區的人一樣好客,而且大多數人家住得都很寬敞。我們在他們眼裡多少算是一些打扮奇異的城裡人,他們憑經驗知道招待我們沒有什麼不好可以從客人嘴裡聽到一些新鮮的城裡訊息,遇到大方一點兒的來客,還可以得到一點兒禮品、一些新奇的小玩藝兒。他們說不久前有些地質勘察隊員就在這兒住過,人家跟村子裡的人交往得正經不錯哩——果然,一開始他們就把我們倆當成了地質勘察隊的,於是我就順水推舟,說是來搞勘察的。

“又要找金礦嗎?”一個滿臉胡茬的中年人問。

我搖搖頭“不,我們要從這兒翻過黿山,去看北面的水利工程。”

“嚯咦!”中年人咧咧大嘴,“看那些大山洞子?”

我點點頭。

“嚯咦!那可是個大工程。”他伸伸舌頭。

他說得不錯。據我所知,整個工程前後一共搞了幾十年,大約從五十年代末一直搞到七十年代末。那是由大大小小的水庫、長長的水渠和數不清的涵洞組成的一個複雜的水利網,僅僅是八十米以上的涵洞就有十幾座,最長的一個地下隧道長達六百多米,而且每一條隧道在開鑿時幾乎都有人員傷亡……

我們走進的這戶人家大概是新婚夫『婦』,一切都是簇新的,房子蓋得既結實又寬敞。仔細看看就可以現這戶人家的不同尋常四壁都由合成材料裝飾過了,地面鋪了水磨石地板;屋裡有沙、背投電視和音響裝置。但屋角仍然有一個很大的火炕,上面摞起了高高的被子。有兩輛大功率摩托放在大房間與廂房之間的通道上,男主人正蹲在它們旁邊。女人手上、耳朵、脖頸,到處都掛滿了金光閃閃的飾物。她見我們走進來,就把嘴裡的瓜子皮吐了,然後大聲問了一句“嗯咹嗡啊?”

由於口音太重,我們竟一個字也沒聽懂。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